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的车身构架具有从前管向后下方伸出的下管、和从这个下管的伸出端部向后上方伸出的后支撑,在上述下管的伸出端部和上述后支撑下端部的结合部的后方配设着成直线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臂,由铰接轴使这个后臂的前端部铰接在上述结合部上,使这个后臂的后部侧由其前端部能自由地上下摆动,设有配设在上述后支撑的后方、而且呈直线地向后降下状延伸的缓冲器,使这个缓冲器的上端部铰接在上述后支撑上,另一方面、使上述缓冲器的下端部铰接在上述后臂的后部侧上,由车轴使后车轮支承在这个后臂的后端部上,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车辆的侧面看,上述后支撑是从上述结合部成直线地向后上方伸出,在这个伸出部分上铰接着上述缓冲器的上端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这个车身结构具有车身构架、铰接在这个车身构架上的后臂、架设在上述车身构架和后臂上的缓冲器。即、构成车辆车身的车身构架设有构成这车身构架的前上端部的前管、从这前管向后下方伸出的下管、从这下管的伸出端部向后上方伸出的后支撑。在上述下管的伸出端部和上述后支撑下端部的结合部后方、配设着向前后方向直线地延伸的后臂,这个后臂的前端部由铰接轴、铰接在上述结合部上,使这个后臂的后部侧与它的前端部相比、能上下地自由摆动。还设置着缓冲器,它配设在上述后支撑的后方、呈向后下降状直线地延伸;这个缓冲器的上端部铰接在上述后支撑上,另一方面、上述缓冲器的下端部铰接在上述后臂的后部侧上,后车轮由车轴支承在上述后臂的后端部上。在上述车辆行驶在行驶路面上时,上述后车轮受到由这个行驶路面侧作用的冲击力由上述缓冲器进行缓和,使其能平滑地行驶。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要使后支撑上的从上述结合部到铰接(枢轴支承)上述缓冲器上端部的那部分避免与车辆的其他构件发生干涉等原因,因而从车身的侧面看、是使它弯曲着的。因此,在车辆行驶时,就常常会由上述冲击力对上述后支撑部分产生大的弯曲应力。为此,必需克服这个弯曲应力,要使上述后支撑的强度充分增大,而其结果则使上述后支撑的重量增大,这对骑鞍型车辆是不利的,因为这种骑鞍型车辆有必要站立在车辆外侧方的行驶路面上并进行使这车辆驱动等处理操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是如下所述。本申请方案1的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的车身构架3具有从前管5向后下方伸出的下管6、和从这个下管6的伸出端部向后上方伸出的后支撑7,在上述下管6的伸出端部和上述后支撑7下端部的结合部24的后方配设着成直线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臂25,由铰接轴26使这个后臂25的前端部铰接在上述结合部24上,使这个后臂25的后部侧与它的前端部相比、能自由地上下摆动,设有配设在上述后支撑7的后方、而且呈直线地向后降下状延伸的缓冲器28,使这个缓冲器28的上端部铰接在上述后支撑7上,另一方面、使上述缓冲器28的下端部铰接在上述后臂25的后部侧上,由车轴31使后车轮32支承在这个后臂25的后端部上,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车辆1的侧面看,上述后支撑7是从上述结合部24成直线地向后上方伸出,在这个伸出部分上铰接着上述缓冲器28的上端部。本申请方案2的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使上述后臂25的后部侧位于偏离车身2宽度方向的车身中央9的一侧,设有配设在上述后车轮32的前方而且在上述后臂25的下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支架41,使上述主支架41的前端部铰接在上述车身构架3或后臂25上,使这个主支架41的后部侧能向前下方自由地进行往复转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支架41是做成这样,即、在车身2宽度方向上,上述主支架41中的上述另一侧方的端部41b比上述一侧方的端部41a更接近上述车身中央9。本申请方案3的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在上述方案1的基础上,设置左右一对上述的后支撑7,上述后臂25的后部侧位于偏离车身2宽度方向的车身中央9的一侧方,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器28的上端部铰接在上述左右后支撑7、7中的上述一侧方的后支撑7上。