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5282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载梁顶部的橡胶垫板、均载梁、均载梁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千斤顶上端顶力扩散构造、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和基座底面橡胶垫板;所述均载梁置于横向限位装置之间,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同步千斤顶系统由一组千斤顶依次沿均载梁长边方向,设置在其下方中心线处,一组千斤顶可以分成若干独立液压组,在独立液压组中的所有千斤顶的油路互相连通,形成独立液压系统;在均载梁下方与千斤顶之间固定有顶力扩散构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梁体驮运的安全保障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工程技术。
技术介绍
当公路、城市桥梁上部结构为了降低对现况交通的影响,要求整体一次性快速安装时,可采用梁体临时场地整体预制,然后平板运梁车驮运至桥位。梁体驮运全过程需要保持梁体变形在安全范围内,主要控制两方面,(一)每两条支撑线水平夹角不得超过容许值,避免梁体横桥向不均受力;(二)两台车对应的两条支撑线,避免发生过大相对转角,导致梁体受扭超过容许值。所述驮运方式会出现因受力不均匀而出现梁体驮运过程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以解决梁体驮运的安全保障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包括均载梁顶部的橡胶垫板、均载梁、均载梁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千斤顶上端顶力扩散构造、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和基座底面橡胶垫板;所述均载梁置于横向限位装置之间,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同步千斤顶系统由一组千斤顶依次沿均载梁长边方向,设置在其下方中心线处,一组千斤顶可以分成若干独立液压组,在独立液压组中的所有千斤顶的油路互相连通,形成独立液压系统;在均载梁下方与千斤顶之间固定有使千斤顶与均载梁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的顶力扩散构造。所述均载梁为箱型钢结构梁,均载梁由顶板、底板、腹板,加劲肋和横隔板构成,在千斤顶支顶处设置横隔板。在均载梁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和均载梁接触面处,分别设置不锈钢板和四氟板。顶力扩散构造由其顶板与加劲肋构成。基座为钢结构,横向限位装置与千斤顶均通过焊接固定在其上。在基座与平板车之间设置高度补偿结构.基座与高度补偿结构之间设置第二块橡胶垫板。本技术提供了保持梁体整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可有效降低空间不均匀受力状态,确保梁体驮运过程的安全。具体效果如下:1、具备足够的承载力;2、具备较大的升降能力;3、具备两台以上多台车联合作业能力,并能变形协调;4、可与多车同步联动直行、横行、转向等模式配套;5、可与多车精确行走及定位能力配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编号:1、被拖运梁体,2、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2-1、均载梁与被拖运梁体间橡胶垫板,2-2、均载梁,2-3、均载梁横向限位装置,2-4、千斤顶上端顶力扩散构造,2-5、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2-6、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2-7、基座与平板车之间橡胶垫板,3、模块式液压平板运输车,4、高度补偿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所示。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2,包括均载梁顶部的橡胶垫板2-1、均载梁2-2、均载梁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2-3、千斤顶上端顶力扩散构造2-4、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2-6、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2-5和基座2-6底面橡胶垫板2-7 ;所述均载梁2-2置于横向限位装置2-3之间,所述横向限位装置2-3固定在基座2-6上,所述同步千斤顶系统2-5由一组千斤顶依次沿均载梁2-2长边方向,设置在其下方中心线处,一组千斤顶可以分成若干独立液压组,在独立液压组中的所有千斤顶的油路互相连通,形成独立液压系统;在均载梁下方与千斤顶之间固定有顶力扩散构造。所述均载梁2-2为箱型钢结构梁,由顶板、底板、腹板,加劲肋和横隔板构成,在千斤顶支顶处设置横隔板,各构件的尺寸与板厚由均载构造系统设计分配给均载梁的荷载确定;所述均载梁将梁体荷载传递给千斤顶系统,解决了当千斤顶支顶位置与梁体可支撑位置不相同时的技术问题,增强了该体系的适用范围,同时均载梁作为支顶力的传递构件,增加了当某个千斤顶出现问题时的安全系数。