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06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座轨和枢轴架的焊接容易进行的机动两轮车的车架结构。它是将枢轴架13和车座轨15安装在圆管制主架10的后部侧面,将枢轴架13的上端部60和车座轨15的前端部70与主架10的后端部侧面相接,使各自的安装轴线L1及L2与主架10的轴线L0略一致,并且将上端部60和前端部70重叠成从侧面看是前后错开配置的,用连续的一根焊接线63、73、80将它们焊接到主架10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两轮车的车架结构。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4-71747号揭示的现有的机动两轮车的车架,备有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持前轮的头管向后方延伸的圆管制主架、上端焊接在该主架后端部侧面并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前端焊接在主架后端部侧面并向后方延伸的车座轨。枢轴架的上端部轴线朝上下方向延伸,分别与主架的轴线及车座轨前端的轴线交叉。枢轴架和车座轨也分别是圆管制,设在枢轴架中间的枢轴部上,轴支着后臂的前端部,该后臂的后端部支持着后轮。在车座轨上支承着车座。如上所述,枢轴架的安装部的轴线与主架的轴线交叉时,在枢轴架和车座轨上,其焊接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用分别的焊接作业安装枢轴架和车座轨,使该作业内容变得复杂,焊接工作量增大,而且不容易实现自动化。另外,由于是分别焊接,所以,各焊接作业的精度参差不齐,对于整体的焊接精度有较大影响。如果主架是圆管,则枢轴架的上端部等部位的切口等相接部结构的精度难保证,由于焊接线沿着主架的圆周方向成为三维曲线,因而其焊接作业更加难。为了增大焊接强度,即使加长焊接线,也难以确保足够的焊接线长度。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架结构,该机动两轮车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持前轮的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架、上端焊接在主架后端部侧面并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前端焊接在主架后端部侧面并向后方延伸的、而且上面支承着车座的车座轨,上述枢轴架支持后臂的枢轴部,该后臂可摆动地支承着后轮;其特征在于,将枢轴架的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之中的至少一方弯曲,将上述各端部分别朝着同一方向并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地设置。这时,主架可用圆管制成,略沿着该主架的轴线方向,将枢轴架的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前后方向错开地配设。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把枢轴架的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二者中至少一方弯曲,将各端部分别朝着同一方向,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地配设,所以,可以使相对于主架的各焊接部位于连续的一根焊接线上。这样,就可以用连续的一根焊接线焊接枢轴架的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的各焊接部,能提高焊接精度,能减少焊接作业工作量,也便于实现自动化。另外,用圆管做主架,将枢轴架的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略沿着主架轴线方向前后错开地配置时,可以用略沿主架轴线方向的直线状焊接线进行焊接。由于可在略平行于主架轴线方向的直线上进行焊接作业,因而尽管在圆管上进行焊接,也能容易而且准确地进行焊接,此外,还可以使作为接合部的枢轴架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的各个形状简化。另外,可以充分加长枢轴架的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中的各焊接线,可确保足够的焊接强度。图1是车架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机动两轮车的整体左侧视图。图3是机动两轮车的整体右侧视图。图4是机动两轮车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主架部分的顶视图。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作为特别制造摩托车而构成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主架和车座轨及枢轴架连接部的侧视图。图2是机动两轮车的整体左侧视图。图3是机动两轮车的整体右侧视图。图4是车架的整体侧视图。