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国明专利>正文

折叠式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49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至少包含有一中间段设有一折叠机构的上管,一设于该上管前端的头管,一设于该上管后端的座管,以及一位于该座管相对于上管另一侧的后叉管;该上管受该折叠机构区隔设置呈一前上管及后上管,而该折叠机构主要是于二板片间二端各通过由一枢转轴而与前上管及后上管相枢设,而该二板片是可受一定位装置驱使而相对分离,使得该前上管及后上管可相对该二板片枢转定位于一使用位置及一收折位置,又,当该前上管及后上管同时处于收折状态时,该折叠机构整体呈U型,而当该二板片受定位装置驱使而相对靠近时,是可分别夹持该前上管及后上管上下二侧,并通过此将该前上管及后上管的角度固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折叠式自行车架有关,更详而言之,主要是指一种方便携带及拖行的折叠式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3所示,一般常见折叠式自行车的车架70结构,主要包含有一中间段设有一折叠机构80的上管71,一设于该上管71前端的头管72,一设于该上管71后端的座管73,以及分别位于该座管73相对于上管71另一侧的后上叉74以及后下叉75,其中该头管72是供枢设自行车前叉(图上未示),以定位设置前轮以及车把手,该座管73上方则供插设自行车座杆,而该后上叉74以及后下叉75的结合处则供一后轮枢设定位,并配合齿盘以及踏板组等构件,通过以形成一可供骑乘的自行车。该上管71的折叠机构80则包含有二相枢设连结的主体81以及活动片82,以及一用以控制该主体81以及活动片82呈结合或分离状态的快拆组件83,亦即,当该快拆件83将该活动片82锁固于该主体81上时,该车架70即形成为一使用状态(图13所示);而当该快拆件83将该活动片82自该主体81上解掣时,使用者即可枢转该上管71前端的前管部分,而使车架70呈收折状态(如图14所示)。惟,现有车架70的收折方式结构虽然简单容易,但收折后的整体车架70结构却是不稳定的,由于呈收折状态的车架70上管71以及与其相连的各构件未被定位,因此容易晃动而增加该活动片82与该主体81枢接处的负荷,致使该车架70容易由该折叠机构80处损坏;再者,现有车架70是以该主体81及活动片82的枢接点84为轴心,来使上管71以及后叉间成一预定夹角相互弯折收合,而收折后的自行车前轮以及后轮因为无法呈一平行的状态,而导致使用者无法以拖拉的方式移动自行车,常造成搬运以及弯折收存的困扰;也因为这样的缺失,而无法与捷运、火车或是公车等大众运输工具相互结合运用,而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其能使自行车在弯折收合状态时,更具有方便使用者搬移拖移行走的优点。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其结合或收折的操作非常简易明确,且结合后的状态非常稳固。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其至少包含有一中间段设有一折叠机构的上管,一设于该上管前端的头管,一设于该上管后端的座管,以及一位于该座管相对于上管另一侧的后叉管;该上管则受该折叠机构区隔设置成一前上管及后上管,而其特征在于该折叠机构更包含有二板体,是平行相对设置于该前上管及后上管的上下二侧,该二板体的二端是枢接卡合于该前上管及后上管的端缘上下二侧,其是以可相对靠近位于最近距离的一第一位置,或是受顶推力而相对分离位于一第二位置;至少一弹性件,设于该二板体间,用以推顶该二板体,使该二板体维持位于该第二位置;以及一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穿设该二板体的轴杆,该轴杆至少一端枢设有一枢转件,当该枢转件枢转时,是可定位固定该二板体处于该第一位置;通过由该二板体受该定位装置固定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前上管及后上管将受该二板体的压制而定位;而当定位装置解掣时,该二板体将受弹性件的顶抵而处于该第二位置,该前上管及后上管即可分别于一使用位置及一收折位置间枢转。本技术除了具有容易搬运收藏的优点以外,其更可方便使用者做折合状态的拖行移动,对于需搭乘捷运、火车或是公车等大众运输工具的短程使用者而言,方便拖行收藏将具有相当大的方便性。本技术还可以使得使用者骑乘或搬移自行车时,使用者脚部或是随身衣物不会有勾卡到该二枢转轴,而造成意外伤害。附图说明以下,兹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是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折叠式车架应用于自行车的示意图;图2是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折叠式车架的折叠机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组合剖视图,并显示折叠机构卡掣结合的状态;图4是图3的相同组合剖视图,并显示折叠机构未卡掣结合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折叠机构呈现弯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折叠式车架应用于自行车时,该车架呈收折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折叠式车架的折叠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折叠式车架的折叠机构的组合剖视图;图9是为延续图8的使用动作示意图;图10是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