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转向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98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摩托车转向减震器,活塞杆(1)一端装有万向节组合(2),另一端穿过工作缸(3)后悬空,工作缸(3)内的活塞杆(1)上活套有两活塞体(4),两活塞体(4)之间有间隙并设有支撑簧,两活塞体(4)限位在两轴用挡圈(10)之间;活塞体(4)上有通油小孔和通油大孔,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小孔位置相对,而通油大孔的位置彼此错开;工作缸(3)内腔两端固定有导向座(13),导向座(13)外侧有油封(1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减少摩托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方向柱受到的冲击摆动,避免了因前轮突然遇到障碍物而把方向柱打死的问题,并且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提高了摩托车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其是用于摩托车上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目前,摩托车前后减震器主要用来减少垂直方向的冲击震动,对被动或主动转向时方向柱在转向方向上的震动几乎没有作用。当摩托车(尤其是越野摩托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前轮会不断地受到路面的侧向冲击力,方向柱则出现频繁的左右摆动冲击,驾驶人员的双手将长时间处于晃动和震动中,容易产生疲劳与不适。并且,为了使摩托车前轮保持正确的路线行驶,驾驶人员要费很大的力扶正方向把,大大降低了驾驶摩托车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当摩托车高速行驶时,如果前轮突然遇到障碍物,前轮突然受到的侧向冲击力很容易把方向柱打死,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转向减震器,以解决摩托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方向柱容易在转向方向出现频繁震动,以及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因遇到障碍物而将方向打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摩托车转向减震器,包括活塞杆及筒形工作缸,工作缸内注满减震油,活塞杆的一端安装有万向节组合,另一端轴向穿过工作缸后悬空,工作缸内的活塞杆上活套有两活塞体,两活塞体之间留有间隙并设有支撑簧,两活塞体限位在两轴用挡圈之间并将工作缸内腔分隔为上、下工作腔;活塞体上设有轴向上的通油小孔和通油大孔,两活塞体之间的通油小孔位置相对,两活塞体之间的通油大孔位置彼此错开,活塞体上嵌套有活塞环,活塞环外壁与工作缸内壁紧密接触;工作缸内腔的两端均分别固定有导向座,导向座的外侧设有油封。本技术中活塞杆一端的万向节组合用来联结摩托车方向柱,工作缸与车架固定,当摩托车转向时方向柱将带动活塞杆在工作缸内移动。如果摩托车转向角速度小,则方向柱带动活塞杆在工作缸内的移动速度也小,活塞杆带动两活塞体在工作缸内移动时,减震油对活塞体的作用力不足以克服支撑簧的弹力,因而两活塞体之间的通油小孔和通油大孔均处于导通状态,上、下工作腔里的减震油可经过两活塞体上的通油小孔和通油大孔相互流动,这时几乎不产生阻尼力,方向柱能灵活转动。当摩托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急速行驶或摩托车前轮突然遇到障碍物时,方向柱的转向角速度都非常大,方向柱通过活塞杆带动两活塞体在工作缸内的移动速度大,当活塞体运动速度达到一定值时,两活塞体会压缩支撑簧而接触,使得两活塞体之间的通油大孔堵塞(由于错位而不通),只有通油小孔相通,上、下工作腔里的减震油只能经过两活塞体上的通油小孔相互流动,因此会产生较大的阻尼力而阻碍方向柱的快速转动,在此过程中减震油将吸收大量的震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后散发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减震和避免方向被打死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减少摩托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方向柱受到的冲击摆动,避免了因前轮突然遇到障碍物而把方向柱打死的问题,并且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提高了摩托车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活塞杆1 万向节组合2 工作缸3 上工作腔3a 下工作腔3b 连接法兰3c 排气座3d 活塞体4 通油小孔5 通油大孔6 “O”形密封圈7支撑簧8 活塞环9 轴用挡圈10 螺纹盲孔11 螺钉12 导向座13 排气槽13a 油封14 油封垫圈15 孔用弹性挡圈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筒形工作缸3内注满减震油,活塞杆1的一端安装有万向节组合2,另一端轴向穿过工作缸3后悬空,工作缸3内的活塞杆1上活套有两活塞体4,两活塞体4之间留有间隙并设有支撑簧8,两活塞体4限位在两轴用挡圈10之间并将工作缸3内腔分隔为上工作腔3a和下工作腔3b;活塞体4上设有轴向上的通油小孔5和通油大孔6,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小孔5位置相对,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大孔6位置彼此错开,活塞体4上嵌套有活塞环9,活塞环9外壁与工作缸3内壁紧密接触;工作缸3内腔的两端均分别固定有导向座13,导向座13的外侧设有油封14。