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4661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在复位弹簧的张紧力下,卡部保持伸入细径管内,当枢接点转轴向上运动并沿着顺势斜面顺势滑过卡部,卡部后退后再反弹,卡在枢接点转轴的下方,使两固定块始终压紧两驱动杆,并配合卡部形成三点卡位形式,使交叉枢接杆组保持伸长状态,进而保持伞面处于张开状态;闭伞时,按下开关按钮,在围绕部的直接带动下,卡部退出细径管,枢接点转轴脱扣,在压簧的张力作用下,交叉枢接杆组逐渐缩短,活动巢逐渐向下运动,主伞骨带动伞面逐渐收折,细径管逐渐缩进粗径管内,直至伞面和伞骨完全收折,细径管完全缩进粗径管内。这样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更加便捷,操作灵活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伞多为双手开启,虽然也有一些自动伞具有自动开启功能,但是自动雨伞均是靠弹力作用展开,由于雨伞打开行程较长(即伞从收拢时到完全打开状态过程中活动巢在伞撑杆上滑动的距离),所需弹力较大,容易对伞的结构造成破坏,缩短雨伞的使用寿命。同时不论是自动伞还是普通雨伞,在收合时均需双手才能将雨伞收起,非常麻烦,尤其是当另一只手拿着东西或其他忙碌时,使用起来十分不便。市场上也有针对前述问题的一些改进的伞,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1020549170.2公开一种单手开合雨伞,包括伞面、支撑伞面的伞骨、伞杆、以及连接在伞杆底部的伞柄,所述伞骨由主骨、与主骨中部可转动连接的副骨构成,在副骨底部位置可转动连接有主撑,主撑与套装在伞杆上的可上下滑动的活动下巢连接,所述副骨的底端与一活动反撑活动连接,可在活动反撑上上下滑动,所述活动反撑一端与主撑上部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套装在伞杆上的可上下滑动的活动上巢连接;在所述活动下巢下方连接一套装在伞杆上的伞开合控制装置;所述开合控制装置由上套筒、内部套有底座筒的下套筒以及控制开关构成,所述上、下套筒之间设置有弹簧,上套筒与底座筒通过具有抗拉能力的一对拉丝及连接拉丝的一对拉杆连接;所述下套筒的顶部两边设置有拉杆限位槽,所述拉杆在对应于拉杆限位槽的位置与下套筒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筒滑动套装在伞杆上,其顶部内套于下套筒内,底部设置一推杆;所述推杆由伞柄处设置的手柄控制开关带动推杆上下移动。所述推杆为“7”形,其横杆活动套装在伞杆上,位于底座筒的底部;其斜杆与伞柄上设置的活动弯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弯柄与伞柄转轴连接;在所述斜杆的中部,与其对应的伞杆上设置有可固定推杆的自锁结构。虽然该技术能成功做到单手开合,但是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操作的灵活度和顺畅度不够,收伞后的效果状态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宄,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更加便捷,结构新颖合理,操作灵活简单,实用性强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包括设于细径管的下端靠近驱动手柄处的开关按钮,围设于细径管外侧的围绕部,设于开关按钮内侧垂直于细径管管壁的导向柱,套于导向柱外并张设于开关按钮与细径管管壁之间的复位弹簧,和设于围绕部内侧与导向柱相向并伸入细径管内卡住两驱动杆枢接点转轴的卡部;所述开关按钮垂直于交叉枢接杆组所在平面;所述导向柱和卡部穿过细径管的管壁;所述开关按钮与细径管的管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部具有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的顺势斜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突破传统折叠伞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复位弹簧的张紧力下,卡部保持伸入细径管内,当枢接点转轴向上运动并沿着顺势斜面顺势滑过卡部,卡部后退后再反弹,卡在枢接点转轴的下方,使两固定块始终压紧两驱动杆,并配合卡部形成三点卡位形式,使交叉枢接杆组保持伸长状态,进而保持伞面处于张开状态;当闭伞时,按下开关按钮,在围绕部的直接带动下,卡部退出细径管,枢接点转轴脱扣,在压簧的张力作用下,交叉枢接杆组逐渐缩短,活动巢逐渐向下运动,主伞骨带动伞面逐渐收折,细径管逐渐缩进粗径管内,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逐渐张开,四边形驱动架也逐渐恢复初始状态,直至伞面和伞骨完全收折,细径管完全缩进粗径管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更加便捷,结构新颖合理,操作灵活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定位装置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伞杆横截面结构不意图。