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778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反射片、设置在底反射片边缘的边框、固定设置在边框上的与底反射片组成中空的反射腔的侧反射片、固定设置在反射腔内的光源,以及设置在反射腔的开口处的透反式膜片,其中,透反式膜片搭接在光源和侧反射片上。该背光模组整体重量轻和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借助外加光源才能进行显示。而通常这样的背光模组有背光源和反射式光源两种,由于背光式光源无需受环境影响,所以目前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源几乎都为背光式光源。并且现在的背光模组,基本可以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方式。侧入式具有功耗小,厚度薄等优点。但由于侧入式需要使用导光板。从而使得侧入式背光模组的重量较大,尤其是对于较大的背光源尺寸而言,增加了背光模组的整体重量。同时,这种具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成本较高。由此,需要一种既能实现轻量化又能使成本降低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反射片,设置在底反射片边缘的边框,固定设置在边框上的侧反射片,侧反射片与底反射片组成中空的反射腔,固定设置在反射腔内的光源,以及设置在反射腔的开口处的透反式膜片,其中,透反式膜片搭接在光源和侧反射片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由透反式膜片导出,或者经过底反射片和侧反射片反射后经过透反式膜片导出。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不需要设置导光板,从而减轻了背光模组的整体重量和生产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反式膜片的与底反射片相对的一面为入光面,透反式膜片的与底反射片相背的另一面为局部反射局部透射面。通过这种设置,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面进入透反式膜片时,一部分的光从局部反射局部透射面透出,而另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底反射片或侧反射片上,以继续传播,直到从透反式膜片上透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透反式膜片的入光面上设置用于改变光线路径的凸起。优选地,凸起构造为在透反式膜片上均布的圆锥、棱锥或棱台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凸起的截面面积在由透反式膜片向反射腔内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小。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入光面处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得光线迅速地以近似准直光方式向透反式膜片射出,以克服液晶面板大视觉角色偏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反式膜片具有透光膜片和设置在透光膜片的局部反射局部透射面上的反射件,其中,反射件在透光膜片上呈矩阵式分布。通过这种设置能使得光源的出光达到比较均匀的状态。同时,矩阵式分布的反射件制备过程简单,简化了工艺生产。在一个实施例中,透光膜片由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透明玻璃中的一种制成,和/或反射件由白色油墨、反光油墨、银或铝中的一种制成。通过这种设置简化了工艺,减低了制造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反射腔内设置用于支撑透反式膜片的透明的支撑件。该支撑件抵接在透反式膜片的入光侧,以支撑透反式膜片,防止透反式膜片在自身重力下向下弯曲而变形。由此,通过设置支撑件可以将透反式膜片做的更薄,以降低材料成本,并有利于缩减背光模组的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与透反式膜片的非反射件区域接触,和/或支撑件与透反式膜片的接触面积不大于30平方毫米。通过这种设置将支撑件对光线传播的影响程度降到了最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构造为在由透反式膜片到底反射片的方向上截面面积逐渐增大的圆台状,和/或在反射腔内从中间到四周方向上,支撑件分布密度减小。圆台状的支撑件机械性能良好,并与底反射片和透反式膜片的接触紧凑,有助于提高支撑透反式膜片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支撑件的分布密度,优化了背光模组的结构和制造成本,进一步提高了透反式膜片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该液晶显示装置亦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背光模组不需要设置导光板,减轻了其整体重量。该背光模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10。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包括底反射片4、边框2、光源3、侧反射片5和透反式膜片1。其中,底反射片4呈水平设置。边框2设置在底反射片4的边缘。侧反射片5设置在边框2上,并与底反射片4形成中空的反射腔6。而光源3固定设置在反射腔6的壁上。透反式膜片1设置在反射腔6的开口处,并搭接在光源3和侧反射片5。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10中,不需要设置导光板,从而避免了设置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重量重,成本高的问题。该背光模组10中,光源3发出的光线由透反式膜片1导出,或者经过底反射片4和侧反射片5后经过透反式膜片1导出。使得光线利用率高,从而提高与之匹配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另外,透反式膜片1搭接在光源3和侧反射片5,有助于降低了背光模组10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透反式膜片1的与底反射片4相对的一面为入光面。而透反式膜片1的与底反射片4相背的另一面为局部反射局部透射面。由此,当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面进入透反式膜片1时,一部分的光从透反式膜片1透出,而另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底反射片4或侧反射片5上,以继续传播,直到从透反式膜片1上透出。图中带箭头的直线表示了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由此,这种结构的透反式膜片1使光线以近似准直线的角度从透反式膜片1上向外射出,保证了光线的均匀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透反式膜片1的与底反射片4相对的一面(入光面)上设置凸起13,以用于改变光线的路径。优选地,凸起13可构造为圆锥状。并且凸起13的截面面积在由透反式膜片1向反射腔6内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变小。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凸起13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形式,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形式。例如棱锥、棱台中的一种或多种。则这种能改变光线路径的凸起结构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优选地,为了简化制造工艺,在透反式膜片1上,凸起13为均匀分布。从而,光源3的光线在进入透反式膜片1时,在凸起13处发生折射,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得光线更迅速地近似准直光方式从透反式膜片1射出。由此,通过这种设置改善了液晶面板大视觉角色偏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减少的光线的亮度损失。根据本专利技术,透反式膜片1具有透光膜片12和反射件11。其中,反射件11设置在透光膜片12的与底反射片4相背的一面上。优选地,反射件11在透光膜片12上呈矩阵式分布。从而,光源3的光线经过这种设置的透反式膜片1后,能达到比较均匀的状态。同时,矩阵式分布的反射件11使得制备过程简单,简化了工艺生产。具体地,透反式膜片1以透光率高的透光膜片12为基底。也就是,透光膜片12可由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透明玻璃中的一种制造而成。而在透光膜片12上局部设置有反射件11。并且反射件11之间具有间隙14,此间隙14用于光线透射。而反射件11可由白色油墨、反光油墨、银或铝中的一种制成。反射件11可以是2D图样或者3D图样。2D图样的反射件11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方形、圆形、多边形或梅花形等。并且,2D图样的反射件11可以采用印刷的方式将其印刷到透光膜片12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反射片边缘的边框,固定设置在所述边框上的侧反射片,所述侧反射片与所述底反射片组成中空的反射腔,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腔内的光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射腔的开口处的透反式膜片,其中,所述透反式膜片搭接在所述光源和所述侧反射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反射片边缘的边框,固定设置在所述边框上的侧反射片,所述侧反射片与所述底反射片组成中空的反射腔,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腔内的光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射腔的开口处的透反式膜片,其中,所述透反式膜片搭接在所述光源和所述侧反射片上,所述透反式膜片的与所述底反射片相对的一面为入光面,所述透反式膜片的与所述底反射片相背的另一面为局部反射局部透射面,在所述透反式膜片的入光面上设置用于改变光线路径的凸起;在所述反射腔内设置用于支撑所述透反式膜片的透明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透反式膜片的非反射件区域接触,和/或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透反式膜片的接触面积不大于30平方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构造为在所述透反式膜片上均布的圆锥、棱锥或棱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勇张简圣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