折叠式车架的折叠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折叠式车架的折叠机构的剖视图;以及图12是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现有技术折叠式自行车车架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是为本技术折叠式自行车架20应用于自行车的一状态示意图,该车架20主要包含有一中间段设有一折叠机构40的上管21,一设于该上管21前端的头管22,一设于该上管21后端的座管23,以及一位于该座管23相对于上管21另一侧的后叉管24,其中该头管22是供枢设自行车前叉11,该自行车前叉11的上下端则分别定位设置有一可伸缩作动的车把手12以及一前轮13,该座管23上方则供插设自行车座杆14,而该后叉管24则供一后轮15枢设定位,并配合齿盘16以及脚踏组17等构件,以形成一可供骑乘的自行车。再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的特点是在于通过由该折叠机构40的设置,而可控制该上管21做预定角度的弯折,该上管21则受该折叠机构40的分割而形成有一前上管211及一后上管212,该前后上管211、212相对的一端轴心各设有一轴孔213、214,且沿轴孔213、214上下端面各再凹设有一方形凹窝215、216,而该折叠机构40则包含有二板体41、42,是以平行上下相对的方式设于该前上管211及后上管212间,该二板体41、42中央相对处各具有一贯孔411、421,而为配合该前上管211及后上管212的凹窝215、216,该二板体41、42二端相对内侧面各往外设有一方形凸块412、422,用与该二凹窝215、216结合,且相对于该前上管211及后上管212的轴孔213、214处,亦各贯设有二穿孔413、423。二枢转轴43,是穿设过该二板体41、42同侧端的二穿孔413、423以及该前上管211及后上管212的轴孔213、214,并通过由一螺件44加以锁合定位,各转轴43以及螺件44的末端则各具有一凸缘431、441,通过此使该二板体41、42可沿该二枢转轴43上下位移,并用以限制该二板体41、42的位移范围,亦即促使该二板体41、42仅能于一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及一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间上下位移,且当该二板体41、42同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等凹窝215、216即与该等凸块412、422相互卡掣结合,而当该二板体41、42同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等凹窝215、216即与该等凸块412、422相互分离,使得该前上管211及后上管212可分别沿该二枢转轴43旋转一预定角度,并利用该等凹窝215、216与该等凸块412、422结合角度的改变而上管21处于一使用位置或一折合位置。二弹性件45,是为二压缩弹簧而分别嵌设于该二板体41、42间,该二弹件45的两端是分别套设于该二板体41、42相对内侧所凸设的定位块414、424上,通过以避免该二弹件45于受力压迫的过程中跳脱,其次,该二弹件45以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其至少包含有:一中间段设有一折叠机构的上管,一设于该上管前端的头管,一设于该上管后端的座管,以及一位于该座管相对于上管另一侧的后叉管;该上管则受该折叠机构区隔设置成一前上管及后上管,其特征在于:    该折叠机构包含有:    二板体,是平行相对设置于该前上管及后上管的上下二侧,该二板体的二端是枢接卡合于该前上管及后上管的端缘上下二侧,其是以可相对靠近位于最近距离的一第一位置,或是受顶推力而相对分离位于一第二位置;    至少一弹性件,设于该二板体间,用以推顶该二板体,使该二板体维持位于该第二位置;以及    一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穿设该二板体的轴杆,该轴杆至少一端枢设有一枢转件,当该枢转件枢转时,是可定位固定该二板体处于该第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架,其至少包含有一中间段设有一折叠机构的上管,一设于该上管前端的头管,一设于该上管后端的座管,以及一位于该座管相对于上管另一侧的后叉管;该上管则受该折叠机构区隔设置成一前上管及后上管,其特征在于该折叠机构包含有二板体,是平行相对设置于该前上管及后上管的上下二侧,该二板体的二端是枢接卡合于该前上管及后上管的端缘上下二侧,其是以可相对靠近位于最近距离的一第一位置,或是受顶推力而相对分离位于一第二位置;至少一弹性件,设于该二板体间,用以推顶该二板体,使该二板体维持位于该第二位置;以及一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穿设该二板体的轴杆,该轴杆至少一端枢设有一枢转件,当该枢转件枢转时,是可定位固定该二板体处于该第一位置。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该二板体是通过由二枢转轴而将其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前上管及该后上管的二端侧,且各该枢转轴的两端各具有一凸缘,该二凸缘是用以限制该二板体的位移。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的轴杆外周面设有螺纹,而该枢转件是为一固设于该轴杆一端侧的旋钮。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的枢转件是为一快拆把手。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国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