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563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1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实现零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且可有效冷却发热元件。打印机(1)具有:主体外壳(2),具有纸张开口部(6)及纸张收容部(9);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的定影单元(17);以及具有电源元件(82)的低压电源基板(80)。并且,将低压电源基板配置在主体外壳所具有的主框架(45)与侧罩盖(46)之间的收容空间(S2)内,将电源元件配置在定影单元(17)的下方,且从左右方向看与纸张收容部重合。另外,主框架(45)具有:配置成从左右方向看与电源元件重合的第1通气部(55);以及配置在电源元件的下方的第2通气部(56),第2通气部的右端部位于第1通气部的右端部的右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具有框体构造的装置主体;收容在装置主体内的图像形成部;以及搭载电器元件,并对图像形成部进行供电的电路基板。然而,由于电器元件在图像形成装置工作时产生热量,因此,必须对电器元件进行冷却,以抑制电器元件的温度上升。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对搭载电器元件的电路基板进行冷却用的管道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并且,管道将由电路基板的电器元件加热后的空气排出到装置主体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459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对电路基板进行冷却用的管道,因此,不能减少零件个数,而且由于在装置主体中必须确保用于配置管道的空间,因此小型化程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零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且能够有效冷却发热元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I)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框体,该框体具有对记录介质进行导入用的开口,以及构成为对经由开口而导入的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的收容部;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配置在框体内,构成为使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以及基板,该基板支承在框体上,且具有发热元件。框体具有:框架,该框架相对收容于收容部的记录介质而配置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以及罩盖,该罩盖相对框架而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正交方向的一方。基板配置在框架与罩盖之间,发热元件配置在定影单元的下方,且配置成从正交方向看与收容部重合。框架具有:第I通气部,该第I通气部配置成,从正交方向看与发热元件重合,且该第I通气部将框架与罩盖之间的空间和收容部连通;以及第2通气部,该第2通气部配置在发热元件的下方,且该第2通气部将空间和收容部连通。第2通气部沿正交方向的一方延伸,且第2通气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相比于第I通气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而位于正交方向的一方。然而,定影单元在使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时发热。这样一来,由定影单元加热后的空气在框体内向上方流动。由此,在框体内产生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当在框体内产生气流时,首先,框体外的空气经由开口而被吸引到收容部内。然后,被吸引到收容部内的空气从收容部经由第I通气部及第2通气部而流入到框架与罩盖之间的空间。此处,由于配置成,从正交方向看第I通气部与发热元件重合,因此,通过第I通气部的空气以在正交方向上朝向发热元件流动后通过发热元件附近的方式向上方流动。另一方面,由于第2通气部配置在发热元件的下方,且第2通气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相比于第I通气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而位于的正交方向的一方,因此,通过第2通气部的空气以相对发热元件而从下方通过发热元件附近的方式向上方流动。S卩,是在框架上具有第I通气部及第2通气部的简易的结构,且从框体外流入的空气相对发热元件而从正交方向的另一方及下方这两个方向朝向发热元件流动,且可靠地通过发热元件附近。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对发热元件进行冷却用的管道,就可高效地冷却发热元件。其结果是,可实现零件个数的减少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可有效地冷却发热元件。(2)也可以是,第I通气部具有:第I开口部,该第I开口部沿正交方向贯通框架;以及延伸部,该延伸部以从第I开口部的下端缘朝向发热元件的方式沿正交方向的一方延伸。根据这种结构,由于第I通气部具有延伸部,因此,可将通过第I开口部的空气以朝向正交方向的一方,即朝向发热元件的方式进行导向。(3)也可以是,第2通气部具有:第2开口部,该第2开口部沿正交方向贯通框架;以及管道部,该管道部以从第2开口部的上端缘朝向罩盖的方式沿正交方向的一方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管道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相比于延伸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而位于正交方向的一方。