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焦炉炉柱时保护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4220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更换焦炉炉柱时保护板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端用于固定在正常炉柱上,第二端向待更换炉柱固定的保护板的外侧延伸,用于设置在该保护板的外侧;调节结构,设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用于抵顶在该保护板的外侧及调节施加于该保护板上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更换炉柱时,可以有效替代炉柱固定保护板,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施加在保护板上的压力可调,不影响焦炉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焦炉维护
,特别涉及一种更换焦炉炉柱时保护板固定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焦炉用于使煤炭化以生产焦炭,是炼焦的主要热工设备。焦炉由炉体和附属设备构成,炉体包括炉顶、燃烧室、炭化室、斜道区、蓄热室等部分。在燃烧室头部则镶扣有焦炉保护板,其外侧为炉柱,内侧是焦炉炉体。保护板通过炉柱的压力固定在炉体外侧,主要作用是将炉柱产生的保护性压力传递至焦炉炉体,以防止焦炉炉体在横向方向上发生自由膨胀。在生产过程中,炉柱由于受高温等因素的影响,发生较大形变而无法提供焦炉炉体所需压力时,就要进行更换。在现有技术中,更换炉柱时,往往使用槽钢替代炉柱在保护板外侧施加压力,以防止保护板出现脱落或移动。使用槽钢替代炉柱固定保护板虽然可以达到防止保护板出现脱落或移动的目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槽钢提供的压力无法控制和调节,若压力偏大,保护板压迫炉体,造成炉体损坏;若压力偏小,保护板出现脱落或移动,调整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槽钢安装尺寸较大,影响焦炉机车的正常走行,致使焦炉部分停产,对焦炉生产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换焦炉炉柱时保护板固定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槽钢压力无法控制和调节、对焦炉影响较大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装置的技术方案为:—种更换焦炉炉柱时保护板固定装置,其包括:支架,第一端用于固定在正常炉柱上,第二端向待更换炉柱固定的保护板的外侧延伸,用于设置在该保护板的外侧;调节结构,设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用于抵顶在该保护板的外侧及调节施加于该保护板上的压力。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装置中,所述支架为多个,以使其第二端从多个方向向该保护板的外侧延伸。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装置中,所述支架呈杆状,第一端用于焊接在正常炉柱上。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装置中,所述支架呈杆状,第二端设有垂直于该保护板的螺孔;所述调节结构为螺栓,所述螺栓啮合于所述螺孔中,并且自由端抵顶在该保护板的外侧。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装置中,还包括用于测量距离的多个红外设备,多个所述红外设备用于固定在正常炉柱上,以检测该保护板上多个参考点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方法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更换焦炉炉柱时保护板固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待更换炉柱位置,确定待更换炉柱时需固定的保护板;将至少一个支架的第一端固定在待更换炉柱两侧的正常炉柱上,第二端则设置在该保护板的外侧;在支架第二端设置调节结构,并将调节结构抵顶在该保护板的外侧上,从而达到固定该保护板的目的;更换待更换炉柱;待更换炉柱更换完毕后,取下调节结构;将正常炉柱上的支架移开。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方法中,支架的第一端焊接于正常炉柱上;将正常炉柱上的支架移开时,直接将支架的第一端从正常炉柱上切割。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方法中,支架为四个,四个支架的第二端与该保护板4个角相对应。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方法中,调节结构为设置在支架第二端的螺栓,螺栓的自由端端面抵顶在该保护板的外侧。