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410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前叉,包括主杆及支杆,主杆呈弯曲状,支杆为直立状,主杆上端设有带螺纹的接合柱,主杆下端弯弧段设有多个接合柱,支杆上相应设有多个接合孔,并以接合孔与主杆的接合柱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骑乘者需要改变前叉之刚性强度及弹性,以适应不同路况及距离之骑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经济的起飞带动所得之增加,而伴随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才有余力在温饱之余提高生活的品质,因此制造厂商也有意愿投入新产品的开发,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早先自行车被作为主要的代步工具,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摩托车在具有灵活性及省力、省时之优越条件下,已替代自行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但是因为摩托车排放的废气会污染空气,而零污染的环保要求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追求之共同目标,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里,由于生活的压力造成运动量之不足,已成为大部分都会人士共有的通病,为了本身的健康就有人强迫自己从事休闲运动,而在其中骑自行车,由于运动较为温和,每个人可视本身能力量力而为,因此已有许多大都市,一方面为了降低污染一方面减轻交通拥挤,而特别规划出自行车的专用车道,再加以近年来工业科技的进步,且自行车业者又不断开发新功能的车种,不但外观更为炫丽,并有不同的功能车种来配合不同需求性之选择,同时配合国际性自行车竞赛之宣导,因此自行车又逐渐被人接受,习用之自行车1,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系在一车架11的前端上方接设有把手12,下方则接设一前叉13,在前叉13中间夹套以前轮14,又车架11中间上方可容坐垫15之安装,车架11后端延接以后叉16,后叉16中间夹套以后轮17,而在车架11中间的下方设有由踏板18带动之链轮19,链轮19以链条与后轮17的驱动轮10相连结,当采压踏板18后可带动链轮19之旋转,而经链条带动驱动轮10同步旋转,进而能驱动后轮17旋转来带动前轮14同步转动,以达到行进之目的。而在自行车各部元件中之前叉,基本上依性能之不同,而有如图2及图3所示之二种型式,其中在图2所示之前叉2,其杆体为较宽且直立之形状,此种前叉2具有较佳的刚性强度,能令自行车以较高速度行进,但是也因刚性强度高,因此震动力自然也随之较大,在长时间的骑乘时会造成不舒服感,而使其较适合于短距离的竞速之用,另外,如图3所示的前叉3,其杆体则是为较窄且有小弧度弯曲的形状,此型式的前叉3因杆径较小且为弯弧状,因此具有较佳的弹性,能够适度的抵消震动力,来减低不舒服感,但相对的速度性较差,而使其较适合于长距离的竞赛之用,前述二种前叉,二者之优缺点为相对的状态,由于欲作前叉的更换是为一费时且麻烦的作业,又并非每个人皆能完成,若为了此项原因而增购一辆自行车,又太过于浪费也无必要性,加之,对于竞赛的选手来说,一辆熟悉的车子是直接关系到成绩的优劣,因此视需求而能随时及简易变更的前叉,是为当前所需要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可视需求选择多种组装型态,以获得较佳的刚性强度或弹性,来适合于不同的用途并且更换作业简单方便,骑乘者自己即可完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杆及支杆,该主杆为弯曲形状,于主杆上端头及下侧弯弧段设有多个接合机构,而支杆为直立状,于支杆上与主杆接合机构相对处设有对应的多个接合机构,主杆的接合机构与支杆的接合机构相互螺合。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该主杆的接合机构为带螺纹的接合柱,该支杆对应的接合机构为接合孔,以该接合孔套在接合柱上,以螺帽固定结合。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该主杆的上端头设有一个接合柱,下侧弯弧段设有两个以上的接合柱,该支杆一端设有一个接合孔,另一端设有两个以上的接合孔。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的自行车前叉由可自由组合之主杆4及支杆5所构成,且是以螺接方式来结合,此一螺合动作仅需使用扳手且非常的简单,并不需要运用专业的技术及工具,任何人皆可轻易完成,对使用者来说毫无困难度,而有改组之便利性。如图5所示,支杆5以直立状方式与主杆4螺合后,虽然主杆4为弯弧状,但支杆5为直立状态,可令组成之前叉如习用直立前叉一般,可具有较佳的刚性强度,来令自行车可拥有较高的速度,以适合于短距离竞速之骑乘,而令支杆5如图6所示一般以斜向的方式与主杆4螺接之后,则组成之前叉,即如同习用弯弧状前叉一样,可具有较佳的弹性,能适度的抵销震动力,使长距离的骑车较为舒服,以适用长距离之竞赛,且因主杆4下侧的接合柱42及支杆5下侧与之对应的接合孔51,为二个以上,因此能视路况来作多种的变换组合,亦即,本技术之前叉利用其可变性,且又为一可轻易完成的作业,而能随时视需求来作前叉之调整,让骑乘更为舒适。为了能更易于了解本技术之结构及所达成之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附图图面说明图1为习用自行车之外观图。图2为习用前叉之立体图。图3为另一种习用前叉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种组装方式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组装于自行车之外观图。首先请参阅图4,本技术的自行车前叉由可自由组合的主杆4及支杆5所组合而成,因前叉二侧为一相同之状态,故于图式及说明书将仅就单侧边来作说明,其中主杆4之杆体41为略似弓形之弯曲状,于杆体41上侧端头及弯曲段上设有接合机构,于图式中系以凸出侧边的带螺纹的接合柱42为例,在弯曲段之接合柱42并为二个以上,又支杆5则为适当厚度之条状体,于其上侧端头及下侧与主杆4的接合机构对应设有相对之接合机构,于图式中系以贯穿之接合孔51为例说明,因此,如图5、6所示,支杆5可由上端之接合孔51卡套于主杆4上端头之接合柱42后以螺帽锁固,再以该处为中心点而依需求来选择主杆4的接合柱42与支杆5的接合孔51下侧之螺接处,以让前叉可作自由的形状变换,当组装于自行车上时如图7所示一般。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杆及支杆,该主杆为弯曲形状,于主杆上端头及下侧弯弧段设有多个接合机构,而支杆为直立状,于支杆上与主杆接合机构相对处设有对应的多个接合机构,主杆的接合机构与支杆的接合机构相互螺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该主杆的接合机构为带螺纹的接合柱,该支杆对应的接合机构为接合孔,以该接合孔套在接合柱上,以螺帽固定结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该主杆的上端头设有一个接合柱,下侧弯弧段设有两个以上的接合柱,该支杆一端设有一个接合孔,另一端设有两个以上的接合孔。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前叉,包括主杆及支杆,主杆呈弯曲状,支杆为直立状,主杆上端设有带螺纹的接合柱,主杆下端弯弧段设有多个接合柱,支杆上相应设有多个接合孔,并以接合孔与主杆的接合柱螺接,本技术可根据骑乘者需要改变前叉之刚性强度及弹性,以适应不同路况及距离之骑乘。文档编号B62K21/02GK2381571SQ99214869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叶祯华 申请人:锦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前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杆及支杆,该主杆为弯曲形状,于主杆上端头及下侧弯弧段设有多个接合机构,而支杆为直立状,于支杆上与主杆接合机构相对处设有对应的多个接合机构,主杆的接合机构与支杆的接合机构相互螺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祯华
申请(专利权)人:锦祥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