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车门门体,其包括前车窗框,所述前车窗框包括下窗框,所述下窗框包括靠近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的下窗框后段和从所述下窗框后段的前端部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延伸的下窗框前段;所述下窗框前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大于所述下窗框后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且所述下窗框前段的前端部的高度低于所述下窗框后段的前端部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车门门体能够增大驾驶员视野并能在驾驶员的侧方视野与前方视野之间提供逐渐过渡的视觉延伸感,同时还能保证车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前车门门体。
技术介绍
车门门体用于保护车内人员以及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车门门体应保证汽车具有合理的外部形状,具体来说,车门门体应根据车辆的功能和用途而被制造成不同的形状。另外,在汽车行驶时车门门体能有效地引导周围的气流,以减少空气阻力和燃料消耗。此外,车门门体还应有助于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并保证从车身内部良好的视野。对于现有车辆的前车门门体来说,其前车门门体的前车窗框的下窗框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为了例如基于扩大视野为目的需要扩大前车窗框,需要将前车窗框的下窗框整体下移,由此导致车窗开口过大,车门整体强度降低。另一方面,一些设计人员为了提高车门强度或基于其它设计目的,而将前车窗框的下窗框的高度整体上移,由此大幅度减少视野,同时也会增加车辆内部的封闭和压迫感。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做了有益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前车窗框限制驾驶员视野或车窗开口设计过大而降低了车门强度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提高车窗视野又能保证车门强度的前车门门体。(二)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前车门门体,其包括前车窗框,所述前车窗框包括下窗框,所述下窗框包括靠近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的下窗框后段和从所述下窗框后段的前端部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延伸的下窗框前段;所述下窗框前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大于所述下窗框后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且所述下窗框前段的前端部的高度低于所述下窗框后段的前端部的高度。较佳地,所述下窗框还包括从所述下窗框前段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延伸的下窗框前延伸段,所述下窗框前延伸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小于所述下窗框前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前延伸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等于所述下窗框后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前段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25-35度。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前段与所述下窗框后段之间平滑过渡。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前段与所述下窗框前延伸段之间平滑过渡。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后段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下窗框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40% -70%。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后段的前端部位于所述下窗框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前段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下窗框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0% -40%。较佳地,所述下窗框前延伸段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下窗框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0% -40%。较佳地,所述前车窗框还包括前窗框、后窗框和上窗框,所述下窗框、前窗框、后窗框和上窗框构成了所述前车窗框的形成开口的封闭轮廓,在所述开口的由所述前窗框、所述上窗框和所述下窗框所限定的区域设置有后视镜安装部,所述后视镜安装部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下窗框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5% -10%。较佳地,所述前车窗框还包括前窗框、后窗框和上窗框,所述下窗框、前窗框、后窗框和上窗框构成了所述前车窗框的形成开口的封闭轮廓,所述前车窗框的上窗框包括上窗框后弧段和从所述上窗框后弧段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延伸的上窗框前弧段,所述上窗框后弧段的长度为所述上窗框的长度的40% -60%。较佳地,所述上窗框后弧段的前端部距所述前车窗框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端的车辆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所述前车窗框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长度的70% -90%。较佳地,所述前窗框与所述上窗框之间平滑过渡,和/或所述前窗框与所述下窗框之间平滑过渡。较佳地,所述后窗框的在车辆长度方向前侧的边相对车辆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5°至30°,且所述后窗框的下端部比上端部靠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较佳地,所述后视镜安装部的在车辆长度方向后侧的边相对车辆高度方向的倾斜角度为5°至30°,且所述后视镜安装部的下端部比上端部靠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三)技术的效果与现有技术和产品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相对前车窗的下窗框后段向前下方倾斜的下窗框前段,增大了驾驶员前下方的可视区域的有效面积,进而增大了驾驶员的视野,并在驾驶员的侧方视野与前方视野之间提供了逐渐过渡的视觉延伸感,因而能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视感。由于仅针对前车窗的下窗框的前部分降低高度,而保留了后部分的高度,因而保证了车门的整体强度。进一步,下窗框前段形成长度比例合适的直线状,例如倾斜角度为25-35度的直线状,这能够在进一步确保前车门的强度的同时,使前车门门体的形状美观。具有这种下窗框的前车门门体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不限于上述优点,也包括了其它能够从本技术的前车窗框的结构能够得出的其它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即从车辆侧方)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前车门门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窗框,101、下窗框前延伸段,102、下窗框前段,103、下窗框后段。2、上窗框,202、上窗框前弧段,203、上窗框后弧段。3、后视镜安装部,4、前窗框,5、后窗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图1是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前车门门体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此处结合图1说明以下方向:车辆长度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由箭头L表示,其中,箭头L指向左方的方向被称为“车辆的前方”,箭头L指向右方的方向被称为“车辆的后方”,当车辆放置在水平地面时,车辆长度方向L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大致水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并指向纸内/纸外的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由箭头H表示。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车门门体包括前车窗框,前车窗框包括前窗框4、后窗框5、上窗框2和下窗框I。前窗框4、后窗框5、上窗框2和下窗框I共同构成了前车窗框的形成开口的封闭轮廓。下窗框I包括靠近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的下窗框后段103和从下窗框后段103的前端部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延伸的下窗框前段102 ;下窗框前段102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大于下窗框后段103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且下窗框前段102的前端部的高度低于下窗框后段103的前端部的高度。需要说明,前文提到的“下窗框前段102的前端部的高度低于下窗框后段103的前端部的高度”实质上表明了下窗框前段102是向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前下方倾斜的。另外,对于前述“倾斜度”一词,如果下窗框前段102或下窗框后段103为直线状,则“倾斜度”可以理解为该直线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角,也就是说,相当于下窗框前段102比下窗框后段103的倾角大;如果下窗框前段102或下窗框后段103为弯曲的曲线状,则“倾斜度”应被理解为其整体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程度,也就是说,相当于曲线状的下窗框前段102比曲线状的下窗框后段103向下弯曲得更陡。对于上述结构,向前下方倾斜的下窗框前段102有效地增大了驾驶员左(和/或右)前下方处的可视区域,减少了视觉盲区。由于仅针对前车窗的下窗框的前部分降低高度,而保留了后部分的高度,因而保证了车门的整体强度。此外,对于坐在驾驶位上的驾驶员来说,由于通过侧面车窗的视野远不如通过车辆前方的视野宽广,因此当驾驶员的眼睛同时看着车辆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车门门体,其包括前车窗框,所述前车窗框包括下窗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窗框(1)包括靠近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的下窗框后段(103)和从所述下窗框后段(103)的前端部向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延伸的下窗框前段(102);所述下窗框前段(102)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大于所述下窗框后段(103)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倾斜度,且所述下窗框前段(102)的前端部的高度低于所述下窗框后段(103)的前端部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迪·罗德里奎兹,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