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994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驱动轴与内齿轮之间存在偏心也能够防止性能及寿命的下降,且能够抑制轴向长度的增加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在具有通过驱动轴(101)进行旋转驱动的起振体(106)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中,驱动轴(101)与起振体(106)通过容许起振体(106)的轴心沿径向位移的连接部件(103)连结,起振体(106)与连接部件(103)在轴向(O)上对置,并且起振体(106)延伸配置于连接部件(103)的径向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2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22894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具有通过驱动轴被旋转驱动的起振体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在该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中,被称为“十字滑块联轴器”的连接部件设置在驱动轴上并且组装于起振体上。即使在组装时驱动轴与内齿轮之间存在偏心(也可以只称为驱动轴的偏心),十字滑块联轴器也能够容许偏心并防止性能及寿命的下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41550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结构中存在装置的轴向长度变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存在驱动轴的偏心也能够防止性能及寿命的下降,且能够抑制轴向长度的增加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的,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有通过驱动轴进行旋转驱动的起振体,其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起振体通过容许该起振体的轴心沿径向位移的连接部件连结,该起振体与该连接部件在轴向上对置,并且该起振体延伸配置于该连接部件的径向外侧。本专利技术中,驱动轴与起振体通过连接部件连结,容许起振体的轴心相对于驱动轴沿径向位移。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起振体延伸配置于连接部件的径向外侧。因此,能够抑制起振体与驱动轴的连结部的轴向长度的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存在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驱动轴的偏心也能够防止性能及寿命的下降,且能够抑制轴向长度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附近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起振体和连接部件的分解剖视图。图4表示图3的驱动部件,其中,(A)为立体图,(B)为剖视图。图5表示图3的中间部件,其中,(A)为立体图,(B)为剖视图。图6表示图3的起振体,其中,(A)为立体图,(B)为剖视图。图中:100-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1-驱动轴,102-止动部件,103、103A、103B-连接部件,104-驱动部件,104B、105AB、105BB、106AB、106BB-贯穿孔,104C-键槽,104D、106ACU06BC-凹部,105、105A、105B-中间部件,105AC、105AD、105BC、105BD-凸部,106、106A、106B-起振体,106AA、106BA-主体部,106AD、106BD-延伸部,110、110A、I1B-起振体轴承,112A、112B-内圈,114A、114B-保持器,116A、116B_滚子,118AU18B-外圈,120、120A、120B-外齿轮,130U30AU30B-内齿轮,136-固定侧部件,138-辅助外壳,140-驱动轴外壳,142-第I固定部件,144-第2固定部件,146-第3固定部件,148、150_抵接部件,152-输出侧部件,154-第I输出部件,156-第2输出部件,158-第3输出部件,Br、Mb_轴承,O-轴向,O sUO s2-油封,Pc-将距离Rx作为半径的以虚线表示的圆形形状,X-起振体的长轴,Y-起振体的短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进行概要说明。如图1所示,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具有通过驱动轴101被旋转驱动的起振体106。并且,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构成为,被固定侧部件136支承,并且向输出侧部件152传递输出。如图1所示,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本身具备:起振体106 ;外齿轮120,配置于起振体106的外周且具有通过起振体106的旋转而挠曲变形的可挠性;起振体轴承110,配置于起振体106与外齿轮120之间;减速用内齿轮(第I内齿轮)130A,具有供外齿轮120内啮合的刚性;及输出用内齿轮(第2内齿轮)130B,与减速用内齿轮130A在轴向O上并排设置且具有供外齿轮120内啮合的刚性。另外,减速用内齿轮130A和输出用内齿轮130B统称为内齿轮130。首先,对固定侧部件136和输出侧部件15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侧部件136具有辅助外壳138、驱动轴外壳140、第I固定部件142、第2固定部件144、及第3固定部件146。辅助外壳138为圆筒形状。辅助外壳138支承嵌入有驱动轴101的油封O Si,并与驱动轴外壳140连接。驱动轴外壳140为一端侧形成为凸缘部140A的圆筒形状。驱动轴外壳140在其圆筒形状的内侧经由2个轴承Br支承驱动轴101。在凸缘部140A固定有减速用内齿轮130A。并且,在凸缘部140A的固定有减速用内齿轮130A的位置的径向外侧,固定有第I固定部件142。相反,在凸缘部140A的固定有减速用内齿轮130A的位置的径向内侧,存在圆环形状的抵接部件148。抵接部件148以与外齿轮120及起振体轴承110的端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与凸缘部140A之间。抵接部件148例如由滑动性高的材料成型。如图1所示,在第I固定部件142固定有第2固定部件144。第I固定部件142和第2固定部件144均为圆环形状,且配置于输出侧部件152的径向外侧。第I固定部件142在其外周固定于第3固定部件146。第3固定部件146与未图示的固定壁一体化。如图1所示,所述输出侧部件152具有第I输出部件154、第2输出部件156、及第3输出部件158。第I输出部件154为圆环形状,且固定于输出用内齿轮130B。在第I输出部件154的固定有输出用内齿轮130B的部分的径向内侧,存在圆环形状的抵接部件150。抵接部件150以与外齿轮120及起振体轴承110的端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与第I输出部件154之间(抵接部件150的材质与抵接部件148的材质相同)。另外,在第I输出部件154与第I固定部件142之间配置有主轴承Mb (交叉滚子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等)。第2输出部件156为圆板形状,并且固定于第I输出部件154。在第2输出部件156与第2固定部件144之间配置有被第2固定部件144支承的油封O s2。第3输出部件158也是圆板形状,并且固定于第2输出部件156。第3输出部件158与未图示的机械装置连接。接着,对驱动轴101、连接部件103、及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的各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要说明。如图1、图2所示,在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中,驱动轴101与起振体106通过容许起振体106的轴心沿径向位移的连接部件103连结。在此,起振体106与连接部件103在轴向O上对置。并且,起振体106延伸配置于连接部件103的径向外侧。接着,对驱动轴101、连接部件103、及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的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起振体106的与轴向O垂直的截面为大致椭圆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心至起振体106的外周的距离为最大的位置称为长轴位置,连结2个长轴位置的直线的延伸方向称为长轴X方向。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轴心至起振体106的外周的距离为最小的位置称为短轴位置,连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有通过驱动轴被旋转驱动的起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起振体通过容许该起振体的轴心沿径向位移的连接部件连结,该起振体与该连接部件在轴向上对置,并且该起振体延伸配置于该连接部件的径向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学吉田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