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变压器的电压调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5603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1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变压器(1)的电压调节的方法,该变压器包括不同的绕组抽头(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常规的变压器(1)和电压调节器(7)调节不同的负荷流方向,以便确保安全且可靠地供电。一般有独创性的主旨在于,借助于一种使用象限系统的方法确定传导电流(I)的相位和进而确定负荷流方向,并且进而通过控制负荷分级开关(4)防止由于输入功率过高而损坏电压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设及一种,该变压器包括不同的绕组抽头和 电压调节器。
技术介绍
由DE25 04 278C2已知一种用于变压器的电压调节器的配置结构,该配置结构 借助于欧姆电阻、电容和多个电位器通过矢量叠加能够补偿电压降。 此外,由DE26 16 798C2已知一种用于补偿分级变压器的功率-电压降的电压 调节器。此外,电压调节器还包括连接于变压器的次级侧的电流互感器。在该换流器上连 接用于影响电感的或电容的电压降的欧姆电阻和电容。通过转换开关,不仅用于欧姆的电 压降的引出头,而且用于电感的电压降的引出头是彼此不关联地极性可逆变的。 由DE197 28 220C1已知一种用于包括分级开关的变压器的电压调节的电压调 节器和方法。所述电压调节器为由申请人的企业文献已知的"微处理器控制的电压调节器 MK30",所述电压调节器用于自动控制包括分级开关的变压器,所述分级开关由马达驱动装 置操纵。该电压调节器操控马达驱动装置,该马达驱动装置根据步进转换的原理工作;该使 变压器绕组一次电压改变一级。当电压实际值在预给定的极限内与电压理论值偏离时,由 电压调节器给马达驱动装置提供"较高"或"较低"的执行指令。该种已知的电压调节器具 有大量的功能键和调节元件,利用该些功能键和调节元件进行电压调节器的参数化,即用 于待进行的调节的确定标准由操作者手动调节。 如由现有技术的文献推断出的那样,总是认为;负荷流方向、也就是从高电压侧到 低电压侧总是相同。也认为;负荷从能量发生器(例如火电厂)流向最终消耗器(例如工 业或私人家庭)。根据该个假设,已知的电压调节器安装在次级侧、即低电压侧上。该些电 压调节器测量电压波动并且进而通过负荷分级开关在分级变压器的初级侧上、即在高电压 侧上控制每个铁巧柱的每一相的电压。因此,能量供应总是对消耗器作出反应并且试图通 过高电压侧有针对性地调节在低电压侧上供给的供电电压。 由于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化石燃料减少化及原子能引发的风险,增加使用由环保资 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等构成的能源。该些新能源中有些在消耗器处W屋顶上的太阳能设备 或类似的形式存在。该种新的初始状态对能源供应网的基本设施、特别是对变压器设备W 及对用于其控制的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利用常规的变压器设备和电压调 节器控制不同的负荷流方向,W确保安全且可靠地供电。[000引该目的通过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方法得W实现。在此,从属权利要求 设及所述方法的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用于电压调节的方法中使用发生器-/消耗器-象限系 统并且在该象限系统中示出传导电流。只要传导电流处于消耗器-象限中,电压调节器的 理论值就提高。在传导电流定位在发生器-象限中时,电压调节器的理论值降低。消耗器 和发生器之间的基本区别能实现;确定负荷流方向并且进而防止由于输入功率过高而损坏 电压带。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在理论值提高之后,变压器的初级侧上的 绕组的线圈关断。 根据所述方法的再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当理论值降低后,变压器的初级侧上的 绕组的线圈接通。【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还详细阐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 图1示出了变压器的示意性视图,该变压器具有用于在负荷流方向不同时可靠供 电的必需器件。 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象限系统。 