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子领域,提供了一种耳机控制电路、线控设备及调音耳机,该电路包括:兼容接口单元,包括L、R、M+和M-端;播放控制单元,其输入端与兼容接口单元M+端连接,其输出端与兼容接口单元M-端连接;音量调节单元,其输入端与兼容接口单元M+端连接,其输出端与兼容接口单元M-端连接;供电单元,其输入端与兼容接口单元M+端连接,其输出端与兼容接口单元M-端连接,其控制端与音量调节单元的供电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耳机可以兼容播放IOS或者安卓系统输出的音频信号,并且具有调音的功能,降低了市面上销售产品的分类,减少生产浪费,更加便于保管和携带,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控制电路、线控设备及调音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音频设备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便携耳机随时随地的欣赏音乐,目前音频设备大多装载安卓系统或者1S系统,然而,对于安卓系统是通过电压交互实现耳机音量控制的,对于1S系统是通过信号交互实现耳机音量控制的,两者往往无法兼容,导致用户需要针对不同的音频设备使用专用的耳机,耳机数量较多,不仅不便于携带,还容易互相混淆,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生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调音耳机对于安卓系统和1S系统输出的音频无法兼容输出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机控制电路,其输入端与音频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耳机的左、右功放单元连接,所述电路包括:与安卓或1S系统耳机兼容连接的兼容接口单元,所述兼容接口单元包括L端口、R端口、M+端口和M-端口,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L端口与所述耳机的左功放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R端口与所述耳机的右功放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同时与所述耳机的左、右功放单元的负极连接;控制音频播放的播放控制单元,所述播放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播放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调节耳机音量的音量调节单元,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保持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供电电压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供电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接地。更进一步地,所述播放控制单元包括: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为所述播放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为所述播放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更进一步地,所述音量调节单元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8、电容Cl、二极管D2、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一电控芯片;所述电容Cl的一端为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l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信号交互引脚(PINl)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音量增加引脚(PIN3)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音量增加引脚(PIN3)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电源供电负极引脚(PIN2)为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负载控制引脚(PIN6)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音量减小引脚(PIN4)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音量减小引脚(PIN4)还与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电源供电负极引脚(PIN2)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芯片的电源供电正极(PIN5)为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供电端。更进一步地,所述音量调节单元包括: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8、电容C11、二极管D12、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二电控芯片;所述电阻R18的一端为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音量增加引脚(PIN3)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信号交互引脚(PINl)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信号交互引脚(PINl)还与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电源供电负极引脚(PIN2)为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还同时与所述电容Cll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ll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负载控制引脚(PIN6)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音量减小引脚(PIN4)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音量减小引脚(PIN4)还与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另一端也为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控芯片的电源供电正极(PIN5)为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供电端。更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电阻R6、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二极管D3 ;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为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为所述供电单元的控制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同时为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麦克风单元,用于获取环境语音信号,所述麦克风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麦克风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麦克风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7、电容C2、电容C6和麦克风;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为所述麦克风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为所述麦克风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耳机控制电路的线控设备。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线控设备的调音耳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兼容的耳机控制电路实现耳机兼容播放1S或者安卓系统输出的音频信号,并且具有调音的功能,打破了目前市面上的1S系统和安卓系统专用的独立耳机,大大降低了市面上销售产品的分类,减少了生产的重复性,由于该耳机兼容性好,因此更加便于保管和携带,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减少生产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与1S系统连接的示例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与安卓系统连接的示例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兼容的耳机控制电路实现耳机兼容播放1S或者安卓系统输出的音频信号,并且具有调音的功能,降低了市面上销售产品的分类,减少生产浪费,更加便于保管和携带,提高了用户体验。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作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控制电路,其输入端与音频输出端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耳机的左、右功放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与安卓或IOS系统耳机兼容连接的兼容接口单元,所述兼容接口单元包括L端口、R端口、M+端口和M‑端口,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L端口与所述耳机的左功放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R端口与所述耳机的右功放单元的正极连接,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同时与所述耳机的左、右功放单元的负极连接;控制音频播放的播放控制单元,所述播放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播放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调节耳机音量的音量调节单元,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保持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供电电压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兼容接口单元的M‑端口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音量调节单元的供电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星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