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开合折叠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662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全自动开合折叠伞,开伞时,单手紧握弹性把持壳,向内顶压四边形驱动架形变,抵顶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向上运动,两固定块对两驱动杆施以向内的夹紧力,整个交叉枢接杆组伸长,推动活动巢带动各支撑骨逐渐将各主伞骨支撑展开,同时细径管逐渐从粗径管内伸出,直至伞面完全撑开,伞杆完全伸长,定位装置对伞撑开的状态进行定位;闭伞时,单手按下开关按钮,打开定位装置,在压簧的张力作用下,交叉枢接杆组缩短,活动巢向下运动,主伞骨带动伞面渐收折,细径管缩进粗径管内,直至伞面和伞骨完全收折,细径管完全缩进粗径管内。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单手即可实现开合操作,使用更加便捷,结构新颖合理,操作灵活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开合折叠伞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伞多为双手开启,虽然也有一些自动伞具有自动开启功能,但是自动雨伞均是靠弹力作用展开,由于雨伞打开行程较长(即伞从收拢时到完全打开状态过程中活动巢在伞撑杆上滑动的距离),所需弹力较大,容易对伞的结构造成破坏,缩短雨伞的使用寿命。同时不论是自动伞还是普通雨伞,在收合时均需双手才能将雨伞收起,非常麻烦,尤其是当另一只手拿着东西或其他忙碌时,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市场上也有针对前述问题的一些改进的伞,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1020549170.2公开一种单手开合雨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伞杆、以及连接在伞杆底部的伞柄,所述伞骨由主骨、与主骨中部可转动连接的副骨构成,在副骨底部位置可转动连接有主撑,主撑与套装在伞杆上的可上下滑动的活动下巢连接,所述副骨的底端与一活动反撑活动连接,可在活动反撑上上下滑动,所述活动反撑一端与主撑上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套装在伞杆上的可上下滑动的活动上巢连接;在所述活动下巢下方连接一套装在伞杆上的伞开合控制装置;所述开合控制装置由上套筒、内部套有底座筒的下套筒以及控制开关构成,所述上、下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上套筒与底座筒通过具有抗拉能力的一对拉丝及连接拉丝的一对拉杆连接;所述下套筒的顶部两边设置有拉杆限位槽,所述拉杆在对应于拉杆限位槽的位置与下套筒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筒滑动套装在伞杆上,其顶部内套于下套筒内,底部设置一推杆;所述推杆由伞柄处设置的手柄控制开关带动推杆上下移动。所述推杆为“7”形,其横杆活动套装在伞杆上,位于底座筒的底部;其斜杆与伞柄上设置的活动弯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弯柄与伞柄转轴连接;在所述斜杆的中部,与其对应的伞杆上设置有可固定推杆的自锁结构。虽然该技术能成功做到单手开合,但是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操作的灵活度和顺畅度不够,收伞后的效果状态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宄,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单手即可实现开合操作,便于另一只手做其他事,使用更加便捷,结构新颖合理,操作简单,灵活顺畅,实用性强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全自动开合折叠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承载伞面和伞骨的伞杆,以及设于伞杆下端的驱动手柄;所述伞骨包括多个绕伞杆呈环形分布的主伞骨,和与各主伞骨一一对应的支撑骨;所述伞杆包括外管,处于外管内的伸缩驱动装置,和设于伞杆上对伞撑开的状态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外管的顶端设有固定巢,所述外管外活动套设有处于固定巢下方的活动巢;所述主伞骨包括沿伞径向处于内端的内骨,和处于外端的外骨,以及两个连接于二者之间并由下至上排列的第一连接骨和第二连接骨;所述内骨的外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骨的内端枢接的第一枢接点,所述内骨的靠近外端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骨的内端枢接的第二枢接点;所述外骨的内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骨的外端枢接的第三枢接点,所述外骨的靠近内端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骨的外端枢接的第四枢接点;所述第一枢接点和第二枢接点向下突出,所述第三枢接点和第四枢接点向上突出;所述内骨的内端与所述固定巢枢接在一起;所述支撑骨的外端与所述第一枢接点枢接在一起,内端与所述活动巢枢接在一起;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多组沿伞杆依次枢接在一起的交叉枢接杆组,抵顶于所述活动巢上方的压簧,和设于交叉枢接杆组下方的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所述交叉枢接杆组包括两个中部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枢接杆,相邻交叉枢接杆组的枢接杆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构成多个相串联的平行四边形伸缩传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上端与所述活动巢连接在一起;所述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包括两个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驱动杆,两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相邻的两所述枢接杆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所述外管包括处于上方并与所述固定巢连接的粗径管,和处于粗径管下方并活动套设于粗径管内的细径管;所述活动巢活动套设于所述粗径管外,所述粗径管的下端设有对所述活动巢向下运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粗径管形成有供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巢连接且上下自由滑动的第一通口,所述细径管形成有供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巢连接且上下自由滑动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口的下端止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方处;所述驱动手柄包括处于外侧的弹性把持壳,与所述交叉枢接杆组处于同平面内的四边形驱动架,和两个分设于两所述驱动杆外侧的固定块;所述四边形驱动架包括两个等长且处于上方的上驱动杆,和两个等长且处于下方的下驱动杆;两所述上驱动杆和两所述下驱动杆依次首尾枢接在一起;两所述上驱动杆与两所述下驱动杆枢接的两个枢接点分别对应所述弹性把持壳供把持的侧面;两所述下驱动杆的下端配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通过固定连杆与所述细径管的下端连接;两所述上驱动杆的枢接点与两所述驱动杆的枢接点为同一枢接点;两所述固定块与两所述驱动杆相对应的侧面为凸出的弧形面;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细径管的下端靠近所述驱动手柄处的开关按钮。