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玉祯专利>正文

脚踏车手把锁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103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是将其上端环口的阶级环缘上开设贯穿螺孔,操作者可由螺孔直接检测安装后阶级环缘底面是否和支承管顶端相贴,并可直接将螺栓锁入螺孔中,利用螺栓抵压支承管和套管顶端将手把锁合管举起,使手把锁合管与套管之间松脱,而卸下手把锁合管,且以一空心螺栓将设置于支承管内直管的锥形块上下拉紧,使直管能迫紧于支承管内,而用另一螺栓贯穿手把锁合管顶端锁入空心螺栓中固定,如此手把锁合管就可牢固定位于支承管上。(*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揭示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按照传统的脚踏车手把锁合管,其乃是藉一六角承窝螺栓贯穿两个棘齿螺帽,并于末端螺设一垫圈,利用垫圈使六角承窝螺栓呈引上锁合,以六角承窝螺栓上端处所设阶级面于锁合时恰能顶压棘齿螺帽,令其产生变形后即卡止锁扣于支承管内,使手把锁合管因而锁结于支承管,而该支承管下端另配合套环及轴承以结合于脚踏车前叉管,使得灵活转向驱动,但上揭习用结构设计,由于棘齿螺帽经压迫变形后,虽然可以达定位的目的,但因变形后即难以复原,造成无法拆卸,所以,一但构件受损则必须整组换新,形成无谓的浪费,因此,就有业者发展出另一种结构设计,主要是将锁合管设计成可单独更换,如此结构,就将锁合管进行更换成调整定位,无须整组构件汰换丢弃以避免浪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主要是将锁合管设计成可单独更换,锁合管上端环口处设有阶级环缘,并于该阶级环缘上开设至少一个贯穿的螺孔,安装者可由该螺孔直接检测锁合管阶级环缘底面是否和套管及支承杆顶端相贴着,以确保生产的品质及安全,当安装者欲拆卸锁合管时,就可藉一螺栓锁入锁合管上端阶级环缘上开设的螺孔中,利用螺栓及螺孔的螺纹和螺距将锁合管举起,其螺栓底面则抵压着支承管和套管顶面的环片上,如此即可将锁合管卸下。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为了使手把锁合管能牢固的结合于支承管上,乃将支承管内设置一具有开口的C型圆直管,并于直管上下端各利用一圆锥形块,且以一中空螺栓贯穿两者旋紧,将上下锥形块拉近距离,进而将直管迫紧于支承管内,而手把锁合管利用一螺栓贯穿锁入中空螺栓中加以固定,如此设计,可令手把锁合管牢固定位于支承管上。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为了使避免手把锁合管与套管底端和脚踏车车架前管顶端发生相互干涉的情况,乃在套管底端设有一组调整环,利用该上下调整环之间的螺纹,可有效调整手把锁合管与脚踏车车架之间的松紧程度,是一极具实用性的设计。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包括一手把锁合管、一直管、上、下锥形块、一套管、上、下调整环等配合脚踏车前叉管上端的支承管,其特征在于锁合管,将前端直向环孔上端形成封闭具有顶盖,顶盖中心具一阶级孔,周缘靠近前端处开设至少一个贯穿至直向环孔内的螺孔;直管,为一具有开口的C型圆管,上下端口分别设上、下锥形块,上锥形块中心设一穿孔,而下锥形块中心具有一螺孔,上、下锥形块之间以一中空螺栓贯穿阶级穿孔锁入螺孔中;套管,其内壁为直圆状,可紧套于支承杆上,而外壁为斜锥面;利用上述组件,首先将直管连同上、下锥形块及贯穿螺合的中空螺栓一并置入支承管内,并将中空螺栓旋紧,使直管迫紧于支承管内适当高度,而后将套管套于支承杆外壁上,并将套管与支承杆的顶端面平齐,而后令锁合管套盖于套管上,使锁合管直向环孔内壁与套管外壁锥面紧密契合,且锁合管顶盖的底面与套管和支承杆的顶端面相贴着,最后再利用一螺栓贯穿锁合管顶盖的阶级孔锁入中空螺栓的中心内螺纹孔内加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脚踏车手把锁合管,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套于支承杆上时,其下方可先套一组上、下调整环,该上调整环为一管体具有外螺纹,该管体内径恰与恰可紧套于支承管上,而外螺纹与下调整环管体的内螺纹螺合,且下调整环底端面更具有一阶级凹槽,该凹槽内恰可置容一弹簧垫片;当上、下调整环及套管套于支承杆外壁上,形成套管位在上调整环的上方相贴着,且套管与支承杆的顶端面平齐,而后令锁合管套盖于套管上面,其下调整环底端凹槽内的弹簧垫片则紧密抵着车架前管顶端。