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02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二轮车,在其主架的前部安有能上下摇动的摇臂,在主架和前摇臂间安装阻尼器,前轮安装在摇臂上并可自由转动,从主架的前上部向上伸展有前管支撑管,在该支撑管的前端固定前管,在该前管上安装能自由回转的手把。前轮通过摇臂安装在主架上,并通过另一根转向杆进行转向,前摇臂从侧面看大约呈倒U字形状;前管支撑管偏置于车体中心线的一侧,另一侧配置有与之相邻接的阻尼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二轮车的前部悬挂结构及其转向装置。现有机动二轮车的前部悬挂结构,例如特开平8-175477号专利公报“机动二轮车等的发动机和马达的动力切换装置”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一般采用套筒式的悬挂结构。在具有套筒式悬挂结构的机动二轮车上,将悬挂和转向装置集成为一体。上述套筒型悬挂结构虽然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但其前管承受有前轮来自路面的全部载荷,因此,前管周围的车体主架必须具有高度的刚性。但是,前管也是决定转向特性的部件,希望能根据不同车种进行任意的调整(对准转向轮和连杆),由于每种车都在前管周围设有高刚度的车架,就降低了其通用性。为此,已知的技术是采用使前轮能够上下摆动的摇臂形式,使前管和转向装置分开的悬挂结构。但是,在操纵前轮时,必须使前摇臂不干涉前轮。因此,前摇臂从车体构架向前轮的侧方向有大的迂回。结果导致前摇臂明显地突出于侧面上。特别是,在采用大直径车轮的场合下,该倾向变得更为显著,从而导致了前摇臂的大型化、重量增加以及外观的恶化。此外,由于前部空间受到的限制较多,对于摇臂的摇动很难配置阻尼器。将阻尼器配置在车休中心也不适宜。还有,当前轮上下运动而使前摇臂摇动时,在转向装置通过连杆吸收该上下运动的场合下,前轮和前管之间配置有连杆,从而需要有连杆活动的空间,因此带来了对主架和结构的重大影响。由于原先就受车轮的影响,在前轮和前管之间有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在采用大直径车轮时,上述倾向变得更为显著。本专利技术人以车体构架的轻量化为目的,对代替套筒式悬挂的悬挂结构继续进行研究,改进了悬挂结构,通过转向装置和悬挂装置的分离,成功地采用了另一种悬挂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有下述特征的机动二轮车,即该种机动二轮车在主架前部安装有一个能上下摆动的前摇臂,在该前摇臂上再安装能够自由转动的前轮,从前摇臂的侧面看是大约呈倒U字形状的杆件。侧面呈倒U形的前摇臂和前轮的外周边缘交叉在高于前轮中心线的位置上,当车轮转向时,在该交叉位置处的前轮振幅小于在前轮中心高度处的前轮外周缘的振幅。因此,前摇臂处于前轮振幅较小的位置上,当为避免和前轮相干涉而迂回时,前摇臂向车辆宽度方向的突出量不大。这样就有利于前摇臂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而且涉及簧下重量的减少和振幅方向力矩的减少;还能够提高操纵安定性和美化外观。还有,本专利技术人对代替套筒式悬挂的悬挂结构继续进行研究,改进了悬挂结构,通过转向装置和悬挂装置的分离,成功地采用了另一种悬挂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为具有下述特征的一种机动二轮车,在其主架前部安装有能上下摇动的前摇臂,在主架和前摇臂之间安装有阻尼器,在该前摇臂上安装能自由转动的前轮,同时,在主架的前部的上部有一根向上延伸的前管支撑管,将前管固定在该前管支撑管的前端上,再在前管上安装可以回转的手把,前管支撑管向车体中心线的一侧偏置,在车体中心线的另一侧配置和前管支撑管邻接的阻尼器。由于前管支撑管位于车体中心线一侧的偏置位置处,从而可以尽量靠近车体中心线地配置阻尼器。因此,减小了作用在阻尼器上的弯曲力矩,而能够降低阻尼器的强度要求,可以使阻尼器小型化,对于空间限制较多的前部回转式的转向机构来说,是能够良好适应的机构。此外,本专利技术人以克服上述问题为目的,对取代套筒式悬挂的悬挂结构进行继续研究,通过对前轮转向机构所必须的连杆机构的改进,成功地采用了另一种悬挂结构。具体而言,通过可以上下摇动的前摇臂将前轮组装在主架上,同时,通过前摇臂以外的另一根转向杆操纵前轮的方向,其特征是,通过连杆机构使转向杆连结于前轮用的叉节;与此同时,将该连杆机构配置在前轮的车轮之中。通过连杆机构只要将转向杆连结到前轮用的叉节上,就可以形成简单的结构,由于转向机构和悬挂结构相分离,对于各种不同的模式,都可以通用前摇臂枢轴部的高刚度主架。此外,由于将连杆机构设置在前轮的车轮内,能够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并能确保在前管下方和后方的活动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可以发挥出下列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前摇臂从侧面看大约呈倒U形状,因此,前摇臂和前轮的外周缘交叉在比前轮中心高的位置上。