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裕贵专利>正文

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69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属自行车技术领域,解决自行车一车多用和轻便之间的矛盾。车架由前叉套管、前固定立柱、车下梁、车中梁、后立柱焊成坚固、超短的框形结构,使得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为自行车中最小,避免了机构复杂的折叠;前活动立柱与车上梁为一整体并从前固定立柱中伸出,使得座位下有足够的空间存放货物;齿轮传动机构的离合性可以保证后轮的转向变换,加上附件拖车可组成购物车、歇脚凳、运输拖车,实现日常出行特别是购物或旅行时推车购物和骑车携带货物的功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代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属自行车

技术介绍
普通自行车作为非机动车交通工具,一般车轮在250毫米以上,占用空间大,功能单一并不具备便携的功能。因此,应运而生了许多便携自行车和折叠自行车,但纵观他们的设计,感觉他们都有不足的地方追求便携功能的折叠车缺乏多功能的特征,如市场上的折叠车,只是简单地将横梁折叠,使前后轮叠在一起,比不折叠的自行车便携些,但并无其他功能,并且由于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车轮一般比较大导致不够轻巧;追求多功能的折叠车机构复杂、笨重,失去了便携性,如中国专利号为93121566.8、公开号为1104599公开日为1995.07.0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行车,除可作自行车外,还可以作手拉车、折叠床、轮椅等,其主要由横梁、前叉、后叉、前叉套管、后叉套管、两座立管和链轮传动部件等组成,通过横梁的伸缩和各管件之间的互换变换各种功能,由于伸缩部位较多,既增加了整车重量,便携结构操作费时,又使整车刚度降低,失去稳定性,又由于链条机构不能拆分,只能固定在后叉上,变换功能时,造成累赘;又如,中国专利号为91211592.0、公开号为2112580公开日为1992.08.12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折叠自行车,除可作自行车外,还可以作行李车、靠椅、画架、简易桌、简易床等,其主要由车把、伸缩大梁、前叉轮、后叉轮、前叉套管、后叉套管、前后护叉、变速箱等部件组成,通过大梁的伸缩、车把连接和护叉的连接变换各种功能,但此技术仍未解决后轮转动90度后传动装置的位置关系和结构。在市场上和任何公开文献中出现的多功能折叠自行车和便携式自行车,均没能实现骑车时携带货物的功能和进超市和商场购物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结构简单、轻便,变换功能强,实现日常出行特别是购物或旅行时推车购物和骑车携带货物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由车上梁、车把、车把杆、前活动立柱、前固定立柱、前叉、前叉套管、前轮、车下梁、主动齿轮轴承座、中间齿轮轴承座、后叉、后轮、后立柱、车中梁、脚踏、坐垫等部件构成,车把杆与前叉套管套接,可以上下调节并固定,前叉与后叉一样,叉的上部与下部不在一直线上,成一定的角度,使骑车时坐垫中心的垂直投影落在前后轮之间;前叉与前叉套管形成转动副并可固定,后叉与后立柱形成转动副并可固定,可以使前后轮平行形成推车;前叉套管、前固定立柱、车下梁、后立柱、车中梁、主动齿轮轴承座、中间齿轮轴承座连接成为刚性体,其中前固定立柱、车下梁、后立柱、车中梁形成框架结构,前叉套管与后立柱的中心距离在350至450毫米之间,使推车能够通过收银台和检票口;车上梁、前活动立柱连接成为为刚性连接形成弯曲的坐垫悬梁,前活动立柱与前固定立柱为活动连接,可以在前固定立柱上作上下运动和转动并可以固定,坐垫与车上梁为活动连接,可以在车上梁上作前后运动和转动并可以固定;前固定立柱、车下梁、后立柱、车中梁组成框架结构与车上梁、前活动立柱组成的弯曲坐垫悬梁形成一开口的空间,开口朝向车后面,空间大小可以放置货物或购物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由主动齿轮、中间小齿轮、中间大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构成三级齿轮链轮混合传动速度补偿装置,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轴承座通过中轴形成转动副,中间小齿轮、中间大齿轮为刚性连接形成整体并与中间齿轮轴承座形成转动副,主动齿轮与中间小齿轮啮合,中间大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主动链轮为刚性连接的整体,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从动链轮,总传动比为6至9,补偿本技术的自行车由于轮子小所丢失的正常速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结构,由中间大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链轮、后叉、后立柱构成离合器,刚性连接在一起的从动齿轮、主动链轮与后叉的横轴形成转动副并随后叉在后立柱中转动时一起转动,当后叉转动至与车身成一直线时,从动齿轮与中间大齿轮啮合,当后叉转动至与车身成角度时,从动齿轮与中间大齿轮分开。作为本技术变换成推车时的结构,坐垫的下部有一旁套管可以与车把下部管体连接并可以固定成推车扶手。作为本技术便携的重要结构,前轮与后轮的直径为150至250毫米之间,相比其他同类型车达到最小。作为本技术功能的进一步体现,拖车由车架、活动架、撑杆、拖车轮构成,高度与自行车车中梁高度相当,车架由两根“之”字形边框和若干连接杆刚性连接形成整体,两“之”字形边框之间的距离为200至350毫米,活动架可以绕轴销转动,撑杆一端与活动架的中部活动连接,一端与车架的边框活动连接,由撑杆将活动架固定在前后水平的位置上,活动架的前部有连接件可以与自行车的框架结构连接形成活动结构,边框的上部和中部有连接件分别可以和自行车的框架结构和中轴连接形成刚性结构。