优选地,在上述保护板固定方法中,在调节结构固定该保护板时,还包括在该保护板上选择多个参考点,利用多个测距设备实时检测多个参考点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分析可知,本技术在更换炉柱时,可以有效替代炉柱固定保护板,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施加在保护板上的压力可调,不影响焦炉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固定装置实施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架和螺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常炉柱;2-支架;21_平行端;22_第一端;23_第二端;3_待更换炉柱;4-保护板;5_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图2清楚的示出了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和应用位置、应用结构。如图所示,该固定装置实施例包括多个支架2、调节结构。优选地,支架2呈杆状,调节结构为螺栓5。具体而言,支架2的第一端固定在正常炉柱I上,第二端向待更换炉柱3固定的保护板4的外侧延伸,用于将螺栓5设置在保护板4的外侧。螺栓5设于支架2的第二端,自由端(小端)抵顶在保护板4的外侧,用于固定保护板4,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施加于保护板4上的压力。为了不产生赘述之感,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实施例的应用过程,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首先,根据待更换炉柱3位置,确定更换待更换炉柱3时需固定的保护板4。正常生产时,保护板4由紧贴其外侧的待更换炉柱3固定,一定时间之后,待更换炉柱3变形,难以对保护板4进行有效支撑、固定,需要更换,在更换过程中,应对保护板4固定,避免其移动。将四个支架2的第一端固定在待更换炉柱3两侧的正常炉柱I上。其中,每两个支架2的第一端固定于同一正常炉柱I的两端,优选地,支架2呈长条板状结构,第一端焊接在正常炉柱I的侧面,以避免占用较大空间。四个支架2的第二端则对应设置在保护板4的四个角部外侧。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将支架2焊接在正常炉柱I之前,支架2的第二端已经设置有螺孔(未标记)。在支架2第二端的螺孔中旋入螺栓5,并将螺栓5的自由端端面抵顶在保护板4的外侧面上,从而达到固定保护板4的目的。此时,即可更换待更换炉柱3。因为螺栓5紧紧的支撑着保护板4,保护板4不会发生移动、变形。待更换炉柱3更换完毕后,取下螺栓5。将正常炉柱I上的支架2切割、移开。在螺栓5固定保护板4时,待更换炉柱3移开之后,保护板4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轻微移动或变形,为了能够检测保护板4的位置、形状是否发生变化,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用于测量距离的多个红外设备(未示出),红外设备包括检测机构、与检测机构相连的显示机构,检测机构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显示机构。应用时,将多个红外设备固定在正常炉柱I上的不同位置,更换待更换炉柱3之前,测量一次红外设备至保护板4上不同参考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待更换炉柱3取下之后,若保护板4的位置发生移动,转动螺栓5驱动保护板4恢复原位时,红外设备实时检测参考点的距离,直到实时检测的参考点距离等于原来记录的参考点距离,这样可以保证保护板4的位置和更换待更换炉柱之前的位置相同。本技术的正常炉柱3对保护板4的支撑过程为:正常炉柱3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将正常炉柱3的结构分为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保护板4的形状为“工”字形形状,在正常情况下,正常炉柱3的第一支撑板用于抵住保护板4,对保护板4进行限位。如图1、图2所示,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首先,确定哪些炉柱为待更换炉柱3 ;其次,根据待更换炉柱3,来确定保护该待更换炉柱3的保护板4 ;同时在待更换炉柱3两侧的正常炉柱I的连接板位置焊接两个支架2,如图3所示,支架2为一板材结构,支架2的第一端22与正常炉柱I的连接板焊接连接,支架2的平行端21与保护板4呈平行设置,在支架2的第二端23处开有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与支架2的平行端21呈垂直设置,螺栓5与第二端23的螺纹孔螺接;通过旋拧螺栓5,使螺栓5的自由端顶紧保护板4,具体顶紧步骤为:四个支架2分别与保护板4的“工”字形形状的上边两端和下边两端对齐,同时四个螺栓5的自由端分别顶紧保护板4的“工”字形形状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更换焦炉炉柱时保护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端用于固定在正常炉柱上,第二端向待更换炉柱固定的保护板的外侧延伸,用于设置在该保护板的外侧;调节结构,设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用于抵顶在该保护板的外侧及调节施加于该保护板上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隋明明曹毅林金良陈勇刘涛李树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