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678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包括叶片主体和测压孔,测压孔分布在叶片主体上,测压孔由预埋于叶片主体上的测压管形成,测压管的叶片外侧端口与叶片主体的外表面平齐且具有相同的气体动力学轮廓,测压管的叶片内侧端口通过与其连通的测压软管将叶片表面的气动压力传递到固定于叶片主体内壁的压力传感器;测压管基于真空吸注成型的方式预埋于叶片主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受叶片尺寸限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成本较低,同时避免了复合材料大型曲面制件测压导孔的加工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真空吸注成型的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
技术介绍
叶片作为风力机捕获风能的关键部件,其气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风电机组的出功效率。气动性能测试是风电叶片气动设计及性能评估必需的研宄手段,传统测试方法通过叶片二维翼型或者风机三维缩比模型的风洞实验完成,然而随着风机叶片大型化发展,叶片气弹问题突显,传统风洞实验方法已不能满足测试要求。首先风洞实验无法模拟自然风的非定常来流条件同时难以满足雷诺数相似,导致所测气动载荷不真实,此外如何设计缩比模型的结构强度分布也是气弹实验的难点,为此迫切需求发展一种可在真实风电叶片上开展的气动性能测试方法。表面压力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局部气动力分布,也可积分获得整体气动力,在气动性能测试中使用最为广泛。传统风洞实验的表面测压技术是在模型加工过程中于同一基准坐标系下沿表面法向机械加工测压导孔,通过测压管连接到压力传感器,以获得该位置的压力值。而真实风电叶片为复合材料大型曲面制件,一方面制作过程中无法机械加工测压导孔,另一方面成型后无法在同一基准坐标系下进行机械加工导致测压导孔定位不准,目前仍缺乏一种有效的适用于复合材料风电叶片表面测压孔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以上局限及空白现状,本技术以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的真空吸注制备工艺为切入点,提出一种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通过制作带端块的测压管,以预埋方式在叶片真空吸注成型过程中与叶片固化为一体,提高了铺设纤维布的可操作性。与传统预埋金属件不同的是,预埋测压管要求吸注过程中有效保护测压管密封,防止树脂浸入引起测压管路堵塞,本技术通过对预埋测压管填充密封材料解决了吸注过程中树脂进入测压管引起堵塞的问题。本技术的预埋测压管工艺,有效避免了复合材料大型曲面制件测压导孔的加工问题,且不受叶片尺寸限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成本较低。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包括叶片主体和测压孔,所述测压孔分布在叶片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孔由预埋于叶片主体上的测压管形成,所述测压管包括叶片外侧端口和叶片内侧端口,所述测压管的叶片外侧端口与叶片主体的外表面平齐且具有相同的气体动力学轮廓,所述测压管的叶片内侧端口通过与其连通的测压软管将叶片表面的气动压力传递到固定于叶片主体内壁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测压管预埋于叶片主体中。优选地,所述测压管包括端块与硬管,所述端块与硬管可以分别加工后固连为一体,也可以一体加工成型。优选地,所述测压管中,所述硬管的内径处于0.3mm?1.5mm,长度超过叶片铺层总厚度的10?20mm,所述端块的直径处于3mm?1mm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通过制作带端块的测压管,以预埋方式在叶片真空吸注成型过程中与叶片固化为一体,提高了铺设纤维布的可操作性,并通过填充密封材料解决了吸注过程中树脂进入测压管引起堵塞的问题,本技术不受叶片尺寸限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成本较低,同时避免了复合材料大型曲面制件测压导孔的加工问题。【附图说明】图1可测量表面压力的风电叶片示意图;图2叶片表面测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手工固化首层纤维布示意图;图4真空吸注并脱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包括叶片主体I与测压孔2两部分,根据气动测试需求,沿展向布置5个测压截面,每截面48个测压孔2。测压孔2由预埋于叶片主体I上的测压管3形成,测压管3包括叶片外侧端口和叶片内侧端口,叶片外侧端口与叶片主体的外表面平齐且具有相同的气体动力学轮廓,叶片表面感受的气动压力通过测压管3与测压软管6传递到固定于叶片内壁的压力传感器5。本技术的测压管预埋方法,包括制作带端块的测压管、固定测压管于叶片模具、手工固化首层纤维布、真空吸注并脱模四个步骤:!、制作带端块的测压管加工带端块的测压管3,测压管3包括端块和硬管,端块的直径大于硬管的直径,端块上加工有贯通其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内孔,硬管套设于端块的内孔中,硬管至少部分地伸出于端块的内表面,端块一侧内孔方向与端块表面垂直,硬管内径为0.8mm,长度35mm(叶片铺层总厚度25mm),端块直径5mm。2、固定测压管于叶片模具首先,根据气动测试需求,沿叶片模具的展向布置若干测压截面,在每个测压截面上于同一基准坐标系下设定若干测压管的标记安装位置;之后,用密封胶泥7填充测压管3端块一侧,在叶片模具9上标记测压孔2所对应的位置,用强力胶水8将测压管3固定于叶片模具9所标记的位置,直到胶水完全固化,如图3所示。3、手工固化首层纤维布,将首层玻璃纤维布4穿过测压管3,并铺设于叶片模具9上,手工将树脂浸透纤维布,直到完全固化,如图3所示。4、真空吸注并脱模铺设其余四层玻璃纤维布4、脱模布10,将测压软管6—侧连接到测压管3,用密封胶条15包裹测压管3和测压软管6的外露部分,在测压管3和测压软管6周围布置高度为20mm的PVC泡沫14,依次铺设导流网和真空袋,如图4所示,执行真空吸注过程,待完全固化后脱模,将测压软管6从测压管3上拔开,用0.3Mpa压力的高压气体将密封胶泥7吹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思路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包括叶片主体和测压孔,所述测压孔分布在叶片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孔由预埋于叶片主体上的测压管形成,所述测压管包括叶片外侧端口和叶片内侧端口,所述测压管的叶片外侧端口与叶片主体的外表面平齐且具有相同的气体动力学轮廓,所述测压管的叶片内侧端口通过与其连通的测压软管将叶片表面的气动压力传递到固定于叶片主体内壁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测压管预埋于叶片主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测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管包括端块与硬管,所述端块与硬管分别加工后固连为一体或一体加工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测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管中,所述硬管的内径为0.3mm?1.5mm,长度超过叶片铺层总厚度的10?20mm,所述端块的直径为3mm?1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包括叶片主体和测压孔,测压孔分布在叶片主体上,测压孔由预埋于叶片主体上的测压管形成,测压管的叶片外侧端口与叶片主体的外表面平齐且具有相同的气体动力学轮廓,测压管的叶片内侧端口通过与其连通的测压软管将叶片表面的气动压力传递到固定于叶片主体内壁的压力传感器;测压管基于真空吸注成型的方式预埋于叶片主体中。本技术不受叶片尺寸限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成本较低,同时避免了复合材料大型曲面制件测压导孔的加工问题。【IPC分类】G01M9-00【公开号】CN204535950【申请号】CN201520281658【专利技术人】武广兴, 秦志文, 陈啸, 赵晓路, 杨科, 张磊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5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叶片气动测压结构,包括叶片主体和测压孔,所述测压孔分布在叶片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孔由预埋于叶片主体上的测压管形成,所述测压管包括叶片外侧端口和叶片内侧端口,所述测压管的叶片外侧端口与叶片主体的外表面平齐且具有相同的气体动力学轮廓,所述测压管的叶片内侧端口通过与其连通的测压软管将叶片表面的气动压力传递到固定于叶片主体内壁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测压管预埋于叶片主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广兴秦志文陈啸赵晓路杨科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