当前轮转向时,在该交叉位置上的前轮的振幅小于在前轮中心高度上的前轮外周缘的振幅。为此,前摇臂可以在前轮振幅较小的位置上进行迂回,为避免与前轮相干涉,在车宽方向只需要较小的突出量,从而便于前摇臂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并能减少簧下重量和宽度方向的力矩,从而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和外观的良好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在前悬挂装置的前摇臂和主架之间安装阻尼器;并使转向装置的前管支撑管向车体中心线的一侧偏置,由于阻尼器设置在车体中心线的另一侧的和前管支撑管相邻接的位置上,从而可以竭力使阻尼器的配置接近于车体的中心线。从而能减小作用在阻尼器上的弯曲力矩;降低对阻尼器的强度要求,能够使阻尼器小型化,对于空间有限的前部回转的摇臂机构,是一种适宜的机构。此外,只通过连杆机构使转向杆连结在前轮用的叉节上,这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并因为将转向装置和悬挂装置相分离,而可以通用前摇臂枢轴部高刚度的主架,将它用于各种模式。还有,由于将连杆机构配置在前轮的车轮内,因此,能够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能够确保前管下方和后方的空间。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周边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前部和后部悬挂系统以及转向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前部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侧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前部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平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和前管支撑管的分解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弹簧的安装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和前管支撑管的正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前悬挂装置和转向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装有蓄电池时的主架平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有蓄电池时的主架侧面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沿12-12线的剖视图;图13说明了前摇臂和前轮的关系。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都按照驾驶者看的方向,Fr表示前侧,Rr为后侧,L为左侧,R表示右侧。此外,在图面上可见符号的方向。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二轮车1的组成如下,首先配置有主架2,该主架2兼起框架作用,在其中央部下面有蓄电池箱,在主架2的前部,安装有悬挂前轮3的摇臂形式的前部悬挂装置4以及与其分设的转向装置5;此外,在主架2的后部,安装有动力部分6以及悬挂后轮7的后部悬挂装置8。动力部分6以发动机6a和传动马达6b作为驱动源。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轮3和后轮7采用大直径(14~20英寸)的车轮。如图所示,在后轮7的范围内,机动二轮车1配置有空气滤清器11、排气管12、消毒器13、尾管14,车体从前到后罩盖有前挡泥板15、前盖16、前手把盖17、中罩18、后罩19和后挡泥板21。此外,还有支架护罩22、喇叭23、前灯24、手柄杆25、手柄把手25a、车座26、头盔箱27、头盔27A、尾灯28、导风通道71、散热器72和风扇7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架周边的侧视图。关于动力单元部分6和后悬挂装置8说明如下,在主架2的后上部,通过后枢轴31安装的动力部6可以摇动,在该动力部6上安装后轮7;并且在主架2的后上部,安装图1所示的头盔箱27;如图所示,在该头盔箱27上面和后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二轮车,在主架的前部安装有能上下摇动的前摇臂,在该前摇臂上安装能自由转动的前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摇臂的侧面略呈倒U字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柳真二中川光雄松崎明夫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