图中:1-伞骨11-主伞骨111-内骨112-外骨113-第一连接骨114-第二连接骨12-支撑骨121-挡片2-伞杆21-外管211-固定巢212-活动巢2121-连接部213-粗径管2131-第一限位部2132-第一通口 2133-第二限位部214-细径管2141-第二通口 2142-第三限位部2143-上挡板2144-下挡板21441-通孔22-伸缩驱动装置221-交叉枢接杆组2211-枢接杆222-压簧223-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2231-驱动杆22311-第四限位部2232-枢接点转轴224-连接杆23-定位装置231-开关按钮232-围绕部233-导向柱234-复位弹簧235-卡部2351-顺势斜面3-驱动手柄31-弹性把持壳32-四边形驱动架321-上驱动杆322-下驱动杆3221-承载部3222-固定连杆33-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其所适用的单手开合折叠伞,如图1-6所示,包括伞面(图中未示出),支撑伞面的伞骨1,承载伞面和伞骨I的伞杆2,以及设于伞杆2下端的驱动手柄3 ;伞骨I包括多个绕伞杆2呈环形分布的主伞骨11,和与各主伞骨11 一一对应的支撑骨12 ;伞杆2包括外管21,处于外管21内的伸缩驱动装置22,和设于伞杆2上对伞撑开的状态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23 ;外管21的顶端设有固定巢211,外管21外活动套设有处于固定巢211下方的活动巢212 ;主伞骨11包括沿伞径向处于内端的内骨111,和处于外端的外骨112,以及两个连接于二者之间并由下至上排列的第一连接骨113和第二连接骨114 ;内骨111的外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骨113的内端枢接的第一枢接点,内骨111的靠近外端处设有与第二连接骨114的内端枢接的第二枢接点;外骨112的内端设有与第二连接骨114的外端枢接的第三枢接点,外骨112的靠近内端处设有与第一连接骨113的外端枢接的第四枢接点;所述第一枢接点和第二枢接点向下突出,所述第三枢接点和第四枢接点向上突出;内骨111的内端与固定巢211枢接在一起;支撑骨12的外端与所述第一枢接点枢接在一起,内端与活动巢212枢接在一起;伸缩驱动装置22包括多组沿伞杆2依次枢接在一起的交叉枢接杆组221,抵顶于活动巢212上方的压簧222,和设于交叉枢接杆组221下方的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223 ;交叉枢接杆组221包括两个中部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枢接杆2211,相邻交叉枢接杆组221的枢接杆2211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构成多个相串联的平行四边形伸缩传动机构;伸缩驱动装置22的上端与活动巢212连接在一起;交叉枢接杆伸缩驱动杆223包括两个相交叉枢接在一起的驱动杆2231,两驱动杆2231的上端与相邻的两枢接杆2211的对应端枢接在一起;外管21包括处于上方并与固定巢211连接的粗径管213,和处于粗径管213下方并活动套设于粗径管213内的细径管214 ;活动巢212活动套设于粗径管213外,活动巢212可在粗径管213上自由滑动,粗径管213的下端设有对活动巢212向下运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2131 ;粗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开合折叠伞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细径管的下端靠近驱动手柄处的开关按钮,围设于细径管外侧的围绕部,设于开关按钮内侧垂直于细径管管壁的导向柱,套于导向柱外并张设于开关按钮与细径管管壁之间的复位弹簧,和设于围绕部内侧与导向柱相向并伸入细径管内卡住两驱动杆枢接点转轴的卡部;所述开关按钮垂直于交叉枢接杆组所在平面;所述导向柱和卡部穿过细径管的管壁;所述开关按钮与细径管的管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部具有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的顺势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红丁敬堂王翔鹏谢储军
申请(专利权)人:雨中鸟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