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供水压水井,由压井架、下压缩腔体、上压缩腔体、下出口单向阀、下进口单向阀、上出口单向阀、上进口单向阀、出水三叉管、上进水管、进水单向阀、进水三叉管组成。所述的下压缩腔体包括下腔体上连接板、下腔体左出水孔、下腔体进水孔,下折叠体和下腔体下链接板,所述的上压缩腔体包括上腔体上连接板、上腔体进水孔、上腔体出水孔、外折叠体、上腔体下连接板、内折叠体、柱状空腔和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连续供水压水井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压水井的连续稳定供水,提高取水效率,避免压出的水喷出,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水井,特别涉及一种连续供水压水井。
技术介绍
目前手压式水井在农村依然被广泛的使用,是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设备。其原理是靠水井的地下水管内部产生负压将水从地下吸到地面的过程。众所周知,常用压水井操作时,压杆上下提压,带动活塞在抽水管往复运动,水即可抽上来。抽水时活塞下行,水从井桶壁与橡胶间挤压出来,由于下压力很大,水会从井桶内喷出,耗费了水资源,同时这种结构活塞上下运动一次,只有活塞上行时才会有水流出,取水速度较慢,浪费人力,也不能实现连续稳定的供水。CN95236801公告了一种名称为“压水井唧筒装置”技术,它是在原有装置上增加一个结构相同的唧筒,或者原有唧筒上增加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并将唧筒顶端密封而成。该结构虽能提高取水速度,但增加一个相同唧筒,虽能持续供水,但是供水不稳定,且结构臃月中,有时甚至需要两人操作,不能很好适用于农村地区取水需求;增加一个出口和进口,虽结构简化,但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供水,且没有解决从动杆在上下运动时出现摆动运动的密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续供水压水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取水效率。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续供水压水井,由压井架、下压缩腔体、上压缩腔体、下出口单向阀、下进口单向阀、上出口单向阀、上进口单向阀、出水三叉管、上进水管、进水单向阀、进水三叉管组成。其中,所述的压井架包括支撑架、摇把架、摇把、驱动拉杆、井架筒体、活塞板,所述的支撑架至少有三个,且均布在井架筒体下端外侧,与井架筒体固连,用于使整个装置与大地固定,所述的摇把架固连在井架筒体上端一侧,所述的摇把中部与摇把架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驱动拉杆一端与摇把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井架筒体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安装孔,便于下压缩腔体和上压缩腔体的安装,所述的活塞板位于井架筒体内,用于驱动下压缩腔体和上压缩腔体运动;所述的下压缩腔体位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内部下端,所述的下压缩腔体包括下腔体上连接板、下腔体进水孔、下腔体出水孔,下折叠体,下腔体下连接板,所述的下腔体上连接板开有通孔,下腔体进水孔、下腔体出水孔分别固连在下腔体上连接板的通孔上,所述的下折叠体两端分别与下腔体上连接板、下腔体下连接板固连,所述的下折叠体由塑料制成,能够折叠延展,所述的下腔体上连接板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底部通过焊接或胶结的方式固连,所述的下腔体下连接板与活塞板通过焊接或胶结方式固连;所述的上压缩腔体位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内部上端,所述的上压缩腔体包括上腔体上连接板、上腔体出水孔、上腔体进水孔、外折叠体、上腔体下连接板、内折叠体、柱状空腔、连接管,所述的上腔体上连接板中心处设有上驱动拉杆活动孔,用于保证驱动拉杆的有足够的摆动空间,所述的上腔体上连接板设有通孔,上腔体出水孔、上腔体出水孔分别固连在上腔体上连接板的通孔上,所述的外折叠体两端分别与上腔体上连接板、上腔体下连接板固连,所述的外折叠体由塑料制成,能够折叠延展,所述的上腔体下连接板中心处设有下驱动拉杆活动孔,用于保证驱动拉杆的有足够的摆动空间,所述的内折叠体位于外折叠体内,一端与上腔体上连接板胶结固连,且包围上驱动拉杆活动孔,另一端与上腔体下连接板胶结固连,且包围下驱动拉杆活动孔,所述的内折叠体由塑料制成,能够折叠延展,所述的柱状空腔一端固定在上腔体下连接板左侧,所述的柱状空腔的柱面均布有矩形通孔,便于水流入柱状空腔内,所述的连接管两端分别与上腔体出水孔、柱状空腔固连,用于运输流入柱状空腔内的水至上腔体出水孔,所述的连接管由橡胶制成,能够弹性弯曲,所述的上腔体上连接板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顶部通过焊接或胶结的方式固连,所述的上腔体下连接板与活塞板通过焊接或胶结方式固连;所述的下出口单向阀的流入端与下压缩腔体的下腔体出水孔通过螺纹连接,防止排出去的水回流回下压缩腔体;所述的下进口单向阀的流出端与下压缩腔体的下腔体进水孔通过螺纹连接,防止流入下压缩腔体的水回流回进水三叉管;所述的上出口单向阀的流入端与上压缩腔体的上腔体出水孔通过螺纹连接,防止排出去的水回流回上压缩腔体;所述的上进口单向阀的流出端与上压缩腔体的上腔体进水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出水三叉管一端与下出口单向阀的流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上出口单向阀的流出端相连接,用于汇交下出口单向阀和上出口单向阀流出的水;所述的上进水管一端与上进口单向阀的流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单向阀流出端相连接;所述的进水单向阀用于防止上进水管中的余水在吸力作用下回流回进水三叉管;所述的进水三叉管一端与进水单向阀流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下进口单向阀流入端相连接,用于引导从地下水管吸上来的水流入上压缩腔体和下压缩腔体。