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人工鱼礁包括底座和多边形塔形体,底座是有立柱支撑,塔形体固定设于底座上,塔形体为多面棱柱框架结构,多面体棱柱框架内外两侧都含有连接环或挂耳,连接环或挂耳可用绳子或渔网等连接,从而构成单个人工鱼礁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该种人工鱼礁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低;通过连接环或挂耳的连接物更有利于大量藻类、贝类、苔藓虫等在人工鱼礁上附着生长,主要布设于水产养殖区和生态垂钓区的水下5-15米深度。底座上有支架,可以插入泥砂质海底,在泥沙质海底中稳固,能够有效抵抗风浪,可有效防止礁体移位或沙埋,有利于5-15米水深鱼礁投放区渔业增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鱼礁,具体说涉及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抗风浪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水中设置的构造物,它是将人工材料沉入海底,利用其作为附着基聚集众多海洋生物的附着,改善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然而,当前人工鱼礁主要由水泥制成的空心多面体,由于体积比较大,容易在海流和风浪作用下滚动;同时,由于水泥预制件表面呈强碱性,海洋生物难以快速附着生长,这不利于人工鱼礁区的在渔业增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如何改善人工鱼礁普遍存在抗风浪能力弱、易被风浪冲走或泥沙埋没问题,同时又能够使海洋生物在人工鱼礁上快速附着问题是渔业增殖中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抗风浪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生态型人工鱼礁,适用于布设于水产养殖区的水下5-15米深度、近海软底质等海底情况复杂、泥沙风浪大的海域。该人工鱼礁投放简单,稳固性好,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人工鱼礁包括底座和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塔形体,底座如板凳状有四条支架,所述塔形体为多面棱柱框架结构,每个多面体棱状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内外两侧都各含有多个连接环或挂耳,连接环或挂耳用绳子和渔网等连接,从而形成单个人工鱼礁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所述的人工鱼礁底座为带有支架的水泥预制件,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述的人工鱼礁塔形体为多面体棱状框架结构,上平面开口小于下平面开口。所述的人工鱼礁底座和塔形体可以为一体制造,也可以分开组装。所述的人工鱼礁底座和塔形体组装可以用U型螺栓固定,也可以用高强度塑料绳索固定。所述的连接环或挂耳材料可以是高强度塑料、绳索、渔具、渔网、钢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连接环或挂耳通过由胶黏剂、水泥固定或者捆绑在多面体棱状框架的内外两侧。所述的连接物主要是绳子及其编织物、渔网网片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本技术抗风浪的生态人工鱼礁具有以下优点:1.该适合泥沙质海底、抗风浪的生态人工鱼礁全部由框架结构组成,组装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尚,人工鱼确底座中空及立柱结构不易被泥沙堵塞,减少阻力,具有抗风浪、抗沙埋的作用。该抗风浪的生态人工鱼礁,礁体内外通过绳体等悬挂物连接,呈立体网状结构表面,整个人工鱼礁的通透性好,促进内外部水交换,整个网状空间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从而改善周边环境,让鱼类幼体可以在其中潜伏、自由穿梭,提高聚鱼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人工鱼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抗风浪的生物易附着生态型人工鱼礁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人工鱼礁包括底座I和固定设于底座上的塔形体,塔形体由顶面2和侧面3围括而成,为多面棱柱框架结构组成,多面体棱柱框架外两侧都含有连接环或挂耳4,通过连接环或挂耳连接悬挂物5,整个底座通过几根钢筋混凝土立柱支撑,从而形成单个人工鱼礁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考虑到人工鱼礁在海水中易滚动和沙埋,因此,设计的人工鱼礁为梯型体,即底座I联有几根支架6垂直支撑,支架可以插入泥砂质海底,起到固定鱼礁的作用,同时,塔形体底面要比顶面面积大,这样泥沙通过顶面2极易沉降到海底,不会使大量泥沙滞留于塔形体内。同时,整个人工鱼礁表面及内部通过悬挂物连接来促进海洋生物在其表面的附着生长。人工鱼礁的为塔形体,塔形体除底座外,均为多面体棱状框架结构组成。底座I是与塔形体对应的多边形,且底座I开有通孔,其主要功能是礁体内部水交换和将沉降的泥沙冲刷至海底。每个多面体棱状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内外两侧各含有多个连接环或挂耳4,通过连接物对多面体棱状框架上的连接耳或挂耳进行连接。其中,连接物主要是尼龙类的绳子及其编织物、渔网网片,连接环或挂耳主要是双耳高强度塑料、渔具、渔网、钢筋水泥预制件、绳索等。设计时考虑人工鱼礁本身的沉降性及海洋生物不易附着的缺点,设计的这种多面体棱柱状且礁体内外呈立体网状结构的人工鱼礁。该结构组装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人工鱼礁底座重、不易被泥沙堵塞,具有抗风浪的作用。礁体内外通过绳体等连接,呈立体网状结构表面,整个人工鱼礁的通透性好,促进内外部水交换,整个网状空间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从而改善周边环境,让鱼类幼体可以在其中潜伏、自由穿梭,提高聚鱼量。经过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改生态型人工鱼礁,适于投放至水深5-20米的海域,不会发生倾覆移位,有利于大量藻类、贝类、苔藓虫、等快速在人工鱼礁上附着生长,可为刺参、石斑鱼等隐匿生物提供安全可靠的栖息地和饵料场,适于大中小型鱼类的穿梭停留,流场效应较好,且抗风浪,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人工鱼礁的建设中。本技术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无论人工鱼礁的样式和尺寸如何改变,凡是在人工鱼礁框架体内采用网状结构给海洋生物提供附着基的改造变换等,都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上的塔形体,其特征在于底座下面有支撑柱,所述塔形体为多面棱柱框架结构,四周都开有窗口,上平面开口面积小于下平面开口面积,组成塔形体的框架内外两侧都固定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之间由悬挂物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物通过所述连接环分布于塔形体内部与外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是四根平均分布于底座下平面的柱体。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为框架结构。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面体棱状框架为水泥预制件。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和塔形体为一体。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塔形体用U型螺栓、高强度塑料绳索中的一种或几种连接。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环是高强度塑料、钢筋水泥件、绳索连接环。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环通过由胶黏剂、水泥固定或拴绑在多面体棱状框架。10.按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物是绳子及其编织物、渔网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专利摘要】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人工鱼礁包括底座和多边形塔形体,底座是有立柱支撑,塔形体固定设于底座上,塔形体为多面棱柱框架结构,多面体棱柱框架内外两侧都含有连接环或挂耳,连接环或挂耳可用绳子或渔网等连接,从而构成单个人工鱼礁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该种人工鱼礁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低;通过连接环或挂耳的连接物更有利于大量藻类、贝类、苔藓虫等在人工鱼礁上附着生长,主要布设于水产养殖区和生态垂钓区的水下5-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泥沙质海底且易于海洋生物附着的人工鱼礁,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上的塔形体,其特征在于底座下面有支撑柱,所述塔形体为多面棱柱框架结构,四周都开有窗口,上平面开口面积小于下平面开口面积,组成塔形体的框架内外两侧都固定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之间由悬挂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作真,夏传海,陈相堂,周晓群,刘苏静,张金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