图1示出靠近所述工作缸3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座3d,排气座3d上的排气孔内端通过导向座13上的排气槽13a与工作缸3内腔相通,排气座3d上的排气孔由“O”形密封圈7和螺钉12进行密封。卸下螺钉12可释放工作缸3内的气体。图1示出还工作缸3外壁垂直向外延伸出一连接法兰3c,连接法兰3c的中心设有螺纹盲孔11。工作缸3通过该连接法兰3c用螺栓紧固在车架上。图1还示出油封14的外侧设有油封垫圈15,并通过孔用弹性挡圈16进行轴向限位。工作原理活塞杆1的一端通过万向节组合2安装在摩托车方向柱的上部,工作缸3通过其外壁上的连接法兰3c紧固在车架的前下方,整个减震器斜向上位于车架前下方,与摩托车的前后中轴线呈一定夹角。摩托车(主动或被动)转向时,方向柱带动(拉动或压动)活塞杆1在工作缸3内运动,如果方向柱转向角速度小,活塞杆1带动活塞体4在工作缸3内移动的速度也小,减震油对活塞体4的作用力不足以克服支撑簧的弹力,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小孔5和通油大孔6均处于导通状态,减震油可经过两活塞体4上的通油小孔5和通油大孔6从一个工作腔流入另一个工作腔,这时几乎不产生阻尼力,方向柱能灵活转动。当摩托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急速行驶或摩托车前轮突然遇到障碍物时,方向柱的转向角速度都非常大,方向柱通过活塞杆1带动两活塞体4在工作缸3内的移动速度大,当活塞体4运动速度达到一定值时,两活塞体4会压缩支撑簧8而接触,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大孔6堵塞(由于错位而不通),只有通油小孔5相通,减震油只能经过两活塞体4上的通油小孔5从一个工作腔进入另一个工作腔,因此会产生较大的阻尼力而阻碍方向柱的快速转动,在此过程中减震油将吸收大量的震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后散发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减震和避免方向被打死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转向减震器,包括活塞杆(1)及筒形工作缸(3),工作缸(3)内注满减震油,其特征在于活塞杆(1)的一端安装有万向节组合(2),另一端轴向穿过工作缸(3)后悬空,工作缸(3)内的活塞杆(1)上活套有两活塞体(4),两活塞体(4)之间留有间隙并设有支撑簧(8),两活塞体(4)限位在两轴用挡圈(10)之间并将工作缸(3)内腔分隔为上、下工作腔(3a、3b);活塞体(4)上设有轴向上的通油小孔(5)和通油大孔(6),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小孔(5)位置相对,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大孔(6)位置彼此错开,活塞体(4)上嵌套有活塞环(9),活塞环(9)外壁与工作缸(3)内壁紧密接触;工作缸(3)内腔的两端均分别固定有导向座(13),导向座(13)的外侧设有油封(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转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工作缸(3)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座(3d),排气座(3d)上的排气孔内端通过导向座(13)上的排气槽(13a)与工作缸(3)内腔相通,排气座(3d)上的排气孔由“O”形密封圈(7)和螺钉(12)进行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转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3)外壁垂直向外延伸出一连接法兰(3c),连接法兰(3c)的中心设有螺纹盲孔(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转向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14)的外侧设有油封垫圈(15),并通过孔用弹性挡圈(16)进行轴向限位。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转向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转向减震器,包括活塞杆(1)及筒形工作缸(3),工作缸(3)内注满减震油,其特征在于活塞杆(1)的一端安装有万向节组合(2),另一端轴向穿过工作缸(3)后悬空,工作缸(3)内的活塞杆(1)上活套有两活塞体(4),两活塞体(4)之间留有间隙并设有支撑簧(8),两活塞体(4)限位在两轴用挡圈(10)之间并将工作缸(3)内腔分隔为上、下工作腔(3a、3b);活塞体(4)上设有轴向上的通油小孔(5)和通油大孔(6),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小孔(5)位置相对,两活塞体(4)之间的通油大孔(6)位置彼此错开,活塞体(4)上嵌套有活塞环(9),活塞环(9)外壁与工作缸(3)内壁紧密接触;工作缸(3)内腔的两端均分别固定有导向座(13),导向座(13)的外侧设有油封(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海李植高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