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2922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2:47
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在平行隔离安置的排风换热风道和新风换热风道的相对应风道壳体壁上开设有同轴线的通孔,通孔中安装有开孔的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的孔中自外向内依次安装有万向可伸缩结构和内部固定隔板,所述内部固定隔板通过开设的孔穿伸有多行多列若干根热管,穿伸在排风换热风道和新风换热风道中的热管上分别穿套有若干片续翅片;所述排风换热风道和新风换热风道之间的热管外设置有绝热腔体;所述排风换热风道和新风换热风道的壳体两端分别连接有伸缩结构;所述热管两端的风道壳体壁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调节风道升降的变复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工况和换热效率可自由调节,能量回收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排风能量回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回收室内排风的余热对空调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的能量回收装置,属于空调工程

技术介绍
在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节能环保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央空调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各陆地建筑物以及船舶的基础设施之一,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建筑最大的耗能点是采暖和空调,我国在采暖和空调上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55%。而在空调系统消耗的能源中,新风负荷占30%左右。足量的空调新风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还能加速室内不良气味的扩散和稀释,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空气的要求。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和舒适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要求不断增加,新风量的增加导致了空调能耗的进一步增大;而另一方面,空调排风中所带走的能量占到了总负荷的30%?40%左右,造成能量的极大浪费。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能量回收技术和手段将排风中所带走的能量收集并用于对准备送入室内的新风进行预热/预冷,则可以节约本来由空调制冷机组负担的新风负荷,在有效降低空调系统处理新风能耗的同时,避免排风中能量的浪费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针对中央空调排风有四种能量回收技术,即转轮热回收技术、热泵热回收技术、热虹吸管热回收技术以及全热交换热回收技术。申请号为200820049766.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转轮热回收型能量回收装置,其原理是利用转轮转芯的蓄热和吸收水分的作用来回收排风中的冷量或热量,并将回收的冷量或热量直接传给新风,转轮型能量回收装置换热效率较高,但需要新、排风交叉换热,存在废气污染新鲜空气,引发空气质量下降问题,不符合公共卫生要求,且不宜维护清洗。申请号为20112045659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泵热回收型能量回收装置,其原理是将热泵机组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别置于排风管道和新风管道,根据季节工况变化,改变机组制冷/制热循环模式,实现冷凝器和蒸发器功能交叉变换,回收排风冷热能量并应用于新风冷却、除湿或加热,热泵型能量回收装置将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完全分开,避免了新风和排风相互交叉污染,但自身需要消耗动力,且系统复杂,造价昂贵。申请号为200710062644.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热虹吸管的能量回收装置,其原理是将由多根热虹吸管组成的换热芯体两端通过中间的隔板分别置于两个箱体内,驱动排风和新风分别流过两个箱体并通过其中的换热芯体实现两股气流间的能量交换,在箱体外顶杆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变换工况和容量,该能量回收装置将热虹吸管这一新型高效的换热元件应用于能量回收,结构相对简单,但其需将空调系统中的全部排风集中收集起来,进而对新风进行预处理,使得该装置结构尺寸巨大,不能广泛应用于空间结构受限的领域中,同时其换热效率调节机构结构复杂,顶框与外边框固定连接,实际应用过程难于操作,且需动力装置进行驱动。