在均载梁2-2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和均载梁接触面处,分别设置不锈钢板和四氟板,其作用在于,限制均载梁的横向位移与横向转动,确保均载梁只能在限位装置内上下移动。顶力扩散构造2-4,由其顶板与加劲肋构成,其作用在于将千斤顶支顶力扩散在均载梁下缘一定范围内,避免发生应力集中,同时保证千斤顶与均载梁之间为铰接关系,仅传递竖向支顶力,不传递弯矩。基座2-6为钢结构,横向限位装置与千斤顶均通过可靠焊接固定在其上,其作用在于将千斤顶支顶力均匀传递给平板车。梁体I与均载梁2-2之间设置橡胶垫板2-1 ;基座2_6与高度补偿结构4之间设置橡胶垫板,其作用在实现构件接触出面之间密贴,并在缓冲之间冲击力。在基座与平板车之间设置高度补偿结构4,其材质、构造根据高差确定。施工方案采用两辆平板车同步驮运,为了使梁体能够承受多次体系转换,并尽可能降低梁体自重,梁体设计为钢结构,但仍然重约700吨。梁体驮运过程在两辆模块式液压平板运输车3协同支撑下,梁体为中孔简支,两端悬臂状态。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2的部件作用如下:其中均载梁与被拖运梁体间橡胶垫板2-1和基座与平板车之间橡胶垫板2-7,实现构件间密贴,并缓冲部分冲击力;均载梁2-2保持每套均载梁系统对应的梁体支撑线为一条直线,避免梁体横向不均支顶力对梁体的破坏;均载梁横向限位装置2-3焊接固定在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2-6上,限制均载梁2-1横向变形,并在均载梁横向限位装置2-3和均载梁2-1接触面处分别设置不锈钢板和四氟板,保持均载梁2-1竖向自由滑动;千斤顶上端顶力扩散构造2-4为局部应力扩散构件,实现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2-5与均载梁2-1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2-5固定在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2-6上,该系统能够同步支顶梁体一定高度,便于梁体就位,同时该系统在两辆模块式液压平板运输车3在不平整地面行走过程自身均载梁出现相对竖向转角时,能够同步协同变形,使得两套均载梁2-2仍然保持平面运动,不出现超过梁体承受能力的相对转角。【主权项】1.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载梁顶部的橡胶垫板、均载梁、均载梁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千斤顶上端顶力扩散构造、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和基座底面橡胶垫板;所述均载梁置于横向限位装置之间,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同步千斤顶系统由一组千斤顶依次沿均载梁长边方向,设置在其下方中心线处,一组千斤顶可以分成若干独立液压组,在独立液压组中的所有千斤顶的油路互相连通,形成独立液压系统;在均载梁下方与千斤顶之间固定有使千斤顶与均载梁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的顶力扩散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所述均载梁为箱型钢结构梁,其特征在于,均载梁由顶板、底板、腹板,加劲肋和横隔板构成,在千斤顶支顶处设置横隔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均载梁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和均载梁接触面处,分别设置不锈钢板和四氟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顶力扩散构造由其顶板与加劲肋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基座为钢结构,横向限位装置与千斤顶均通过焊接固定在其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基座与平板车之间设置高度补偿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梁体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持梁体运输安全状态的均载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载梁顶部的橡胶垫板、均载梁、均载梁两侧的横向限位装置、千斤顶上端顶力扩散构造、千斤顶与横向限位装置的基座、同步控制千斤顶系统和基座底面橡胶垫板;所述均载梁置于横向限位装置之间,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固定在基座上,所述同步千斤顶系统由一组千斤顶依次沿均载梁长边方向,设置在其下方中心线处,一组千斤顶可以分成若干独立液压组,在独立液压组中的所有千斤顶的油路互相连通,形成独立液压系统;在均载梁下方与千斤顶之间固定有使千斤顶与均载梁之间的连接形式为铰接的顶力扩散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大航张宏远杨冰许志宏杨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