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70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能多处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主要由车把1、主梁5、车座9、前、后车轮26、13、飞轮16、传动链17和脚蹬22等部件组成,两个车把1中间设有车把折叠机构2,把杆1下端设有把杆折叠机构4,主梁中间设有主梁折叠机构6和辅助梯子24,主梁5与座杆10连接处设有座杆升降调节机构20,脚蹬22与中轴23之间设有脚蹬拐折叠机构21,该自行车可进行五次折叠,而且不用借助任何工具即可轻松方便的完成,折后体积大大缩小,方便于出门旅行和上下楼携带,便于在室内存放,占空间小,特别适合于童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能多处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技术背景目前,我国自行车繁多,结构形式各式各样,但都存在着出门携带不够方便,特别是出远门,在家存放占地面积大、占空间大,上下楼携带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不用借助任何工具,就能将自行车进行多处折叠,将其体积缩小至少二分之一以上,便于携带和存放的一种便携式自行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车把、主梁、车座、前、后车轮、飞轮、传动链、链轮和脚蹬等主要零部件组成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点是两个车把中间设有车把折叠机构,把杆下端设有把杆折叠机构,主梁中间设有主梁折叠机构和辅助梯子,主梁与座杆连接处设有座杆升降调节机构,脚蹬与中轴之间设有脚蹬拐折叠机构;车把折叠机构它包括在上把杆上端焊接一个三通,三通上面为开口,左右两边固定一小轴,小轴与车把活动连接,三通前壁中间设一上面开口的圆孔,后壁与圆孔相对应处设一凹口,凹口内固定一销轴,销轴活动地穿过方螺杆一端孔,方螺杆另一端设有螺纹与圆螺母螺纹连接,两个车把端头制成斜面有半圆形凹槽;把杆折叠机构它包括在上把杆下端焊接一个槽形折叠上盖,折叠上盖右端中间设一方形缺口,左端固定个一轴,一轴活动地穿在折叠底座右端的圆孔中,折叠底座中间与下把杆焊接在一起,中间设有螺纹孔与带有螺帽的芯轴螺纹连接,折叠底座左端设有圆孔,孔内活动地装个二轴,二轴中间与螺杆螺纹连接,螺杆上活动地装一挡片;主梁折叠机构它包括在主梁一端焊接一个主梁折叠底座,其形状方盒形,左面中间设半圆形槽,上下面中间设一缺口,右面活动地装一四轴,四轴与主梁折叠盖固定在一起,折叠盖与主梁另一端焊接在一起,折叠盖上、下面中间设有凸台,右面中间设有同主梁底座左面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槽,三轴与主梁折叠底座左端的圆筒活动连接,三轴中间设有带螺纹的孔,与螺杆活动地螺纹连接,螺杆上活动地穿一个压片,左端用销轴活动地与刀形扳手活动连接;脚蹬折叠机构它包括在中轴上用穿钉固定一个槽形脚蹬拐座,脚蹬拐座右上角制成半个凹口,左端用五轴与方形脚蹬拐柄活动连接,在脚蹬拐柄中部固定一个螺杆,在螺杆上活动地装有脚蹬拐锁、弹簧垫和碟形螺母,脚蹬拐锁制成槽形,中间设有滑道与螺杆滑动连接,左端设有凸台与脚蹬拐座右上角的半个凹口相啮合;坐杆升降调节机构它包括在主梁端头制成沟槽一段上活动地装有紧箍,紧箍两个端头设有圆孔,孔中活动地穿一个一端带螺纹的螺杆,与螺母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孔,孔中活动地穿一个手把,手把另一端用手把螺母固定,坐杆插入主梁中孔里,坐杆的插入段设有数个方孔,定位插板插到坐杆方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行车可进行五次折叠,而且不用借助任何工具即可轻松方便的完成,折后体积大大缩小,方便于出门旅行和上下楼携带,便于在室内存放,占空间小,特别适合于童车。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示便携式自行车总装配图。图2示图1的车把折叠机构部件主视图。图3示图2的俯视图。图4示图2的折叠状态主视图。图5示图1的把杆折叠机构部件主视图。图6示图5的俯视图。图7示图1的主梁折叠机构部件主视图。图8示图7的俯视图。图9示图1的脚蹬拐折叠机构部件主视图。图10示图9的俯视图。