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德玮专利>正文

一种避震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23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震前叉,立管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支座,两个支座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两侧的连杆分别铰接两侧的叉腿,避震器装于两个叉腿的中间,其上端与立管上端的支座铰接,下端通过转轴与两侧叉腿铰接。其避震器位于两叉腿的中间,受力均匀;前叉上仅装一个避震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其叉腿底部到立管底部的距离较短,立管受力的力臂短,受力较小,且立管上下两端同时受力,立管不易疲劳开裂,使用寿命长,较安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前叉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 结构。'技术背景为使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行驶时,骑行者能够较为舒适,很多自行车都采用 了具有避震功能的避震前叉。图1为一种现采用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避震器装于前叉 腿la内,避震压杆2a压住叉腿la内的避震器。当受外力冲击时压杆2a在叉腿la 内上下滑动,磨损较大、阻力较大,且结构复杂。两叉腿内都装有避震器,成本较高, 为保证避震行程,导致前叉中心到头管底部距离增长,从而立管受力较大、较易损坏。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前叉结构,立管底部装有四连杆,四连杆的两侧分别 与两侧的叉腿铰接,避震器安装于一侧的叉腿上,其一端与叉腿铰接,另一端和四连 杆铰接,其结构偏复杂,且避震器位于前叉的一侧,仅能单边避震,受力不平衡。此 外,叉腿通过四连杆与立管相连,叉腿与立管底部间有四连杆,其距离较长,立管受 力的力臂较长,受力也较大;同时,立管仅底部通过四连杆与叉腿连接,受力时立管 底部存在应力集中,长期使用后,底部容易疲劳开裂,从而影响立管的使用寿命。而 且,开裂后, 一旦受力过大,立管有可能从开裂处断裂,产生危险。为使前叉受力平 衡,可在左、右两侧的叉腿上均安装避震器,如图2,其能两侧避震,受力平衡,但 是,需要安装两个避震器,结构更加复杂,成本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均匀、立管受力更小,且结构较简单的避震 前叉。本技术所述的避震前叉,立管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支座,两个支座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两侧的连杆又分别铰接两侧的叉腿,避震器装于两个叉腿的中间,其上 端与立管上端的支座铰接,下端通过转轴与两侧叉腿铰接。本技术的避震前叉,其避震器位于两叉腿的中间,与现有单边避震结构相比, 受力更均匀,且前叉上仅装有一个避震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立管上下两端 的支座通过连杆直接与两叉腿连接,立管底部与叉腿间没有四连杆结构,叉腿底部到立管底部的距离较短,立管受力的力臂更短,受力也就更小;同时,立管上下两端均与叉腿连接,其两端同时受力,应力集中较现有结构要小,立管不易疲劳开裂,使用寿命较长;而且,立管不开裂,也就不存在受力过大时,立管从开裂处断裂的情况, 较为安全。此外,叉腿底部到立管底部的距离较短,车架的高度也会因之降低,使用 此避震前叉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也能够更小。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避震前叉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避震前叉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避震前叉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避震前叉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一种避震前叉,立管1的上、下两端 分别固定有上支座2和下支座3,上支座2和下支座3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4,两侧 的连杆4分别铰接两侧的叉腿5,避震器6装于两个叉腿5的中间,其上端与立管l 上端的上支座2铰接,下端通过转轴7同时与两侧叉腿5铰接。所述避震器6可为套 有压簧的杆件或者气缸等避震装置,其均是现有技术。为了加强避震前叉的强度,两叉腿5间可连接有加强杆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立管(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支座(2、3),两个支座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4),两侧的连杆(4)分别铰接两侧的叉腿(5),避震器(6)装于两个叉腿(5)的中间,其上端与立管(1)上端的支座(2)铰接,下端通过转轴(7)与两侧叉腿(5)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立管(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支座(2、3),两个支座的两侧均铰接有连杆(4),两侧的连杆(4)分别铰接两侧的叉腿(5),避震器(6)装于两个叉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德玮
申请(专利权)人:韩德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