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50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系一种藉由车体、车盖、椅架及二把手等构件所组成的滑板车,平时不使用滑板车时,仅需三个简易动作将二把手折收至车盖内,车盖及椅架折收在车体上以迅速形成一便于提携的箱体,也可手拉车盖上的拉杆,以车体上的辅助轮在地面上行走,有如拖行的行李箱一般;欲使用时,仅需三个简易动作将车盖、椅架及二把手拉出,车盖立即形成车前架,开启电源开关便可供使用者骑乘电动滑板车,而车盖所形成的车前架并具挡风挡雨的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尤指一种滑板车在折收之后可形成一箱体,以或提或利用所设计的辅助轮便于携带搬运并可藉车体上的辅助轮在地上拖行。
技术介绍
一般公知的电动滑板车大都无法折叠收合成一箱体,故搬运时无法整齐摆放或随身携带进入客运车厢内,在搬运时因体积大而搬运不易。本技术人有鉴于此,累积从事此行多年的经验,精心研究并再三测试改良,如今终于创作出一种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可以摒除公知滑板车的缺点,以增进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三个简易动作便可迅速折收成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未使用时,可折收成一体积缩小的箱体,以或提或利用所设计的辅助轮便于随身携带进出客车或搬运收藏;欲使用时,仅需三个简易的动作便可将车盖、椅架及把手敞开,迅速形成一可行驶的电动滑板车,其中车盖可立即形成车前架,行驶中除了可挡风挡雨外,收纳后又具美观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其中车体前轮外侧设有二辅助轮,车盖前缘具一拉杆,当本技术折收成箱体时,用手拉动拉杆以辅助轮在地上拖行,有如拉动行李箱一般轻松省力。本技术具体结构包括车体、车盖、椅架及二把手,其中车体内装设有马达、电池及皮带传动装置,前、后轮枢接在车体前、后侧,脚架定位于车体旁侧,马达可驱动皮带,皮带并环绕在后轮轮毂旁;前轮轮框上枢接一车盖,车盖活动端具二把手,车盖栓固一ㄇ形架,ㄇ形架上具卡扣,卡扣两端向下弯折一具颈部的扣钩,把手杆上的扣孔可供卡扣的二扣钩卡入定位,卡扣顶端两侧分别具一凹孔,该凹孔可栓固一定位栓,卡扣利用定位栓在凹孔内位移,以卡固或松脱把手,当折收时车盖可将车体罩盖住,当使用时车盖可形成车前架;车体尾端的椅架上安装一椅垫,椅架可折收在车体内,其前侧二端分别栓固一架杆,架杆内具一活动片,活动片顶端衔接一握杆,架杆上具一钩孔供斜向卡块卡固定位,卡块内具弹簧;握住握杆利用活动片推动卡块可以脱离与钩孔的卡掣,以便折收椅架;若轻拉椅垫至定位,利用卡扣定位便可形成坐椅。为了对本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如下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折收后的外观图。图2本技术敞开后的外观图。图3本技术椅架与车体的部份结构图。图4本技术椅架与车体的侧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车盖与把手的结构图。图6本技术车盖掀起的部份结构图。图7本技术车盖掀起的另一部份结构图。图8本技术图6的A部结构图。图9本技术图7的B部结构图。图10本技术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车体1、车盖2、椅架3及二把手4、5等构件组合而成;其中车体1为一矩形的框架,其内安装有马达11、电池12及皮带13等传动装置,前、后轮14、15分别枢接在车体1前、后侧,脚架16定位于车体1旁侧,其中马达11可驱动皮带13,皮带13并环绕在后轮15轮毂旁,上述传动装置为公知机构,非本技术特征,故不再赘述。