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配置发热元件的下方的第2通气部具有管道部,因此,可将通过第2开口部的空气向发热元件的下方导向。(4)也可以是,从上下方向看,管道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与发热元件重入口 ο根据这种结构,由于管道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以从上下方向看与发热元件重合的方式配置在发热元件的下方,因此,可将通过第2开口部的空气可靠地向发热元件的下方导向。(5)也可以是,延伸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向上方弯曲。然而,当用户将记录介质导入收容部时,记录介质的端部经由第I开口部而进入框架与罩盖之间的空间,由此,有时钩挂在第I开口部上而无法顺畅地将记录介质导入收容部。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延伸部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向上方弯曲,因此,可抑制记录介质的端部经由第I开口部而进入到框架与罩盖之间的空间。因此,可抑制记录介质的端部钩挂在第I开口部上,且可将记录介质顺畅地导入收容部。(6)也可以是,延伸部的上端部位于第I开口部的上端缘的下方。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延伸部的上端部位于第I开口部的上端缘的下方,因此,可抑制通过第I开口部的空气流动受延伸部的妨碍。(7)也可以是,框架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配置在第I通气部的上方,且构成为对框架进行加强;以及第3通气部,该第3通气部配置在加强部的上方,且将空间和收容部连通。然而,由于第I通气部将框架与罩盖之间的空间和收容部连通,因此,框架在第I通气部的附近有时无法确保刚性。在这一点上,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框架具有加强部,因此,即使框架具有第I通气部,也能可靠地确保框架的刚性。另外,由于框架在加强部的上方具有第3通气部,因此,可提高从收容部流入框架与罩盖之间的空间的空气流量。(8)也可以是,空间与罩盖划定收容基板的收容空间。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框架与侧罩盖划定收容基板的收容空间,因此,在收容空间内产生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这样一来,来自框体外的空气经由第I通气部及第2通气部而流入到收容空间。因此,能使来自框体外的空气可靠地通到基板所具有的发热元件的附近。其结果是,能可靠地冷却发热元件。(9)也可以是,在发热元件的上方具有配置在收容空间内,且构成为使收容空间内的空气流动的风扇。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风扇配置在发热元件的上方的收容空间内,因此,能够通过驱动风扇而在收容空间内可靠地产生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因此,能可靠地使来自框体外的空气通过第I通气部及第2通气部而流入到收容空间。其结果是,可更有效地冷却发热元件。(10)也可以是,罩盖具有配置在发热元件的上方,且沿正交方向贯通罩盖的贯通□ O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罩盖在发热元件的上方具有贯通口,因此,通过发热元件的附近,且由发热元件加热后的空气经由贯通口而被排出到收容空间外。因此,可抑制由发热元件加热后的空气滞留在收容空间内。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零件个数的减少及小型化,且能够有效地冷却发热元件。【附图说明】图1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中央剖视图。图2表示从左前方看到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右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打印机的A-A剖视图。符号说明I 打印机2 主体外壳5 盒开口部9纸张收容部17定影单元45主框架46侧罩盖55第I通气部56第2通气部57第3通气部58A下加强肋60第 I 开口部61延伸部6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该框体具有对记录介质进行导入用的开口,以及构成为对经由所述开口而导入的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的收容部;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配置在所述框体内,构成为使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以及基板,该基板支承在所述框体上,且具有发热元件,所述框体具有:框架,该框架相对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记录介质而配置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一方;以及罩盖,该罩盖相对所述框架而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正交方向的一方,所述基板配置在所述框架与所述罩盖之间,所述发热元件配置在所述定影单元的下方,且配置成从所述正交方向看与所述收容部重合,所述框架具有:第1通气部,该第1通气部配置成,从所述正交方向看与所述发热元件重合,且该第1通气部将所述框架与所述罩盖之间的空间和所述收容部连通;以及第2通气部,该第2通气部配置在所述发热元件的下方,且该第2通气部将所述空间和所述收容部连通,所述第2通气部沿所述正交方向的一方延伸,且所述第2通气部的所述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相比于所述第1通气部的所述正交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而位于所述正交方向的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佳大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