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97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器,包含一第一折叠件、一第二折叠件、一连接在该第一、二折叠件间的枢接件、及一供连接定位该第一、二折叠件的快拆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叠件,具有供与待折叠的车架一端连接的一本体部、一形成于该本体部一端的枢接部、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另端的扣合部,该扣合部具有一前窄后宽的开放口;该第二折叠件,具有供与待折叠的车架另一端连接的一本体部、一形成于该本体部一端并与该第一折叠件的枢接部对应连接的枢接部、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另端并供扣装入该第一折叠件的扣合部的结合部;该枢接件,枢结在该第一折叠件的枢接部与该第二折叠件的枢接部上;及该快拆组,其具有一锁杆、利用一螺帽结合于该锁杆末端并枢结在该第二折叠件的结合部的一栓杆、一枢接于该锁杆前端的一凸块上的把手,以及依序套穿于该锁杆上并位于该栓杆与该把手间的一锁片、一弹性件及一挡片,而该锁片具有供挡止于该扣合部的开放口上的一基壁,及收束形成于基壁底部并可供陷入于该开放口的一定位凸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安全保护,且操作简便的折叠器。
技术介绍
参阅图1、2,以往用在折叠式自行车上的折叠器1、包含有一第一折叠件11、一第二折叠件12、一连接在该第一、二折叠件11、12间的枢接件13,及一供连接定位该第一、二折叠件11、12的锁结单元14。该第一折叠件11具有一供与待折叠的车架2一端连接的本体部111、一形成于该本体部111一端的枢接部112、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111另端的扣合部113,该扣合部113具有一开放口114,及一位于该开放口114一侧的嵌孔115。该第二折叠件12具有一供与待折叠的车架2另一端连接的本体部121、一形成于该本体部121一端并与该第一折叠件11的枢接部112对应连接的枢接部122、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121另端,并供扣装入该第一折叠件11的扣合部113的结合部123。该枢接件13枢结在该第一折叠件11的枢接部112与该第二折叠件12的枢接部122上。该锁结单元14具有一锁杆141、一利用一螺帽142结合于该锁杆141末端、并枢结在该第二折叠件12的结合部123的栓杆143、一配合一挡盖144并以一铆接件145连接于该锁杆141前端的一凸块146上的把手147,及一套穿在该锁杆141并位于该栓杆143与该挡盖144间的弹性件148。而该栓杆143、该铆接件145在贯穿锁结各物件后,更分别以一C形扣149扣结,该挡盖144一侧则设有一供嵌卡入该嵌孔115的勾部1441。因此,当将该折叠器1使用于自行车上,并处于组立状态时,即可扳动该把手147,先令该勾部1441对准第一折叠件11的嵌孔115,再利用呈偏心组合的把手147顶持该挡盖144,而令挡盖144推挤弹性件148至压缩状态,促使该勾部1441勾持于嵌孔115,且以该锁结单元14来定位车架2,使维持在组立的使用状态。参阅图3,然而,以往折叠器1虽可操作锁结单元14的把手147,促使车架2能快速组装而使用,但是,碍于以往折叠器1的锁结单元14,只是单纯利用把手147做抵压定位而已,一旦把手147受到外力的不慎碰触而松脱时,勾部1441立刻脱离嵌孔115,而挡盖144也随着把手147松脱,而使弹性件148自由弹张,这时,倘若自行车仍处于被骑乘的使用状态,或是刚要使用的骑乘的人并未查觉时,则会导致不可预期的严重后果,所以,以往折叠器1的定位效果并不够理想、不安全,实有待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器,借由把手的定位,不但可锁紧第一、二折叠件,当把手不慎受外力碰触而松脱时,该锁片的定位凸部仍有效限位于开放口,而弹性件的弹撑下,加上受到该开放口的颈部的限位,若非以手指向上拨动锁片,该锁片、锁杆皆可稳固限位于开放口,而不脱离,借此,使该折叠器可获致二次防松脱的安全保护效用一种具有双重安全防护,且操作简便的折叠器。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器,包含一第一折叠件、一第二折叠件、一连接在该第一、二折叠件间的枢接件、及一供连接定位该第一、二折叠件的快拆组,该第一折叠件,具有供与待折叠的车架一端连接的一本体部、一形成于该本体部一端的枢接部、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另端的扣合部,该扣合部具有一前窄后宽的开放口;该第二折叠件,具有供与待折叠的车架另一端连接的一本体部、一形成于该本体部一端并与该第一折叠件的枢接部对应连接的枢接部、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另端并供扣装入该第一折叠件的扣合部的结合部;该枢接件,枢结在该第一折叠件的枢接部与该第二折叠件的枢接部上;及该快拆组,其具有一锁杆、利用一螺帽结合于该锁杆末端并枢结在该第二折叠件的结合部的一栓杆、一枢接于该锁杆前端的一凸块上的把手,以及依序套穿于该锁杆上并位于该栓杆与该把手间的一锁片、一弹性件及一挡片,而该锁片具有供挡止于该扣合部的开放口上的一基壁,及收束形成于基壁底部并可供陷入于该开放口的一定位凸部。