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599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包括机座,机座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下板面固定有气囊,第二平板的上板面固定有气囊座,所述的第一、第二平板之间设有贯穿两者且起导向作用的导杆,第一、第二平板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其沿导杆限定的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的气囊通过充气管路与气源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气囊与气囊座放置在第一、第二平板上,通过控制第一、第二平板的运动使气囊下方的凹槽与气囊座接触后,再给气囊充气,在气囊保持充气状态下,继续控制第一、第二平板运动,直至达到气囊与气囊座设计的安装深度,整个过程气囊会保持形态几乎不变形,整个安装过程省时省力,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客车气囊安装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气囊安装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客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客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悬挂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气悬挂上的气囊是主要的减震装置。整个气囊总成包括气囊和气囊座,安装气囊总成时需要将气囊与气囊座连接在一起,气囊下部有类似孔结构的凹槽,气囊座有类似轴结构的圆柱体,整个连接类似轴孔连接,为了保证气囊与气囊座连接紧固不漏气,两者之间为过盈配合。由于气囊材质是橡胶比较软,把气囊往气囊座里扣时气囊下部的孔会变形,不易卡入气囊座,而使用螺丝刀通过手工把气囊箍进气囊座时容易损坏气囊,并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气囊安装设备,使气囊与气囊座的安装变得简单,提尚了生广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机座,机座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下板面固定有气囊,第二平板的上板面固定有气囊座,所述的第一、第二平板之间设有贯穿两者且起导向作用的导杆,第一、第二平板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其沿导杆限定的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的气囊通过充气管路与气源相连。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分别驱动第一、第二平板运动的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所述的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分别通过第一、第二气压管路与第一、第二控制阀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控制阀的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所述第一平板的下板面中心处设有便于气囊安装卡合的卡接部,所述的卡接部为空心柱状体,卡接部周向的中段向外凸起形成便于气囊安装的卡槽,所述的充气管路与卡接部内腔连通。所述的第一控制阀包括阀体及操作手柄,所述的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机座的侧面。所述机座的下方设有支撑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将气囊与气囊座放置在第一、第二平板上,通过控制第一、第二平板的运动使气囊下方的凹槽与气囊座接触后,再给气囊充气,在气囊保持充气状态下,继续控制第一、第二平板运动,直至达到气囊与气囊座设计的安装深度,整个过程气囊会保持形态几乎不变形,整个安装过程省时省力,且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包括机座1,机座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第二平板2、3,第一平板2的下板面固定有气囊4,第二平板3的上板面固定有气囊座5,第一、第二平板2、3之间设有贯穿两者且起导向作用的导杆6,第一、第二平板2、3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其沿导杆6限定的方向上下运动,气囊4通过充气管路7与气源相连。进一步的,动力装置包括分别驱动第一、第二平板2、3运动的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8、9,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8、9分别通过第一、第二气压管路81、91与第一、第二控制阀82,92的出气口相连,第一、第二控制阀82、92的进气口与气源相连。即第一气压管路的一端与第一气压千斤顶相连,第一气压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外接气源相连,第一气压千斤顶与第一平板连接,驱动第一平板运动;第二气压管路的一端与第二气压千斤顶相连,第二气压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外接气源相连,第二气压千斤顶与第二平板连接,驱动第二平板运动。进一步的,第一平板2的下板面中心处设有便于气囊4安装卡合的卡接部10,卡接部10为空心柱状体,卡接部10周向的中段向外凸起形成便于气囊4安装的卡槽,充气管路7与卡接部10内腔连通。即充气管路的一端与外接气源相连,充气管路的另一端与卡接部的内腔连通,从而给气囊充气。进一步的,第一控制阀82包括阀体及操作手柄821,第一控制阀82设置在机座I的侧面。操作手柄821可以控制第一气压管路的通断,以此来控制第一平板在导杆上的上下运动。第二控制阀92的结构与第一控制阀8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机座I的下方设有支撑脚11。机座及支撑脚均为刚性结构,为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第一、第二控制阀及整个设备提供安装位置。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先把气囊上开口卡入到第一平板上的卡接部上,再把气囊座固定在第二平板上;将第一、第二气压管路与外接气源相连,第一、第二平板在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的作用下相向运动,等气囊下表面和气囊座接触后,通过控制第一、第二控制阀的操纵杆暂时切断第一、第二气压管路;将气囊的充气管路与外接气源连接,为气囊充气,等气囊充满气后,打开第一、第二控制阀使第一、第二平板继续相向运动,直到气囊座卡入到气囊下方的凹槽内,达到设计的安装深度后,切断气囊充气管路,等气囊中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后取下安装好的气囊总成。在气囊座插入气囊凹槽内的过程中,气囊会保持形态几乎不变形,使安装过程变得简单方便;整个安装过程省时省力,且安全性高,整个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机座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第二平板(2、3),所述第一平板(2)的下板面固定有气囊(4),第二平板(3)的上板面固定有气囊座(5),所述的第一、第二平板(2、3)之间设有贯穿两者且起导向作用的导杆(6),第一、第二平板(2、3)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其沿导杆(6)限定的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的气囊(4)通过充气管路(7)与气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分别驱动第一、第二平板(2、3)运动的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8、9),所述的第一、第二气压千斤顶(8、9)分别通过第一、第二气压管路(81、91)与第一、第二控制阀(82、92)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的第一、第二控制阀(82、92)的进气口与气源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2)的下板面中心处设有便于气囊(4)安装卡合的卡接部(10),所述的卡接部(10)为空心柱状体,卡接部(10)周向的中段向外凸起形成便于气囊(4)安装的卡槽,所述的充气管路(7)与卡接部(10)内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阀(82)包括阀体及操作手柄(821 ),所述的第一控制阀(82)设置在机座(I)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I)的下方设有支撑脚(11)。【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包括机座,机座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下板面固定有气囊,第二平板的上板面固定有气囊座,所述的第一、第二平板之间设有贯穿两者且起导向作用的导杆,第一、第二平板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其沿导杆限定的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的气囊通过充气管路与气源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将气囊与气囊座放置在第一、第二平板上,通过控制第一、第二平板的运动使气囊下方的凹槽与气囊座接触后,再给气囊充气,在气囊保持充气状态下,继续控制第一、第二平板运动,直至达到气囊与气囊座设计的安装深度,整个过程气囊会保持形态几乎不变形,整个安装过程省时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气囊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机座内设有呈上下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第二平板(2、3),所述第一平板(2)的下板面固定有气囊(4),第二平板(3)的上板面固定有气囊座(5),所述的第一、第二平板(2、3)之间设有贯穿两者且起导向作用的导杆(6),第一、第二平板(2、3)分别由动力装置驱动其沿导杆(6)限定的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的气囊(4)通过充气管路(7)与气源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晙刘胜春李翔宇王林照石岛孟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