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钢管矫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564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0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钢管矫直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机箱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多组相对应的上转辊和下转辊,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上均周向设有凹槽,在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矫直通道,所述矫直通道的直径从进料口到出料口方向先逐渐减小,后保持恒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钢管矫直机较现有的矫直机增加了预矫直功能,可以减少人工预矫直操作,方便,省事省力,可有效保护钢管表面不受损伤,同时也可以延长矫直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钢管生产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钢管矫直机
技术介绍
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传统的矫直机试用很普遍,一般包括两排矫直辊,分别分为三辊矫直机、五辊矫直机、多辊矫直机等。现有的矫直机一般采用统一直径的钢管矫直通道,这样对于一些弯曲度较大的钢管来说,就会出现钢管难以进入矫直机的情况,无法对其进行矫直。这时需要人工对这些弯曲度较大的钢管进行预矫直,然后再用矫直机对其进行精确的矫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且费工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预矫直功能、省时省力的金属钢管矫直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金属钢管矫直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机箱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多组相对应的上转辊和下转辊,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上均周向设有凹槽,在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矫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通道的直径从进料口到出料口方向先逐渐减小,后保持恒定。进一步地,每组的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的旋转方向相反,而所有所述上转辊的旋转方向均相同。进一步地,每组的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通过齿轮链条啮合传动,所述上转辊上设有上齿轮,下转辊上设有下齿轮,所述上齿轮和下齿轮之间通过料条啮合传动。进一步地,所有所述上齿轮相邻的两两上齿轮之间均传动连接。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两上齿轮之间均通过链条传动连接。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进料口的前三组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三组及以后的矫直通道直径保持相同。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进料口第一组的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称为第一阶段,第二组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称为第二阶段,第三组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称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矫直通道直径dl:第二阶段矫直通道直径d2:第三矫直通道直径d3为L 8?2.2: L 3?L 5:0.8?I。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进料口第三组的上转辊连接有驱动电机。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进料口第一组的上转辊和下转辊的凹槽边缘处均设有倒角。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下端设有滚轮和滚轮锁止器。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I)矫直机从进料口到出料口方向的矫直通道先减小后保持恒定,在矫直进行前期增加了预矫直功能,可提前对弯曲度较大的钢管进行减小弯曲度的预矫直,以便于后期的矫直效果更好,同时增加预矫直功能,也能有效保护钢管表面不受损伤,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2)矫直机的矫直通道共分为三个阶段,使钢管逐步进行矫直,使矫直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A-A截面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B-B截面剖视图。图中:1、机箱;2、出料口 ;3、矫直通道;4、电机;51、第一组上转辊;52、第一组下转辊;61、第二组上转辊;62、第二组下转辊;71、第五组上转辊;72、第五组下转辊;81、第三组上转辊;82、第三组下转辊;9、链条;10、上齿轮;11、下齿轮;12、进料口 ;13、凹槽;14、倒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钢管矫直机,包括机箱1,机箱I下设有滚轮和滚轮锁止器(图中未标出),可方便机箱I的移动和固定。机箱I包括进料口 12和出料口 2,机箱I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多组相对应的上转辊和下转辊,每组中的上转辊和下转辊上均周向设有相对应的凹槽13,在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矫直通道3,矫直通道3的直径从进料口 12到出料口 2方向先逐渐减小,后保持恒定。为了便于钢管矫直,每组的上转辊和下转辊的旋转方向相反,而所有上转辊的旋转方向均相同,以便于钢管前进。其中,为了实现上转辊和下转辊旋转方向相反,每组的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通过齿轮链条啮合传动,上转辊上设有上齿轮10,下转辊上设有下齿轮11,上齿轮10和下齿轮11之间通过链条9啮合传动。为了实现所有上转辊的旋转方向相同,所有上转辊的两个相邻的上齿轮10两两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上齿轮10之间均通过链条9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从进料口 12到出料口 2方向分别包括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共五组上转辊和下转辊,其中第一组上转辊51和第一组下转辊52靠近进料口 12,第五组上转辊71和第五组下转辊72靠近出料口 2。靠近进料口 12的前三组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三组及以后的矫直通道直径保持相同,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的矫直通道直径相同,并且与待矫直的钢管的直径相同。靠近进料口 12第一组上转辊51和第一组下转辊52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称为第一阶段,第二组上转辊61和第二组下转辊62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称为第二阶段,第三组上转辊81和第三组下转辊82之间形成的矫直通道称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矫直通道直径dl:第二阶段矫直通道直径d2:第三矫直通道直径d3为1.8?2.2:1.3?1.5:0.8?I。其中,靠近进料口 12第三组的上转辊连接有驱动电机4,即该上转辊为主动转辊,用来驱动其余上转辊和下转辊。另外,为了保护钢管表面不受损伤,在靠近进料口12第一组的上转辊和下转辊的凹槽13边缘处均设有倒角14。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时候,将待矫直的钢管从机箱I的进料口 12进入,钢管依次经过第一阶段的矫直通道、第二阶段的矫直通道和第三阶段的矫直通道,其中第三矫直通道的直径与钢管的直径相同,在逐渐前进的过程中,钢管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首先进行预矫直,将待矫直钢管较大弯曲度处进行矫直,减小其弯曲度,然后到达第三阶段实现钢管的弯曲矫直。本专利技术的矫直机较现有的矫直机增加了预矫直功能,可以减少人工预矫直操作,方便,省事省力,可有效保护钢管表面不受损伤,同时也可以延长矫直机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时候,将待矫直的钢管从机箱的进料口进入,钢管依次经过第一阶段的矫直通道、第二阶段的矫直通道和第三阶段的矫直通道,其中第三矫直通道的直径与钢管的直径相同,在逐渐前进的过程中,钢管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首先进行预矫直,将待矫直钢管较大弯曲度处进行矫直,减小其弯曲度,然后到达第三阶段实现钢管的弯曲矫直。本专利技术的矫直机较现有的矫直机增加了预矫直功能,可以减少人工预矫直操作,方便,省事省力,可有效保护钢管表面不受损伤,同时也可以延长矫直机的使用寿命。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金属钢管矫直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机箱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多组相对应的上转辊和下转辊,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上均周向设有凹槽,在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矫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通道的直径从进料口到出料口方向先逐渐减小,后保持恒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钢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每组的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的旋转方向相反,而所有所述上转辊的旋转方向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钢管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每组的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金属钢管矫直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机箱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多组相对应的上转辊和下转辊,所述上转辊和下转辊上均周向设有凹槽,在上转辊和下转辊之间形成矫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通道的直径从进料口到出料口方向先逐渐减小,后保持恒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诚田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