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 所示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2 所示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3 所示为本技术中利用上、下调整环调整手把锁合管与脚踏车车架前管之间松紧的示意图。图4 所示为本技术中拆卸手把锁合管的实施例动作示意图。首先由图1及图2所示,可知本技术是针对脚踏车前叉管上端支承管1安装固定及拆卸手把锁合管2所施的结构设计,包括一手把锁合管2、一直管3、一组上、下锥形块4、4′、一套管5、一上、下调整环6、6′等,其中锁合管2,其前端直向环孔21上端形成具有顶盖,其顶盖设有一中心阶级孔22,而顶盖周缘靠近前端处开设至少一个贯穿至直向环孔21内周缘的螺孔23;直管3,为一具有开口的C型圆直管3,其外圆周面粗糙,并且上下端口分别设上、下锥形块4、4′,上锥形块4中心具有一阶级穿孔41,而下锥形块4′中心具有一螺孔41′,并且上、下锥形块4、4′之间以一中空螺栓7贯穿阶级穿孔41锁入螺孔41′中;套管5,其内壁为直圆状,恰可紧套于支承管1上,而外壁为斜锥面,该斜锥面的锥度恰与锁合管2直向环孔21内壁的锥度相同,且套管5高度较直向环孔21短;上、下调整环6、6′,其上调整环6为一管体具有外螺纹,该管体内径恰与恰可紧套于支承管1上,而外螺纹与下调整环6′管体的内螺纹螺合,并将下调整环6′外圆周面两对应侧制作成垂直两平行面61′,以方便调整时夹持的用,且下调整环6,底端面更具有一阶级凹槽,该凹槽内恰可置容一弹簧垫片61′;利用上述的组件结构设计,首先将直管3连同上、下锥形块4、4′以及贯穿螺合的中空螺栓7一并置入支承管1内,并将中空螺栓7旋紧,使上、下锥形块4、4′之间被拉近距离,进而将直管3迫紧于支承管1内适当高度,而后依顺序将螺合的上、下调整环6、6′(两者之间螺合部份较少)及套管5套于支承杆1外壁上,形成套管5位在上调整环6的上方相贴着,且套管5与支承杆1的顶端面平齐,而后令锁合管2套盖于套管5上方,使锁合管2直向环孔21内壁与套管5外壁锥面紧密契合,此时安装者可由锁合管2上的贯穿螺孔23直接检测锁合管2顶盖的底面是否与套管5和支承杆1的顶端面相贴着,以确保生产品质良好,且下调整环6′底端凹槽内的弹簧垫片62′则紧密抵着车架前管8顶端,最后再利用一螺栓9贯穿锁合管2顶盖的阶级孔22锁入中空螺栓7的中心内螺纹孔71内加以固定,如此可将手把锁合管2牢固定位于支承管1上(如图2所示);又,如发生下调整环6′底端凹槽内的弹簧垫片62′与车架前管8顶端面过于紧密,造成相互干涉的情况时,操作者则以工具夹持下调整环6′与上调整环6螺合的更深,使下调整环6′向上提升(如图3所),以可有效调整手把锁合管2与脚踏车车架前管8之间的松紧程度,是一极具实用性的设计。再者,如图4所示,当操作者欲拆卸锁合管2时,先将贯穿锁合管2中心的螺栓9卸下,再藉螺栓10锁入锁合管2直向环孔21周缘的螺孔23中,利用螺栓10及螺孔23的螺纹和螺距将锁合管2举起,其螺栓10底面抵压着支承管1和套管5的顶面上,如此即可将锁合管2松脱卸下,其结构合理,且可使锁合管2的安装及卸下结构更加便捷实用。另外,如图1所示,直管3置入支承管1内,中空螺栓7在锁紧直管3上下管口的上、下锥形块4、4′时,为避免上、下锥形块4、4′发生打滑现象,跟随着中空螺栓7旋转,而无法将上、下锥形块4、4′相互拉近,使直管3迫紧于支承管1内,所以,就在上、下锥形块4、4′的锥面上一处设有一凸粒42、42′,该凸粒42、42′大小恰可置容于直管3“C”型圆管的开口内,如此即可藉凸粒42、42′与直管3、直管3与支承管1之间的牵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包括:一手把锁合管、一直管、上、下锥形块、一套管、上、下调整环等配合脚踏车前叉管上端的支承管,其特征在于:锁合管,将前端直向环孔上端形成封闭具有顶盖,顶盖中心具一阶级孔,周缘靠近前端处开设至少一个贯穿至直向环孔内的 螺孔;直管,为一具有开口的C型圆管,上下端口分别设上、下锥形块,上锥形块中心设一穿孔,而下锥形块中心具有一螺孔,上、下锥形块之间以一中空螺栓贯穿阶级穿孔锁入螺孔中;套管,其内壁为直圆状,可紧套于支承杆上,而外壁为斜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车手把锁合管,包括一手把锁合管、一直管、上、下锥形块、一套管、上、下调整环等配合脚踏车前叉管上端的支承管,其特征在于锁合管,将前端直向环孔上端形成封闭具有顶盖,顶盖中心具一阶级孔,周缘靠近前端处开设至少一个贯穿至直向环孔内的螺孔;直管,为一具有开口的C型圆管,上下端口分别设上、下锥形块,上锥形块中心设一穿孔,而下锥形块中心具有一螺孔,上、下锥形块之间以一中空螺栓贯穿阶级穿孔锁入螺孔中;套管,其内壁为直圆状,可紧套于支承杆上,而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祯
申请(专利权)人:高玉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