本申请方案4的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在上述方案3的基础上,设有与上述车身构架3相结合而支持电池电源51的支持体69,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电源51和支持体69配置在上述左右后支撑7、7之间,上述各个支持体69是与上述各个后支撑7、7相结合的。图2是车辆的后部平面图。图3是将附图说明图1的局部放大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3的4-4线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5-5线箭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符号1是骑鞍型车辆,将电动式自动两轮车(摩托车)作为例子而加以具体地表示。而且箭号Fr表示这个车辆1的前方,下面所说的所谓左右是指朝着上述前方的车辆1的车身2宽度方向。上述车身2的车身构架3具有构成车身构架3的前上端部并使轴线4以纵向、呈向前下降状地延伸的前管5;从这前管5向后下方伸出的左右一对下管6、6;从下管6、6的伸出端部向后上方伸出的左右一对后支撑7、7;使这些后支撑7、7的伸出端部相互结合的上部构架8。上述车身构架3以通过车身2宽度方向的车身中央9的假想垂直面为基准、呈左右对称。在上述前管5纵长方向的中间部分、而且在它的左右各个侧部,固紧着上述左右下管6、6的各个上端部。上述左右下管6、6的上部做成随着从上述前管5侧向后下方延伸而在车身2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上述左右下管6、6的下部做成彼此间大致平行地延伸、并用车架横梁将它们相互结合。而且、上述左右后支撑7、7做成随着向后上方延伸而彼此在车身2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在上述轴线4上设置着转向轴11,其是嵌入在上述前管5里的,这个转向轴11由轴承支承在上述前管5中,能围绕上述轴线4自由地回转。从上述转向轴11的下端部侧向下方伸出地设置着前叉12,它的上端部支持在上述转向轴11的下端部上。在这个前叉12的伸出端部的下端部上由车轴13能自由回转地支承着前车轮14,上述前叉12具有缓冲器15。从上述前车轮14的上方将其覆盖地设置着树脂制的前挡泥板17,这个前挡泥板17由紧固件18固紧而支持在上述前叉12的下端部上。另一方面,在上述转向轴11的上端部由支持装置21能折叠地支持着操纵方向用的手柄20。在上述左右下管6、6的伸出端部和左右后支撑7、7下端部的相互结合部24的后方,配设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臂25。在上述结合部24上突出地设置左右一对托架27、27,在这一对托架27、27上架设着铰接轴26。借助上述托架27、27,由上述铰接轴26将上述后臂25的前端部铰接在上述结合部24上,使上述后臂25的后部侧能上下自由地摆动。在上述后臂25的后端部,由车轴31能回转地支承着后车轮32。从上述后车轮32的上方将其覆盖地设置着树脂制的后挡泥板33,这个后挡泥板33由前、后紧固件34、35将其固紧地支持在上述后臂25上。设置着一个缓冲器28,它是配设在上述后支撑7、7的后方、而且在上述后臂25的上方、呈向后下降状地直线延伸的。这个缓冲器28的上端部由铰接轴29铰接在上述后支撑7的纵长方向的中间部位上,上述缓冲器28的下端部在上述后臂25前端部的后部侧,由另一个铰接轴29铰接在上述后臂25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在上述车辆1的侧视图(图1)上,上述各个后支撑7、7是从上述结合部24向后上方呈直线地伸出,在这样直线地伸出的上述后支撑7的伸出部分(上述后支撑7的纵长方向的中间部位)上,由铰接轴29铰接着上述缓冲器28的上端部。而上述缓冲器28的下端部,由上述另一个铰接轴29铰接在从上述后臂25前端部的铰接轴26到后车轮32的车轴31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上。在上述车身2宽度方向上,在车身中央9配置着上述前车轮14和后车轮32,上述车身2的车身构架3由上述前车轮14和后车轮32支持在行驶路面36上。铰接上述缓冲器28下端部的上述后臂25的后部侧位于偏离上述车身中央9的一侧(左侧),配置在上述后车轮32的一侧(左侧),这个后车轮32由上述车轴31单臂支持在上述后臂25的后端部上。上述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博美,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