图11示图1的座杆长降调节机构部件主视图图12示图11的俯视图图中,1-车把;2-车把折叠机构;2-1-三通;2-2-小轴;2-3-圆螺母;2-4-方螺杆;2-5-销轴;3-上把杆;4-把杆折叠机构;4-1-折叠上盖;4-2-轴;4-3-折叠底座;4-4-下把杆;4-5-二轴;4-6-挡片;4-7-螺杆;4-8-芯轴;5-主梁;6-主梁折叠机构;6-1-主梁折叠底座;6-2-三轴;6-3-四轴;6-4-主梁折叠盖;6-5-螺杆;6-6-压片;6-7-扳手;6-8-销轴;7-链轮;8-挂钩;9-车坐;10-坐杆;10-1-方孔;11-货架;12-后挡泥板;13-后轮;14-后轴;15-车梯子;16-飞轮;17-传动链;18-脚闸杆;19-脚闸杆转动板;20-坐杆升降调节机构;20-1-沟槽;20-2-螺杆;20-3-螺母;20-4-紧箍;20-5-定位插板;20-6-手把螺母;20-7-手把;21-脚蹬拐折叠机构;21-1五轴;21-2-穿钉;21-3脚蹬拐座;21-4-脚蹬拐锁;21-5-脚蹬拐柄;21-6-螺杆;21-7-碟形螺母;21-8-弹簧垫;21-9-滑道;22-脚蹬;23-中轴;24-辅助梯子;25-前轴;26-前轮;27-前叉;28-前挡泥板;29-防散环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一种便携式自行车,主要由车把1、主梁5、车座9、前后车轮26、13、飞轮16、传动链17和脚蹬22等零部件组成,其特点是两个车把1中间设有车把折叠机构2(见附图2、3、4),车把折叠机构2它包括在上把杆3上端焊接一个三通2-1,三通2-1上面为开口,左右两边固定一小轴2-2,小轴2-2与车把1活动连接,三通2-1前壁中间设一上面开口的圆孔,便于方螺杆2-4和圆螺母2-3在孔中运动,后壁与圆孔相对应处设一凹口,凹口内固定一销轴2-5,销轴2-5活动地穿过螺杆2-4一端孔,方螺杆2-4另一端设有螺纹与圆螺母2-3螺纹连接,两个车把1的端头制成斜面并设有半圆形凹槽,车把1可以小轴2-2为圆心转动90°,图4为车把1折叠时状态,骑车时,将两个车把1向上以小轴2-2为圆心转90°,两个车把的半圆形凹槽又对齐,将方螺杆2-4压入凹槽内,拧紧圆螺母2-3,将两个车把1锁紧。把杆折叠机构4(见附图5、6)它包括在上把杆3下端焊接一个槽形折叠上盖4-1,折叠上盖4-1右端中间设一方形缺口,左端固定一个一轴4-2,一轴4-2活动地穿在折叠底座4-3右端的圆孔中,折叠底座4-3中间与下把杆4-4焊接在一起,中间设有螺纹孔与带有螺帽的芯轴4-8螺纹连接,用来调整下把杆4-4高度的,折叠底座4-3左端设有圆孔,孔内活动地装一个二轴4-5,二轴4-5中间与带有圆环的螺杆4-7螺纹连接,螺杆4-7上活动地装一个挡片4-6;附图5、6所示为把杆折开状态,连接起来时,将折叠上盖4-1以一轴4-2为轴心翻转180°,与折叠底座4-3合在一起,再将带有圆环的螺杆4-7以二轴4-5为转轴向上转动,把螺杆4-7装进折叠上盖4-1右端中间设的方形缺口中,用螺杆4-7的圆环拧紧,通过挡片4-6将折叠底座4-3和折叠上盖4-1固定在一起。主梁折叠机构6(见附图7、8)它包括在主梁5一端焊接一个主梁折叠底座6-1,其形状为方盒形,左面中间设一半圆形槽,上下面中间设一缺口,右面活动地装一个四轴6-3,四轴6-3与主梁折叠盖6-4固定在一起,折叠盖6-4与主梁5另一端焊接在一起,折叠盖6-4上下面中间设有凸台,右面中间设有同主梁底座6-1左面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槽,三轴6-2与主梁折叠底座6-1左端的圆筒活动连接,三轴6-2中间设有带螺纹的孔,与螺杆6-5活动地螺纹连接,螺杆6-5上活动地穿一个压片6-6,左端用销轴6-8与刀形扳手6-7活动连接;附图7、8所示为主梁5打开状态,连接起来时,将主梁折叠盖6-4以四轴6-3为轴转180°,使主梁折叠底座6-1和主梁折叠盖6-4合到一起,两个半圆形槽对齐,用扳手6-7把螺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自行车,主要由车把(1)、主梁(5)、车座(9)、前、后车轮(26)、(13)、飞轮(16)、传动链(17)和脚蹬(22)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车把(1)中间设有车把折叠机构(2),把杆(1)下端设有把杆折叠机构(4),主梁中间设有主梁折叠机构(6)和辅助梯子(24),主梁(5)与座杆(10)连接处设有座杆升降调节机构(20),脚蹬(22)与中轴(23)之间设有脚蹬拐折叠机构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刚沙宝银潘庆丰杨春孝刘漫洲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