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可以实现压水井的连续稳定供水,充分利用活塞板的上下行程,提高取水效率;(2)各部分处于封闭状态,避免压出的水喷出,浪费资源;(3)上驱动拉杆活动孔和下驱动拉杆活动孔的设置,保证了驱动拉杆的足够的摆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压缩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压缩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压缩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压缩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连续供水压水井,由压井架1、下压缩腔体2、上压缩腔体3、下出口单向阀4、下进口单向阀5、上出口单向阀6、上进口单向阀7、出水三叉管8、上进水管9、进水单向阀10、进水三叉管组成11。其中,所述的压井架I包括支撑架101、摇把架102、摇把103、驱动拉杆104、井架筒体105、活塞板106,所述的支撑架101至少有三个,且均布在井架筒体105下端外侧,与井架筒体105固连,用于使整个装置与大地固定,所述的摇把架102固连在井架筒体105上端一侧,所述的摇把103中部与摇把架102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驱动拉杆104 —端与摇把103铰链,另一端与活塞板106铰链,所述的井架筒体105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安装孔1051,便于下压缩腔体2和上压缩腔体4的安装,所述的活塞板106位于井架筒体105内,用于驱动下压缩腔体2和上压缩腔体3运动;所述的下压缩腔体2位于压井架I的井架筒体105内部下端,所述的下压缩腔体2包括下腔体上连接板201、下腔体进水孔202、下腔体出水孔203,下折叠体204,下腔体下连接板205,所述的下腔体上连接板201开有通孔,下腔体进水孔202、下腔体出水孔203分别固连在下腔体上连接板201的通孔上,所述的下折叠体204两端分别与下腔体上连接板201、下腔体下连接板205胶结固连,所述的下折叠体204由塑料制成,能够折叠延展,所述的下腔体上连接板201与压井架I的井架筒体105底部通过焊接或胶结的方式固连,所述的下腔体下连接板205与活塞板106通过焊接或胶结方式固连;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供水压水井,由压井架、下压缩腔体、上压缩腔体、下出口单向阀、下进口单向阀、上出口单向阀、上进口单向阀、出水三叉管、上进水管、进水单向阀、进水三叉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井架包括支撑架、摇把架、摇把、驱动拉杆、井架筒体、活塞板,所述的支撑架至少有三个,且均布在井架筒体下端外侧,与井架筒体固连,所述的摇把架固连在井架筒体上端一侧,所述的摇把中部与摇把架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驱动拉杆一端与摇把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井架筒体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安装孔,所述的活塞板位于井架筒体内;所述的下压缩腔体位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内部下端,所述的下压缩腔体包括下腔体上连接板、下腔体进水孔、下腔体出水孔,下折叠体,下腔体下连接板,所述的下腔体上连接板开有通孔,下腔体出水孔、下腔体进水孔分别固连在下腔体上连接板的通孔上,所述的下折叠体两端分别与下腔体上连接板、下腔体下连接板固连,所述的下腔体上连接板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底部固连,所述的下腔体下连接板与活塞板固连;所述的上压缩腔体位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内部上端,所述的上压缩腔体包括上腔体上连接板、上腔体出水孔、上腔体进水孔、外折叠体、上腔体下连接板、内折叠体、柱状空腔、连接管,所述的上腔体上连接板中心处设有上驱动拉杆活动孔,所述的上腔体上连接板设有通孔,上腔体进水孔、上腔体出水孔分别固连在上腔体上连接板的通孔上,所述的外折叠体两端分别与上腔体上连接板、上腔体下连接板固连,所述的上腔体下连接板中心处设有下驱动拉杆活动孔,所述的内折叠体位于外折叠体内,一端与上腔体上连接板固连,且包围上驱动拉杆活动孔,另一端与上腔体下连接板固连,且包围下驱动拉杆活动孔,所述的柱状空腔一端固定在上腔体下连接板左侧,所述的柱状空腔的柱面均布有矩形通孔,所述的连接管两端分别与上腔体出水孔、柱状空腔固连,所述的上腔体上连接板与压井架的井架筒体顶部固连,所述的上腔体下连接板与活塞板固连;所述的下出口单向阀的流入端与下压缩腔体的下腔体出水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下进口单向阀的流出端与下压缩腔体的下腔体进水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上出口单向阀的流入端与上压缩腔体的上腔体出水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上进口单向阀的流出端与上压缩腔体的上腔体进水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出水三叉管一端与下出口单向阀的流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上出口单向阀的流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上进水管一端与上进口单向阀的流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进水单向阀流出端相连接;所述的进水三叉管一端与进水单向阀流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下进口单向阀流入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荣莉,沙丹,刘琼,董方曦,陈金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