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无法实现旅行或购物时需要的多种功能的缺点。采用超短的车梁,紧凑的车架,前悬车上梁支撑的坐垫,使坐垫下方留有空间存放购物篮和货物;微型的车轮,避免了机构复杂的折叠,使得结构简单而轻巧;三级齿轮、链轮混合传动的速度补偿装置,使本车能以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作代步工具;配上拖车,变成运输拖车,可以运送家庭小宗物件,如电视机、电脑、书箱等;齿轮的离合作用,使车后轮轻易转向90度,变换成两轮推车;装上拖斗,放上平板和购物篮后组成四轮购物车、歇脚凳,可以直接进超市购物,并将所购物品置于购物篮内直接运送到家,减少了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本款车是人们旅游,购物,短程出行的理想工具,基本实现了外出购物、旅游时所需的各种必要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作为自行车时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作为购物推车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作为自行车,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前叉套管7、前固定立柱5、车下梁9、后立柱22、车中梁23、焊接在一起成为车架,使得前叉套管与后立柱的中心距离为400毫米,主动齿轮轴承座10、中间齿轮轴承座13与车架可以焊接,可以螺纹联结,前轮8装在前叉6上,车把杆3套接在前叉中用螺钉固定,车把2套接在车把杆中用螺钉固定,前叉6套接在前叉套管7中可以转动,因此车把控制前轮方向得以实现;车上梁1、前活动立柱4焊接成整体或由一根管子弯曲而成,角度垂直,前活动立柱4与固定立柱5套接,调节好高度并用螺钉固定,坐垫套接在车上梁上并用螺钉固定;车上梁1、前活动立柱4、车中梁所形成的空间可以放置、购物篮等货物,实现自行车运输功能;车后轮21装在后叉20上,后叉套接在后立柱22中,后轮位于后立柱后面时用螺钉固定;脚踏24与主动齿轮12固定安装在中轴11上,中轴与主动齿轮轴承座10成转动副,中间小齿轮14和中间大齿轮15为一体,通过轴颈可与中间齿轮轴承座13形成转动副,从动齿轮16和主动链轮17为一体,套接在后叉的横轴27上与横轴形成转动副,从动链轮19为普通自行车链轮,它与后轮21安装在一起。主动齿轮与中间小齿轮啮合形成第一级传动,传动比等于3,中间大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形成第二级传动,传动比等于3,主动链轮通过链条18传动从动链轮形成第三级传动,传动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由车上梁(1)、车把(2)、车把杆(3)、前活动立柱(4)、前固定立柱(5)、前叉(6)、前叉套管(7)、前轮(8)、车下梁(9)、主动齿轮轴承座(10)、中间齿轮轴承座(13)、后叉(20)、后轮(21)、后立柱(22)、车中梁(23)、脚踏(24)、坐垫(25)等部件构成,车把杆与前叉套管套接,可以上下调节并固定,前叉与后叉一样,叉的上部与下部不在一直线上,成一定的角度,前叉(6)与前叉套管(7)形成转动副并可固定,后叉(20)与后立柱(22)形成转动副并可固定,其特征在于:前叉套管(7)、前固定立柱(5)、车下梁(9)、后立柱(22)、车中梁(23)为刚性连接形成整体,前固定立柱(5)、车下梁(9)、后立柱(22)、车中梁(23)形成框架结构,前叉套管(7)与后立柱(22)的中心距离在350至450毫米之间,车上梁(1)、前活动立柱(4)为刚性连接形成弯曲的坐垫悬梁,前活动立柱(4)与前固定立柱(5)为可定位的活动连接,坐垫(25)与车上梁(1)为可定位的活动连接,坐垫悬梁与框架结构形成一开口的空间,开口朝向车后面。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4-2-20 2004200203154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由车上梁(1)、车把(2)、车把杆(3)、前活动立柱(4)、前固定立柱(5)、前叉(6)、前叉套管(7)、前轮(8)、车下梁(9)、主动齿轮轴承座(10)、中间齿轮轴承座(13)、后叉(20)、后轮(21)、后立柱(22)、车中梁(23)、脚踏(24)、坐垫(25)等部件构成,车把杆与前叉套管套接,可以上下调节并固定,前叉与后叉一样,叉的上部与下部不在一直线上,成一定的角度,前叉(6)与前叉套管(7)形成转动副并可固定,后叉(20)与后立柱(22)形成转动副并可固定,其特征在于前叉套管(7)、前固定立柱(5)、车下梁(9)、后立柱(22)、车中梁(23)为刚性连接形成整体,前固定立柱(5)、车下梁(9)、后立柱(22)、车中梁(23)形成框架结构,前叉套管(7)与后立柱(22)的中心距离在350至450毫米之间,车上梁(1)、前活动立柱(4)为刚性连接形成弯曲的坐垫悬梁,前活动立柱(4)与前固定立柱(5)为可定位的活动连接,坐垫(25)与车上梁(1)为可定位的活动连接,坐垫悬梁与框架结构形成一开口的空间,开口朝向车后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主动齿轮(12)、中间小齿轮(14)、中间大齿轮(15)、从动齿轮(16)、主动链轮(17)、链条(18)、从动链轮(19)构成三级齿轮、链轮混合传动的速度补偿装置,主动齿轮(12)与脚踏(24)为刚性连接形成整体,中间小齿轮(14)、中间大齿轮(15)为刚性连接形成整体,主动齿轮(12)与中间小齿轮啮合(14),中间大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裕贵
申请(专利权)人:徐裕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