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再雄专利>正文

通用方向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38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用方向把手。为提供一种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方便的方向把手,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组设于龙头上的主支架;主支架两端具有略朝前弯弧并作为握持部的接头;主支架以两接头分别组设作为握持部的弧段及两弯折段,组接后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呈近圆形。(*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乘者驱动轮式车辆部件,特别是一种通用方向把手。目前自行车已由早期纯代步的交通工具演变成多用途且专业化的不同用车,如都会车、休闲用登山车、越野车及竞技场上的赛车。然而,无论那一种自行车均包括车身、轮胎、把手、变速系统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其把手则具有呈平直形、弯曲形、或U字形等各种形式的把手。通常每一种把手均只能供单一机型使用。故其制造及设计就必须根据不同车型而呈多样化,从而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亦令使用者无选择的余地,使用单一的把手,其方便性较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制造成本、使用方便的通用方向把手。本技术包括组设于龙头上的主支架;主支架两端具有略朝前弯弧并作为握持部的接头;主支架以两接头分别组设作为握持部的弧段及两弯折段,组接后的本技术呈近圆形。其中主支架包括横设的连接杆及组接于连接杆两端的两个接头;连接杆两端设有插接部;接头设有与连接杆插接部相对应并插接的内插孔;连接杆以其两端插接部与两接头内插孔插接,并以穿过两者的螺丝锁固。主支架接头前、后端分别设有前、后插孔;弧段两端设有与两接头上后插孔相对应并插接的插接部;弯折段一端为设有与接头前插孔相对应并插接的插接部的结合部;弧段以其两端插接部与两接头后插孔插接,并以穿过两者的螺丝锁固;两弯折段分别以其插接部与两接头的前插孔插接,并以穿过两者的螺丝锁固。弯折段自结合部朝前、内延设上翘45°的斜握把,并自斜握把朝前、内延设上翘25°的端握把。两弯折段可左右对调并将主支架翻转安装于龙头上,使主支架的连接杆呈朝下弯状。由于本技术包括组设于龙头上的主支架;主支架两端具有略朝前弯弧并作为握持部的接头;主支架以两接头分别组设作为握持部的弧段及两弯折段,组接后的本技术呈近圆形。本技术组装后,形成形状似圆形。使用时,乘骑者可双手握持接头、弧段、斜握把或端握把骑行,使其至少具有四个以上握持方法及位置,基本上接近并涵盖了都会车、休闲用登山车、越野车及赛车方向把手的握持方法及位置,即本技术以单一的设计及产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行车,乘骑者亦可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及位置进行操作,除可供不同类型自行车组设共用,以形成多用途的自行车把手外,方便消费者选用;消费者亦可视需要或习惯自行拆换,不仅降低制造成本,而且使用方便,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手握接头时)。图7、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手握弧段时)。图8、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手握斜握把时)。图9、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手握端握把时)。图10、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手肘抵靠弧段时)。图1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侧视图(主支架连接杆朝下时)。图1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主支架连接杆朝下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主支架1、弧段2及两弯折段3。主支架1包括横设的连接杆11及组接于连接杆11两端的两接头12。连接杆11恰可穿过龙头支架4前的套合段41处并供锁固,其两端设有带穿孔111’的插接部111。接头12呈T形,其内侧端设有与连接杆11插接部111相对应并插接的内插孔121,其前、后端分别设有前、后插孔122、123。并于内、前、后插孔121、122、123处分别设有穿孔124、125、126。弧段2呈弧状,其两端设有与主支架1两接头12上后插孔123相对应并插接的插接部22,并于插接部22上设有与后插孔123处穿孔126相对应的穿孔22’。弯折段3一端为具有与接头12前插孔122相对应并插接的插接部311的结合部31,并于插接部311上设有与前插孔122处穿孔125相对应的穿孔311’。自结合部31朝前、内弯弧延设上翘45°的斜握把33,并自斜握把33朝前、内延设上翘25°的端握把34。如图5所示,组装时,先将连接杆11组设于龙头支架4上,再以连接杆11两端插接部111与两接头12内插孔121插接,以螺丝114穿过两者穿孔111’、124后藉由螺母112锁固,形成主支架1;以弧段2两端插接部22与两接头12后插孔123插接后呈半圆弧状,以螺丝21依次穿入两者穿孔126、22’后藉由螺母23锁固;最后以弯折段3插接部311与两接头12的前插孔122插接,以螺丝32穿过两者穿孔125、311’后藉由螺母32’锁固。便形成形状似圆形段的把手。如此,乘骑者可如图6所示,双手握持接头12骑行;亦可如图7所示,双手握持弧段2骑行;亦可如图8所示,双手握持斜握把33骑行;亦可如图9所示,双手握持端握把34骑行。如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四个以上握持方法及位置,其基本上接近并涵盖了都会车、休闲用登山车、越野车及赛车方向把手的握持方法及位置,使本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行车,乘骑者亦可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及位置进行操作。此外,如图10所示,当乘骑者双手握持端握把34或斜握把33时,可藉由弧段2供手肘抵靠,使乘骑者以其作为支撑作短暂或临时放松、休息。另外,如图11、图12所示,亦可将弯折段3拆下后左右对调并朝下重新组装,以使端握把34位于手把上方,且整个把手翻转过来,使主支架1的连接杆11呈朝下弯,其握持方式及位置更接近赛车。综上所述,本技术与习用的结构相比较,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具有多个不同位置的握持部位,除可供不同类型自行车组设共用,以形成多用途的自行车把手外,每一握把均可提供乘骑者最合宜的握持位置,方便消费者选用。2、前端的弯折段可朝上或朝下组装使用,除可依不同车型及用途由厂家先行组设外,消费者亦可视需要或习惯自行拆换,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3、后端的弧段除提供一般的握持外,亦可作手肘抵靠支撑用,使乘骑者可藉此暂时支撑及休息。4、整个把手几成圆形,具有多个位置及多种用途的机能,其造型亦完全与习用的不同,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5、具有多用途功能,故单一设计的把手即可供多种不同用途的自行车使用,故简化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方向把手,它包括组设于龙头上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支架两端具有略朝前弯弧并作为握持部的接头;主支架以两接头分别组设作为握持部的弧段及两弯折段,组接后的本实用新型呈近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方向把手,它包括组设于龙头上的主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支架两端具有略朝前弯弧并作为握持部的接头;主支架以两接头分别组设作为握持部的弧段及两弯折段,组接后的本实用新型呈近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方向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包括横设的连接杆及组接于连接杆两端的两个接头;连接杆两端设有插接部;接头设有与连接杆插接部相对应并插接的内插孔;连接杆以其两端插接部与两接头内插孔插接,并以穿过两者的螺丝锁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用方向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接头前、后端分别设有前、后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再雄
申请(专利权)人:赖再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