图5是图1的顶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机动两轮车中,支持前轮1的前叉2的上部通过底连接配件3和顶连接配件4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头管5上,车把杆6安装在顶连接配件4,其把手7的位置配置在后方。头管5安装在主架10的前端部,该主架10沿车身中心向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下架11从头管5的下部左右向斜下方延伸,其下端部与略水平地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架12相连。左右一对枢轴架13从主架10的后端部从侧面看略平行于下架11地向下方延伸,其下端部与左右一对后撑杆14的下部连接,该后撑杆14从底架12的后端部向斜上方并向后方连续延伸。左右一对车座轨15从主架10的后端部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其后部与后撑杆14的左右各上部连接。后撑杆14在车座轨15的连接部附近弯曲后略水平地向后方延伸,其外侧面被由安装部17安装着的夹轨16复盖,后端部与朝其延长方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副架18连接,并支持着后信号装置19。主架10、下架11、底架12、枢轴架13、车座轨15及后撑杆14构成车架,其中,由成为车身前部的主架10、下架11、底架12及车座轨15形成炮架型车架结构,发动机20支承在此处。发动机20通过化油器21由侧罩22内的空气滤清器吸气,从排气管23、消音器24排气。标号25是曲轴,26是起动马达,从驱动齿轮27通过链28驱动与后轮29同轴的链轮30。后轮29支持在后臂31的后端部,后臂31的前端部可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轴支在设在枢轴架13的中间部的枢轴部32上,在该后臂31的后部与后撑杆14的上部间,安装着缓冲器33。燃料箱34支承在主架10上,在其上面前部设有各种指示器或仪表类的显示部35,在燃料箱34的后方,驾驶者用的车座36支承在车座轨15上。在驾驶者用车座36的后方,同乘者用车座37支承在后罩38上,在同乘者用车座37的后部,配设着靠背39,该靠背39的支持部件40安装在夹轨16上。在后罩38的下部,安装着后挡泥板41,在其后端部安装着尾灯42、挡泥板43,由副架18支承着。标号45是前踏板,46是制动踏板,47是换挡踏板,这些踏板设在相当于发动机20下部前方的位置,驾驶者朝前伸出脚,成为驾驶摩托车的姿势。标号48是侧支架,49是后踏板。50是轻合金等制的轮子,51是制动盘,52是制动器,53是前挡泥板,54是头灯,55是前信号灯,56是喇叭,57是从侧方复盖发动机20的气缸上部的前侧盖,58是加强管。下面,详细说明车架结构。从图1至图3可知,枢轴架13由圆管构成,其上端部60被压扁并形成在向前方弯曲的弯曲部61的前端。上端部60附近的安装部轴线L1与圆管构成的主架10的轴线L0的方向略一致,上端部60的长边部62在较长范围内与主架10的侧面相接并焊接,沿该上下的长边部62形成焊接线63。车座轨15的安装也同样,前端部70形成为扁平的压扁部,其安装轴线L2与主架10的轴线L0略一致。前端部70的长边部72在较长范围内与主架10的侧面相接并焊接,沿该上下的长边部72形成焊接线73。这些焊接线63和73夹着中间的非焊接部焊接线80,连续地位于同一直线上。基本上可用一个工序连续形成各焊接线(63、73、80)。如图2、图3所示,枢轴架13的上端部60、弯曲部61及车座轨15的前端部70,从侧面看是局部重叠并前后方向错开地设置着。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1至图3所示,枢轴架13的上端部60及弯曲部61和车座轨15的前端部70,通过使各条安装轴线L1、L2分别与主架10的轴线L0略平行,使长边部62及72与主架10的侧面较长地接触。沿该部分焊接时,能用比较长的焊接线63、73焊接到主架10上。因此,枢轴架13及车座轨15能以足够的焊接强度分别安装在圆管构成的主架10侧面。另外,由于从侧面看上端部60和前端部70是前后方向错开地重叠着的,所以,如图1的侧视图所示,焊接线63和73排列在同一线上,与非焊接部焊接线80一起形成连续的一根焊接线。因此,可以用一次焊接工序将枢轴架13的上端部60和车座轨15的前端部70分别焊接到上部或下部能减少焊接作业的工作量,也能实现自动化。而且,由于同时进行枢轴架13的上端部60和车座轨15的前端部70的焊接,所以,整体的焊接精度不依赖于枢轴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两轮车等的车架结构,该机动两轮车等备有从可自由转向地支持前轮的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架、上端焊接在主架后端部侧面并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前端焊接在主架后端部侧面并向后方延伸的而且上面支承着车座的车座轨,上述枢轴架支持后臂的枢轴部,该后臂可自由摆动地支承着后轮;其特征在于,将枢轴架的上端部和车座轨的前端部之中的至少一方弯曲,将上述各端部分别朝着同一方向并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英诚二铃木均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