本技术特征在于前轮14轮框141上藉螺栓142而枢接一车盖2,该车盖2呈ㄇ形框盖,可将车体1完全罩盖住(如图1及图2),车盖2活动端安装有二把手4、5,如图5,车盖2上藉螺丝21栓固有一ㄇ形架22,ㄇ形架22上具一ㄇ形卡扣23,卡扣23两端向下弯折一具颈部的扣钩231,而把手杆41、51上具喇叭状的扣孔411、511,该扣孔411、511可供卡扣23的二扣钩231卡入定位,卡扣23顶端两侧分别具一喇叭状的凹孔232,该凹孔232内可栓固一定位栓233,卡扣23利用定位栓233在凹孔232内改变位置以便扣固或松脱二把手4、5,当把手4、5松脱时便可扳折向下置入车盖2内收藏;如图3及图4,车体1尾端的椅架3上安装一椅垫31,椅垫31后方具一刹车灯311该椅架3可折收在车体1内平面状(如图2),亦可扳折成竖立状以便骑乘者坐于椅垫31上,其折收机构于椅架3前侧二端分别栓固一ㄈ形架杆32,该架杆32内分别具一活动片321,二活动片321顶端衔接一握杆322,而架杆32中间适当处分别具一钩孔323,该钩孔323分别供一斜向的卡块324卡固定位,卡块324内具有弹簧3241,如图4,欲折收椅架31时,仅需握住握杆322利用活动片321推动卡块324向外,以脱离与钩孔323的卡掣,便可将整个椅架3弯折向下以隐藏在车体1内。另请参阅图1,所示为折收后的外观图,其中车盖2顶端具一可弯折的提把24,以便用手提携本技术,提把24旁具一车头灯25,而侧面具一电源开关26及充电开关盖板27,车盖2前缘尾端并具一三折式的折收板28,可将车体1完全罩盖住,车盖2近把手4端并具一电源指示灯296;把手4上栓固一刹车42(如图5),该刹车42藉刹车线421衔接至刹车系统;再者,车盖2后方具一活动扳块29,如图6及图7,使用者可将扳块29上拉,内具弹簧291的扳块29可牵动二拉线292、293向上,使一卡钩294脱离卡掣在车盖2前轮框上定位孔2941的卡掣(如图9),及另一卡钩295脱离卡掣在车体1后轮框上卡缘17的卡掣(如图8),以便开启滑板车,形成图2所示的状态,而此时车盖2立即形成一车前架,有如伟士牌机车一般具挡风及挡雨功能。再者,车体1前轮14前方具有二辅助轮18(如图1),车盖2前方具有一可弯折的拉杆20,当本技术折收成箱体时,如图10所示,使用者可拉动拉杆20以辅助轮18在地面上拖行,有如拉动行李箱一般。综上所述,本技术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系一种利用三个简易动作便可迅速折收成一便于提携的箱体,以或提或利用所设计的辅助轮随身携带进出客运站等地,且可便于搬运收藏,欲骑乘时仅需三个简易动作将车盖、椅架及二把手扳开,便可迅速形成可骑乘的电动滑板车,而具产业上的实用价值,而本技术又从未公诸于市或已见于其他刊物,符合专利法的规定,遂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包括车体、车盖、椅架及二把手,其中车体内装设有马达、电池及皮带传动装置,前、后轮枢接在车体前、后侧,脚架定位于车体旁侧,马达可驱动皮带,皮带并环绕在后轮轮毂旁,其特征在于前轮轮框上枢接一车盖,车盖活动端具二把手,车盖栓固一ㄇ形架,ㄇ形架上具一卡固或松脱把手的卡扣,卡扣两端向下弯折一具颈部的扣钩,把手杆上的扣孔可供卡扣的二扣钩卡入定位,卡扣顶端两侧分别具一凹孔,该凹孔可栓固一使卡扣在凹孔内位移的定位栓,折收状态下车盖罩盖在车体上,使用状态时车盖形成车前架;车体尾端的椅架上安装一椅垫,椅架可折收在车体内,其前侧二端分别栓固一架杆,架杆内具一可推动卡块以脱离与钩孔的卡掣的活动片,活动片顶端衔接一握杆,架杆上具一供斜向卡块卡固定位的钩孔,卡块内设有弹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盖顶端具一可弯折的提把,提把旁具一车头灯,侧面具一电源开关及一充电开关盖板,尾端具一可折叠的折收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把手上栓固一剎车装置,其剎车线衔接至剎车系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盖后方具一通过上拉牵动二拉线向上,以分别带动二卡钩脱离卡掣在车盖前轮框上的定位孔及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收后便于携带的电动滑板车,包括车体、车盖、椅架及二把手,其中车体内装设有马达、电池及皮带传动装置,前、后轮枢接在车体前、后侧,脚架定位于车体旁侧,马达可驱动皮带,皮带并环绕在后轮轮毂旁,其特征在于:前轮轮框上枢接一车盖,车盖活动端具二把手,车盖栓固一ㄇ形架,ㄇ形架上具一卡固或松脱把手的卡扣,卡扣两端向下弯折一具颈部的扣钩,把手杆上的扣孔可供卡扣的二扣钩卡入定位,卡扣顶端两侧分别具一凹孔,该凹孔可栓固一使卡扣在凹孔内位移的定位栓,折收状态下车盖罩盖在车体上,使用状态时车盖形成车前架;车体尾端的椅架上安装一椅垫,椅架可折收在车体内,其前侧二端分别栓固一架杆,架杆内具一可推动卡块以脱离与钩孔的卡掣的活动片,活动片顶端衔接一握杆,架杆上具一供斜向卡块卡固定位的钩孔,卡块内设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源
申请(专利权)人:安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