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400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包括进臭氧气管、射流器、进水管、气水分离器、臭氧消解器、气排放管、气水混合管、进水层罐体、电解层罐体、湍流层罐体、法兰盘,进臭氧气管通过射流器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与进水层罐体相连通,气水分离器与进水层罐体相连通,气水分离器连接臭氧消解器,臭氧消解器连接气排放管,进水层罐体与电解层罐体相连通,电解层罐体与湍流层罐体相连通,湍流层罐体内设有U形反射罐体,气水混合管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气水混合管的另一端伸入到U形反射罐体内,电解层罐体的内胆包括至少一层软墙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臭氧的溶解度、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的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
技术介绍
目前臭氧应用于污水与废气处理装置,采用的方法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臭氧采用底部曝气方式与水融合;第二种是用射流器与水混合后,在反应罐进行反应,第三种是用气液混合泵将臭氧与水混合。为提高处理效果往往在臭氧处理过程中增加紫外照射或者添加H202,使之协同工作,这三种方法处理污水和废气效果不好,臭氧的溶解度低,而且臭氧的消耗量较大,反应不彻底,臭氧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一种提高臭氧的溶解度、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的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包括进臭氧气管、射流器、进水管、气水分离器、臭氧消解器、气排放管、气水混合管、进水层罐体、电解层罐体、湍流层罐体、法兰盘,进臭氧气管通过射流器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与进水层罐体相连通,气水分离器与进水层罐体相连通,气水分离器连接臭氧消解器,臭氧消解器连接气排放管,进水层罐体通过法兰盘与电解层罐体相连通,电解层罐体通过法兰盘与湍流层罐体相连通,湍流层罐体内设有U形反射罐体,气水混合管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气水混合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进水层罐体、电解层罐体,直至伸入到U形反射罐体内,电解层罐体的内胆包括至少一层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进水管用于通入具有压力的污水。本技术还包括内部出水管、外部出水管,内部出水管的一端伸入到电解层罐体的顶端,内部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外部出水管相连通。本技术还包括罐支撑架,罐支撑架连接U形反射罐体。本技术还包括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湍流层罐体。本技术的电解层罐体的内胆包括三层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本技术罐支撑架呈三角锥形或四角锥形。本技术,气水混合管的另一端伸入到U型反射罐体高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高臭氧的溶解度,臭氧使用量低,臭氧的利用率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好;本技术无需增加H202等的催化剂,就能达到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减少了占地面积,成本低,能耗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湍流层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解层罐体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包括进臭氧气管11、射流器12、进水管13、气水分离器14、臭氧消解器15、气排放管16、气水混合管18、进水层罐体1、电解层罐体2、湍流层罐体3、法兰盘4,进臭氧气管11通过射流器12连接进水管13,进水管13与进水层罐体I相连通,气水分离器14与进水层罐体I相连通,气水分离器14连接臭氧消解器15,臭氧消解器15连接气排放管16,进水层罐体I通过法兰盘4与电解层罐体2相连通,电解层罐体2通过法兰盘4与湍流层罐体3相连通,湍流层罐体3内设有U形反射罐体37,气水混合管18的一端与进水管13相连通,气水混合管1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进水层罐体1、电解层罐体2,直至伸入到U形反射罐体37内,电解层罐体的内胆29包括三层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28,进水管13用于通入具有压力的污水。本技术还包括内部出水管31、外部出水管32,内部出水管31的一端伸入到电解层罐体2的顶端,内部出水管31的另一端与外部出水管32相连通。本技术还包括罐支撑架36,罐支撑架36连接U形反射罐体37。本技术还包括排污口 35,排污口 35连接湍流层罐体3。本技术罐支撑架36呈三角锥形或四角锥形,用钢筋焊接支撑U型反应罐。本技术气水混合管18的另一端伸入到U型反射罐体37高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工作原理:进水管13内通入具有压力污水,也就是进水管13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污水,进臭氧气管11通入臭氧,臭氧通过射流器12射入进水管13内,使得污水与臭氧相混合,混合后的气水混合物进入气水混合管18,气水混合物就通过气水混合管18射入到U型反射罐体37内,气水混合物与U型反射罐体的内壁碰撞产生湍流,待U型反射罐体满后,气水混合物就从U型反射罐体37向湍流层罐体3溢出,湍流就在湍流层罐体3内扩散,湍流不停的向上运动,瑞流就从瑞流层罐体3 —直向上运动,当运动到电解层罐体2中时,给电解层罐体2内胆的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28提供压力变化,即湍流的上升形成微动力与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28作用,产生微电解的处理效果,使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28对水产生微电解效应,微电解的作用可以强化污水中氢氧基的行成,大量的氢氧基可以分解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和难降解的重金属离子,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因此本技术因为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28的引入,产生了臭氧和微电解处理的双重效果,而且两者联动,比两者分开处理的效果能得到加强。本技术无需增加H202等的催化剂,达到处理效果好、设备简单,处理成本低。当湍流一直运动到内部出水管31上方时,反应后的气水混合物就通过内部出水管31和外部出水管32排出,废气通过气水分离器14、臭氧消解器15、气排放管16排出。本技术提高臭氧的溶解度,臭氧使用量低,臭氧的利用率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好;本技术无需增加H202等的催化剂,就能达到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减少了占地面积,成本低,能耗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例如,电解层罐体的内胆包括至少一层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臭氧气管(11)、射流器(12)、进水管(13)、气水分离器(14)、臭氧消解器(15)、气排放管(16)、气水混合管(18)、进水层罐体(1)、电解层罐体(2)、湍流层罐体(3)、法兰盘(4),所述进臭氧气管(11)通过射流器(12)连接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与进水层罐体(I)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14)与进水层罐体(I)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14)连接臭氧消解器(15),所述臭氧消解器(15)连接气排放管(16),所述进水层罐体⑴通过法兰盘⑷与电解层罐体(2)相连通,所述电解层罐体(2)通过法兰盘(4)与湍流层罐体(3)相连通,所述湍流层罐体(3)内设有U形反射罐体(37),所述气水混合管(18)的一端与进水管(13)相连通,所述气水混合管(1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进水层罐体(I)、电解层罐体(2),直至伸入到U形反射罐体(37)内,所述电解层罐体的内胆(29)包括至少一层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28),所述进水管(13)用于通入具有压力的污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出水管(31)、外部出水管(32),所述内部出水管(31)的一端伸入到电解层罐体(2)的顶端,所述内部出水管(31)的另一端与外部出水管(3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处理污水与废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处理污水与废气的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臭氧气管(11)、射流器(12)、进水管(13)、气水分离器(14)、臭氧消解器(15)、气排放管(16)、气水混合管(18)、进水层罐体(1)、电解层罐体(2)、湍流层罐体(3)、法兰盘(4),所述进臭氧气管(11)通过射流器(12)连接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与进水层罐体(1)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14)与进水层罐体(1)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14)连接臭氧消解器(15),所述臭氧消解器(15)连接气排放管(16),所述进水层罐体(1)通过法兰盘(4)与电解层罐体(2)相连通,所述电解层罐体(2)通过法兰盘(4)与湍流层罐体(3)相连通,所述湍流层罐体(3)内设有U形反射罐体(37),所述气水混合管(18)的一端与进水管(13)相连通,所述气水混合管(1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进水层罐体(1)、电解层罐体(2),直至伸入到U形反射罐体(37)内,所述电解层罐体的内胆(29)包括至少一层加利弗空气能健康软墙布(28),所述进水管(13)用于通入具有压力的污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程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