图3示出了理论值范围内电压曲线的走向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包括分级绕组2和不同的绕组抽头3的变压器1。该变压器具有初 级侧P和次级侧S。绕组抽头3通过负荷分级开关4接通或关断。但是,关断或接通可W 利用任意器件(例如负荷选择器、转换器等等)进行转换。负荷分级开关4的操纵通过马 达驱动装置5进行。马达驱动装置5通过控制装置6和在其内集成的电压调节器7进行控 审IJ。电压调节器7在输入位置8处检测导线9中的传导电流I,该导线连接变压器1和消耗 器/发生器10。因此,当然也可W是大量的消耗器/发生器。此外,电压调节器7检测电压 U,该电压施加在变压器1和消耗器/发生器10之间。 图2中示出的象限系统11包括X-轴X和Y-轴Y,所述X-轴和所述Y-轴划分出 第一象限12、第二象限13、第S象限14和第四象限15。X-轴表示传导电流I的实部,该传 导电流通过消耗器/发生器和导线的负荷确定,Y-轴示出传导电流I的虚部。代表传导电 流I的矢量和X-轴之间的角度9构成了相位差。当角度9具有0°和+180°之间的值时, 传导电流I滞后于电压U,即,连接电感的发生器/消耗器。当角度9具有0°和-180°之 间的值时,传导电流I超前于电压U,即,连接电容的发生器/消耗器。 现有技术中总是认为:传导电流1(基于消耗器-计数箭头-系统)可在第S象限 14中或者在第四象限15中找到,即,不同的电感的消耗器与电容的或电阻的部分在低电压 侧上连接。 正如图3中可W看出的那样,电压降可W在由上电压极限值G1和下电压极限值G2 限界的理论值范围16内运动,而不需要电压调节器7介入。电压总是在导线L的长度上朝 消耗器那边下降。在超过上电压极限值G1或低于下电压极限值G2时需要电压调节器7的 介入。因此,通过利用负荷分级开关2在变压器1的初级侧P上接通分级绕组4的一个或 多个线圈,可W使电压降保持在上电压极限值G1和下电压极限值G2之内。电压降处于理 论值范围16内(电压带)。 因为现时在变压器1的次级侧S上不仅可W连接消耗器,而且可W连接发生器,必 要的是可W示出消耗器和发生器。发生器同样通过传导电流I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次识 另IJ到,同样由传导电流I的相位巧代表的发生器与消耗器相反地在第一和第二象限12、13 中示出。该些消耗器和发生器同样可W具有电感的或电容的部分。 在图4中,调节方法作为流程图示出。在第一步骤20中,输入设备的功率参数。根 据本专利技术,设备理解为变压器1、负荷分级开关4W及配属于此的导线。变压器1、负荷分级 开关4W及到消耗器/发生器的导线长度的技术特征参量也配属于此。该方法步骤通常在 所有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调节方法中使用。 然后,在运行中进行第二步骤,也就是变压器1上的传导电流I或电压40的测量 30或40。该些数据最后由电压调节器7分析处理并且用于实施传导电流I的位置的确定 50,该传导电流具有在图2中解释的象限系统中的所属相位。 如果现时传导电流I的矢量处于消耗器-象限中,即第S或第四象限14或15中, 则进行电压调节器的理论值化的提高60。该导致在高电压侧上变压器1的分级绕组的线 圈关断;初分级绕组和次分级绕组之间的变换比变小。由此,由于高消耗功率进行电压降的 调节70。[002引如果传导电流处于发生器-象限中,即第一或第二象限12或13中,则引起电压调 节器的理论值化的降低80。在高压侧上分级绕组的线圈接通;初分级绕组和次分级绕组 之间的变换比变大。由此,由于高输入功率产生对过压的调节90。该方法作为算法储存在 电压调节器的只读存储器中。 该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变压器1的次级侧上的消耗器和发生器之间的基本区别。确 定在次级侧上是否输入或消耗功率通过适配变压器的变换比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变压器(1)的电压调节的方法,该变压器包括不同的绕组抽头(3)和电压调节器(7),其中,首先确定施加在变压器(1)上的传导电流(I)并且并行地为此测定施加在变压器(1)上的实时的电压(U),其特征在于,使用象限系统(11),其中,第一象限(12)和第二象限(13)用于示出从发生器到变压器(1)的传导电流(I)的相位(φ)并且第三象限(14)和第四象限(15)用于示出从变压器(1)到消耗器的传导电流(I)的相位(φ);并且在传导电流(I)的测定的相位(φ)在第三象限(14)或中或者在第四象限(15)中时,电压调节器(7)使实时的电压(U)提高到理论值范围(16)内;或者在传导电流(I)的测定的相位(φ)在第一象限(12)中或者在第二象限(13)中时,电压调节器(7)使实时的电压(U)降低到理论值范围(16)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欣茨H·普罗尔斯K·菲尔埃克
申请(专利权)人:赖茵豪森机械制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