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包括后纵梁、碗状的后纵臂内侧支架、后门槛内板、以及后纵臂,所述后纵臂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后纵臂两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后门槛内板包括底壁和在所述底壁左端向上延伸而成的侧壁,所述后纵臂内侧支架包括碗体部和设置于所述碗体部外侧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一所述第一连接部搭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上表面,所述侧壁与另一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搭接,所述碗体部扣置于所述后纵臂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后纵梁的下方且与所述后纵梁的搭接处通过安装点固定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下方且通过安装点固定连接于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功能性等因素,对汽车的品质也越来越重视。汽车悬架为影响汽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悬架包括后纵臂总成、后悬挂系统、以及后副车架总成,后纵臂总成是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后纵臂总成通过后纵臂总成安装点安装于后纵梁上,由于悬架对汽车后纵梁与后纵臂总成之间的安装有较高的强度、刚度、以及精度要求,因此,汽车后纵梁上设置的后纵臂总成安装点的设计则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现有的汽车后纵梁上设置的后纵臂总成安装点,其空间布置以及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影响了悬架整体刚度和强度,使得悬架不能发挥出更好的性能和功用,进而影响汽车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空间布置更为合理、整体强度更高的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以解决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包括后纵梁、碗状的后纵臂内侧支架、后门槛内板、以及后纵臂,所述后纵臂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后纵臂两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后门槛内板包括底壁和在所述底壁左端向上延伸而成的侧壁,所述后纵臂内侧支架包括碗体部和设置于所述碗体部外侧的两个第一连接部;一所述第一连接部搭接于所述后纵梁的上表面,所述侧壁与另一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搭接,所述碗体部扣置于所述后纵臂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后纵梁的下方且与所述后纵梁的搭接处通过安装点固定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下方且通过安装点固定连接于一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还包括后纵臂外侧支架,所述后纵臂外侧支架焊接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下方且与所述底壁的焊接处通过所述安装点固定连接于一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纵梁、所述后纵臂内侧支架、所述后门槛内板、所述后纵臂外侧支架、以及所述后纵臂安装于一体而形成一个封闭腔体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还包括后门槛内板封板,所述后门槛内板封板焊接于所述后门槛内板的根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纵梁冲压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开设有缺口,一所述第一连接部搭接于所述缺口周围的所述凹槽的上表面,所述后纵臂内侧支架的碗体部罩设于所述缺口上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碗体部的外侧且互相垂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门槛内板还包括在所述底壁右端向下延伸而成的下侧壁、在所述侧壁顶端向右延伸而成的上底壁、以及在所述上底壁右端向上延伸而成的上侧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门槛内板右侧还设置有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一侧的板体分别与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相搭接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体,所述后门槛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一个封闭腔体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门槛内板与所述侧围外板之间设置有门槛加强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上方还设置有中地板,所述中地板分别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上底壁相搭接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体,所述后纵梁、所述后纵臂内侧支架、所述后门槛内板、以及所述中地板之间形成一个封闭腔体结构。如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的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使得后纵梁与后纵臂之间的安装强度更高、设计结构更合理,提升悬架整体的性能和功用,进而提升汽车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沿I1-1I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沿I1-1I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10,包括后纵梁11、后纵臂内侧支架12,后门槛内板13、后纵臂外侧支架14、后门槛内板封板15、以及后纵臂16,上述各部件安装于一体后可形成一个封闭腔体结构。后纵梁11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后纵臂16通过与后纵梁11之间的安装连接而实现悬架与车身连接。后纵梁11冲压有凹槽112,凹槽112上开设有缺口 114,缺口 114可使得后纵梁11与后纵臂16安装时后纵梁11避让开后纵臂16以便于安装。后纵臂内侧支架12呈碗状结构,后纵臂内侧支架12包括碗体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24,第一连接部124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部124分别固定碗体部122的上端外侧,两个第一连接部124互相垂直,两个第一连接部124的设置位置根据所要连接的后纵梁11和后门槛内板13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4与碗体部122为一体加工而成,即通过冲压方式成型。后门槛内板13包括底壁132、在底壁132左端向上延伸而成的侧壁134、在底壁132右端向下延伸而成的下侧壁136、在侧壁134顶端向右延伸而成的上底壁138,以及在上底壁138右端向上延伸而成的上侧壁139。后门槛内板13为冲压而成的多弯折结构。为了安装方便,后纵臂16上设置有凸出于后纵臂16两侧的第二连接部162,第二连接部162为一体加工而成,第二连接部162的作用便于后纵臂16与后纵臂内侧支架12以及后纵臂外侧支架14之间的安装连接。后纵臂内侧的安装:缺口 114周围的后纵梁11的凹槽112的下表面搭接于后纵臂16—侧的第二连接部162上,后纵臂内侧支架12的一个第一连接部124搭接于缺口 114周围的后纵梁11的上表面上且后纵臂内侧支架12的碗体部122扣置于后纵臂16的正上方(即后纵臂内侧支架12的碗体部122罩设于整个缺口 114上方),互相搭接的后纵臂16的第二连接部162、后纵臂内侧支架12的第一连接部124、以及后纵梁11的凹槽112之间通过设置有贯穿于三者的安装点17而固定连接于一体,该固定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铆接、焊接等。后纵臂外侧的安装:后纵臂外侧支架14于后门槛内板13的底壁132上方且通过焊接连接于一体,后纵臂外侧支架14可对后门槛内板13起到局部加强作用,焊接有后纵臂外侧支架14的后门槛内板13的下表面搭接于后纵臂16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纵臂安装系统(10),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11)、碗状的后纵臂内侧支架(12)、后门槛内板(13)、以及后纵臂(16),所述后纵臂(16)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后纵臂(16)两侧的第二连接部(162),所述后门槛内板(13)包括底壁(132)和在所述底壁(132)左端向上延伸而成的侧壁(134),所述后纵臂内侧支架(12)包括碗体部(122)和设置于所述碗体部(122)外侧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24);一所述第一连接部(124)搭接于所述后纵梁(11)的上表面,所述侧壁(134)与另一所述第一连接部(124)相搭接,所述碗体部(122)扣置于所述后纵臂(16)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部(16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后纵梁(11)的下方且与所述后纵梁(11)的搭接处通过安装点(17)固定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162)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底壁(132)的下方且通过安装点(18)固定连接于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谢锋,罗培锋,杨万庆,任建英,周经泽,蔡汉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