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茂蕴专利>正文

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731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自行车车架,结构外形类似飞奔中马的姿态,采用本车架组装的自行车,轮距不大于或小于普通自行车的轮距,中轴前移、链条加长,前轮比后轮小,车座安装在以后轴为圆心的弧形座管上,其空间位置可根据骑行者的身高调整,本车架改变了骑行姿态,降低了骑行高度,改善了驱动用力的方式。除了车架本体之外,其余所有零部件均可选用现有自行车零部件。本车架还便于改装成电动自行车或折叠自行车。(*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自行车车架(不包括前叉),尤指一种采用传统材料制造的,呈奔马型结构的自行车车架。传统的自行车车架基本为菱形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骑行者必须采取上身前俯的骑行姿态,从体力消耗和驱动用力的角度来看,这种以臀部肌肉为主要驱动力,以胯关节为中心,以大腿为半径的向下摇动发力,不是腿部肌肉的最佳发力状态,同时,骑行者还要消耗很多体力来保持支撑。由于骑行时身体的重心高于步行时,这样不仅上、下车动作复杂,而且骑行中的稳定性也较差,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发生车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心降低,并使骑行者处于最佳发力状态的、比传统自行车更安全可靠,方便省力,经济实用的新型自行车车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车架呈奔马形,它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包括前脸管,主梁、中轴管、平叉、后叉,后半部分包括支腿、衣架、横梁和弧形座管,弧形座管与主梁联接。采用本车架的自行车为前轮小,后轮大,前后轮距小于或不大于普通自行车,车的中轴前移,链条加长,中轴至前轮轴距小于中轴至后轮轴距。车座安装在以后轴为圆心、半径比后轮半径稍大的弧形座管上,其空间位置可调整,车座离路面高度为700~800mm,一般人骑在车上,腿伸直脚掌即可着地。这种车架的结构使骑行者由靠双臂支撑身体前倾的姿态,变为上身稍微后倾(或垂直)状态,由上下蹬踏驱动变为向前斜下方蹬踏驱动,主要用小腿肌肉和大腿肌肉通过膝关节的伸屈来发力,从而获得使骑行者处于最佳发力状态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叙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梁(2)采用钢管弯制成型、它与前脸管(1),中轴管(3),平叉(4),后叉(5)焊接为一体,后四个部件的形状、功能以及所用材料与普通自行车相同,中轴管比普通自行车前移70~100mm,支腿(6)下端套在后轴上,上端与横梁(8)的一端用铆钉联接,横梁(8)可用槽型材料制作,结构功能为固定衣架(7)和通过支腿(6)实现后半部分的支撑。弧形座管(9)采用钢管弯成园弧形,通过横梁(8)与衣架(7)焊成一体,主梁(2)与弧形座管(9)通过卡箍(10)承插箍紧。车座安装在弧形座管(9)上,根据骑车人的身高,车座空间位置可在座管上调整前后移动200mm范围。除车架本体外,其余各部件均可选用现有自行车另部件,或将其稍加改进,使之更加适用、舒适。采用本车架的自行车,制动机构可以简化,制动方式便于改成脚踩式,也可以手脚同时并举或分别操纵。与普通自行车车架比较,本技术的优越性是结构合理,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尤其适用于载重或上坡时,骑行者以最佳姿态用力,能发出超过体重的蹬踏力,可较大提高骑行速度,并且省力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架(不包括前叉),由前脸管(1),主梁(2),中轴管(3)、平叉(4)、后叉(5)、支腿(6)、衣架(7)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以后轴为圆心、半径比后轮半径稍大的弧形座管(9)和横梁(8),弧形座管(9)一端通过横梁(8)与衣架(7)焊成一体,另一端与主梁(2)联接,在等于或不大于普通自行车轮距情况下,中轴前移,前移置为70~100m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自行车车架(不包括前叉),由前脸管(1),主梁(2),中轴管(3)、平叉(4)、后叉(5)、支腿(6)、衣架(7)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根以后轴为圆心、半径比后轮半径稍大的弧形座管(9)和横梁(8),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茂蕴
申请(专利权)人:袁茂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