本技术具有双重安全保护,且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一以往折叠器分解立体图。图2是以往折叠器一锁结单元的定位状态组合剖面图。图3是以往折叠器一把手松脱后的状态组合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叠器的较佳实施例一组合平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锁片与一开放口的定位状态顶视图。图8是本技术相类似于图6的一把手松脱状态组合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一锁片脱离定位的使用状态组合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折叠器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4、5,本技术的折叠器的一较佳实施例,是运用于一自行车的车手立管3上,并包含一第一折叠件4、一第二折叠件5、一连接在该第一、二折叠件4、5间的枢接件6、及一供连接定位该第一、二折叠件4、5的快拆组7。而该折叠器也可使用在自行车的车架上、座垫立管上,或是滑板车的车手管上…等等,皆可达到收摺的使用效果,不再多绘制图式与多加说明。该第一折叠件4具有一供与该车手立管3一端连接的本体部41、一形成于该本体部41一端的枢接部42、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41另端的扣合部43,该扣合部43具有一前窄后宽的开放口44。该第二折叠件5具有一供与一车手立管3另一端连接的本体部51、一形成于该本体部51一端并与该第一折叠件4的枢接部42对应连接的枢接部52、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51另端并供扣装入该第一折叠件4的扣合部43的结合部53,及一凸设形成于该本体部51内并朝第一折叠件4方向延伸的凸接环511。该枢接件6是枢结在该第一折叠件4的枢接部42与该第二折叠件5的枢接部52上。该快拆组7具有一锁杆71、一利用一螺帽72结合于该锁杆71末端、并枢结在该第二折叠件5的结合部53的栓杆73、一枢接于该锁杆71前端的一凸块711上的把手74,以及依序套穿于该锁杆71上并位于该栓杆73与该把手74间的一套环75、一锁片76、一弹性件77及一挡片78,而该锁片76具有一供挡止于该扣合部43的开放口44上的基壁761、一收束形成于基壁761底部,并可供陷入于该开放口44的定位凸部762、一贯穿该基壁761与该定位凸部762并穿套该锁杆71的穿孔763,及一形成于该基壁761顶面的凹部764。参阅图6、7,当该车手立管3是处于组立使用的状态,这时,该锁片76的定位凸部762是限位于第一折叠件4的开放口44,而该把手74则是利用偏心原理,使压制该挡片78进而接触该锁片76,并促使该弹性件77压缩位于该锁片76的凹部764与该挡片78的一凹室781间。参阅图7、8,当欲折叠该车手立管3时,是将该把手74向上扳起,这时,该弹性件77脱离该挡片78的压制力,立即自由弹张,而使把手74呈现松释状态,此时,由于该锁片76的定位凸部762仍限位于该开放口44,并且在弹性件77的弹撑下,该锁片76的定位凸部762也受限于该开放口44的一颈部441的挡止,所以,任凭如何扳动该把手74,都无法令锁片76脱离开放口44,这时,便可获致二次安全防护的效用,因此,即便是自行车在使用状态,该把手74被外力不慎碰触而呈现松脱现象,该锁片76仍然保有二次防松脱的保护效果,以提高骑乘时的安全性。参阅图9,接着,以手指将该锁片76向上轻拨,便可克服该弹性件77的弹力,此时再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器,包含一第一折叠件、一第二折叠件、一连接在该第一、二折叠件间的枢接件、及一供连接定位该第一、二折叠件的快拆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叠件,具有供与待折叠的车架一端连接的一本体部、一形成于该本体部一端的枢接部、一收束形成于该本体部另端的扣合部,该扣合部具有一前窄后宽的开放口;该第二折叠件,具有供与待折叠的车架另一端连接的一本体部、一形成于该本体部一端并与该第一折叠件的枢接部对应连接的枢接部、一收束形成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进益
申请(专利权)人:玮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