上述伸缩驱动装置还包括两个上端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连接杆,两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相邻的两上述枢接杆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上述活动巢还包括处于上述粗径管内与两所述连接杆连接的连接部,两所述连接杆的枢接点设于所述连接部上。上述粗径管和细径管为相匹配且与上述交叉枢接杆组相应的扁状,上述弹性把持壳为与上述四边形驱动架相应的扁状。上述开关按钮垂直于上述交叉枢接杆组所在平面;上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围设于上述细径管外侧的围绕部,设于所述开关按钮内侧垂直于所述细径管管壁的导向柱,套于导向柱外并张设于开关按钮与细径管管壁之间的复位弹簧,和设于围绕部内侧与导向柱相向并伸入细径管内卡住两上述驱动杆枢接点转轴的卡部;所述细径管的管壁形成有供所述导向柱和卡部穿过的透孔;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细径管的管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部具有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的顺势斜面。上述第一连接骨和第二连接骨相互平行且等长,或所述第一连接骨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连接骨的长度。上述粗径管的下端内侧设有第二限位部,上述细径管的上端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应防止细径管从粗径管内脱出。上述弹性把持壳与上述细径管的下端连接;上述细径管的顶端具有与上述压簧上端连接的上挡板;所述细径管的下端设有与上述固定块连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开合折叠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承载伞面和伞骨的伞杆,以及设于伞杆下端的驱动手柄;所述伞骨包括多个绕伞杆呈环形分布的主伞骨,和与各主伞骨一一对应的支撑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包括外管,处于外管内的伸缩驱动装置,和设于伞杆上对伞撑开的状态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外管的顶端设有固定巢,所述外管外活动套设有处于固定巢下方的活动巢;所述主伞骨包括沿伞径向处于内端的内骨,和处于外端的外骨,以及两个连接于二者之间并由下至上排列的第一连接骨和第二连接骨;所述内骨的外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骨的内端枢接的第一枢接点,所述内骨的靠近外端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骨的内端枢接的第二枢接点;所述外骨的内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骨的外端枢接的第三枢接点,所述外骨的靠近内端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骨的外端枢接的第四枢接点;所述第一枢接点和第二枢接点向下突出,所述第三枢接点和第四枢接点向上突出;所述内骨的内端与所述固定巢枢接在一起;所述支撑骨的外端与所述第一枢接点枢接在一起,内端与所述活动巢枢接在一起;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多组沿伞杆依次枢接在一起的交叉枢接杆组,抵顶于所述活动巢上方的压簧,和设于交叉枢接杆组下方的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所述交叉枢接杆组包括两个中部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枢接杆,相邻交叉枢接杆组的枢接杆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构成多个相串联的平行四边形伸缩传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上端与所述活动巢连接在一起;所述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包括两个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驱动杆,两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相邻的两所述枢接杆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所述外管包括处于上方并与所述固定巢连接的粗径管,和处于粗径管下方并活动套设于粗径管内的细径管;所述活动巢活动套设于所述粗径管外,所述粗径管的下端设有对所述活动巢向下运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粗径管形成有供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巢连接且上下自由滑动的第一通口,所述细径管形成有供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巢连接且上下自由滑动的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相对应,所述第一通口的下端止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方处;所述驱动手柄包括处于外侧的弹性把持壳,与所述交叉枢接杆组处于同平面内的四边形驱动架,和两个分设于两所述驱动杆外侧的固定块;所述四边形驱动架包括两个等长且处于上方的上驱动杆,和两个等长且处于下方的下驱动杆;两所述上驱动杆和两所述下驱动杆依次首尾枢接在一起;两所述上驱动杆与两所述下驱动杆枢接的两个枢接点分别对应所述弹性把持壳供把持的侧面;两所述下驱动杆的下端配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通过固定连杆与所述细径管的下端连接;两所述上驱动杆的枢接点与两所述驱动杆的枢接点为同一枢接点;两所述固定块与两所述驱动杆相对应的侧面为凸出的弧形面;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细径管的下端靠近所述驱动手柄处的开关按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红丁敬堂王翔鹏谢储军
申请(专利权)人: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