全热交换型能量回收装置的使用较为普遍,其显著特点是一体化结构,应用简便,稳定可靠,但效率较低,且还存在排风中污染物质或病毒渗透到新风中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采用热管换热器进行换热,能量回收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余热回收装置内的热管换热器采用万向连接装置,使其换热性能可以根据实际新风及排风的风量及温度变化进行实时调节,进而实现运行工况的调节;同时该余热回收装置采用与空调系统送回风管道一体化连接方式,实现对空调排风就近进行热回收,降低其热损耗,同时显著减小余热回收装置结构尺寸,克服了空间要求对能量回收装置应用的限制;除此之外该余热回收装置利用新风与排风之间存在的温差使热管中工质发生相变,实现新风与排风之间的能量交换,避免了新风与排风相互混掺而引起的新风污染,且能量回收过程不消耗动力,依靠改变余热回收装置中热管的倾斜角度,实现运行工况的改变,进而利用回收排风的废热对新风进行夏季预冷和冬季预热,在降低空调系统处理新风能耗的同时避免了排风中能量的浪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风换热风道1,新风换热风道14,热管3和续翅片2,其特征在于:在平行隔离安置的排风换热风道I和新风换热风道14的相对应风道壳体6壁上开设有同轴线的通孔,通孔中安装有开孔的密封隔板5,所述密封隔板5的孔中自外向内依次安装有万向可伸缩结构17和内部固定隔板18,所述内部固定隔板18通过开设的孔穿伸有多行多列若干根热管3,穿伸在排风换热风道I和新风换热风道14中的热管3上分别穿套有若干片续翅片2,分别构成了排风换热段4和新风换热段13 ;所述排风换热风道I和新风换热风道14之间的热管3外设置有绝热腔体10,构成了热管换热器绝热段11 ;所述排风换热风道I和新风换热风道14的壳体6两端分别连接有伸缩结构7 ;所述热管3两端的风道壳体6壁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调节风道升降的变复位机构。其中,所述变复位机构2个,每个变复位机构包括连接在风道壳体6壁上的变复位耳环12和与墙壁相连接的调节杆19。所述变复位耳环12的孔为椭圆孔或长孔,所述调节杆19沿轴向均等设置有若干与孔相配合的挂钩20。所述热管3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呈叉排或顺排排列。所述热管3内还充注有低沸点液体工质。所述伸缩结构7为可伸缩波纹管。所述排风换热段4和新风换热段13分别对应的所述排风换热风道I和新风换热风道14 一段的截面形状为哑铃形。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初始状态时,所述排风换热风道I和新风换热风道14通过连接在风道壁上的变复位耳环12水平放置在调节杆19的同一水平挂钩20上,余热回收装置中的热管3处于水平位置,热管换热器不工作,余热回收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将两端变复位耳环12与调节杆构19不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挂钩20进行连接,从而改变新风换热风道14与排风换热风道I所处的垂直位置,使得新风换热风道14与排风换热风道I产生相对位置的高差,使得穿伸在新风换热风道14与排风换热风道I中的热管3具有一个的倾斜度,余热回收装置进入工作状态,新风、排风两股气流逆向流过热管换热器的两端,通过热管3和翅片2传递热量使新风、排风发生热交换,实现对新风进行夏季预冷和冬季预热的处理过程;通过调整余热回收装置两端变复位耳环12让其位于调节杆19的不同挂钩20上使得余热回收装置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余热回收装置在不同的换热效率下工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主要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热管换热器进行换热,能量回收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余热回收装置内的热管换热器倾斜角度可随实际工程需要调节,运行工况和换热效率随工作姿态自由调节,体积小,不需占用大量空间,使用范围广,可实现与空调风管系统一体化连接,且与空调风管的连接位置和路径有较大灵活性,环保可靠,避免工作气流相互交叉污染,能量回收过程中不消耗动力,可双向移动,实现对新风进行夏季预冷和冬季预热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调新风预处理的双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排风换热风道(1),新风换热风道(14),热管(3)和续翅片(2),其特征在于:在平行隔离安置的排风换热风道(1)和新风换热风道(14)的相对应风道壳体(6)壁上开设有同轴线的通孔,通孔中安装有开孔的密封隔板(5),所述密封隔板(5)的孔中自外向内依次安装有万向可伸缩结构(17)和内部固定隔板(18),所述内部固定隔板(18)通过开设的孔穿伸有多行多列若干根热管(3),穿伸在排风换热风道(1)和新风换热风道(14)中的热管(3)上分别穿套有若干片续翅片(2),分别构成了排风换热段(4)和新风换热段(13);所述排风换热风道(1)和新风换热风道(14)之间的热管(3)外设置有绝热腔体(10),构成了热管换热器绝热段(11);所述排风换热风道(1)和新风换热风道(14)的壳体(6)两端分别连接有伸缩结构(7);所述热管(3)两端的风道壳体(6)壁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调节风道升降的变复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忠超云龙杜军张霄史策周根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