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51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型以上的小型车辆的罩板(cover)较大,难以在脚跨部装载物品。在车体车架(11)安装辅助车架(18),在该辅助车架(18)可以安装方向指示灯(21、21)和前照灯(19)。并且,可以在辅助车架(18)的前部装载帐篷等物品(33)。通过设置辅助车架,可以在该辅助车架内侧配置车体罩板,结果,可以实现车体罩板的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可以在辅助车架安装前照灯、前部方向指示灯、仪表类等车辆部件。而且,可以在辅助车架前部形成前部载物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自动二轮车的改良。
技术介绍
目前,多种自动二轮车已被实用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实开昭58-181687号公报(图2)图24是再次沿用专利文献1的图2的图,在小型摩托车中,从座席2向前方延伸的上部车架20的上方可以载物,并且在其前方延伸出辅助车架,形成前托架12,在前托架12安装头灯18等辅助机构,该技术已属公知技术。在这种结构中,中型以上的摩托车的车体向前后方向延伸,所以为了使上部车架可以载物,需要确保车体车架的强度。既便在以具有脚跨部的小型车辆为代表的低底盘式车辆中,也希望在脚跨部设置可以载物的部分。另一方面,为对应各种各样的喜好,也要求用一个主车架创作出多种外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确保车体车架的强度、实现脚跨部的可装载性以及提高主车架的形状多样化的自动二轮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的自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具有车体车架,其结构为从头管延伸出一个主车架,从该主车架向后方延伸出后车架,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出左右两个吊管,从该吊管向后方延伸出下部管,使这些下部管连接在向上方立起的中央车架上,该中央车架与所述后车架相接合而构成车体车架;辅助车架,为不同于该车体车架的车架,其结构为其从头管前方沿着所述主车架向后方延伸,左右宽度和所述左右两个下部管大致相同,其前部安装在所述头管上,其后部安装在所述主车架和后车架的结合部附近,由此安装在车体车架上。辅助车架将其前部安装在头管上,将其后部安装在主车架和后车架的结合部附近,所以不需要对辅助车架实施特别的加强措施,可以确保装载空间。并且,辅助车架的左右宽度和所述左右两个下部管大致相同,所以利用辅助车架和下部管可以构成矩形框体,能够提高外观性。如果作成矩形框体,仅铺设平板状的罩板就可以构成车体罩板。既能保持外观性,又容易做到罩板的轻量化和紧凑化。另外,沿用以往的整体罩板型小型摩托车的车体车架,仅向该车体车架追加辅助车架,就可以创作出新型的小型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侧面图。图2是变更为单人乘坐规格的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侧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脚踏板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车体车架的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车架的作用说明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车体车架的侧面图。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锁定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锁定装置的透视图。图11是组合锁定装置的新旧对比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后部载物台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的13部分的剖面图。图14是图12的14部分的向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背面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座席滑动机构的说明图。图17是沿图16的17-17线的剖面图。(省略扶手)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物品箱的透视图。图19是图18的19部分的向视图。图20表示空气滤清器和动力单元的侧面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气口罩的安装要领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气口罩的安装状态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车体车架的透视图。图24是再次沿用专利文献1的图1的图。符号说明10自动二轮车(小型车辆);11车体车架;12头管;15前轮;18辅助车架;23动力单元;24后轮;35后车架;43主车架;M驾驶者。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是向符号方向观看时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底盘式车辆以小型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低底盘式车辆可以是二轮车、三轮车、四轮车中的任一种,总之,只要其结构是在车体车架前后具有前轮和后轮,把车体车架中从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形成侧视为V或U字形,驾驶者能够容易跨越主车架的车辆,对种类不做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侧面图,小型车辆10的基本结构是,在车体车架11的前部头管12安装可以自由操纵的操纵手柄13,在连接操纵手柄13的前轮叉14安装前轮15和前挡泥板16。并且,该小型车辆10是可以乘坐两人的轻型车辆,在车体车架11安装辅助车架18,在该辅助车架18安装前照灯19、方向指示灯21等,在吊管17安装脚踏板22,在车体车架11的后部安装上下自由摆动的动力单元23,在该动力单元23的后部安装后轮24,在后轮的斜上方设置驾驶席25,其朝向后轮24的前方,并在后轮24的上方设置助手兼座席靠背(seatback)26。图中的27表示手柄柱罩(handle post cover),28表示侧罩板(sidecover),29表示后缓冲器,31表示支脚(stand),32表示扶手(gloverail)。图2是变更为单人乘坐规格的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侧面图,其基本结构和图1相同,所以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但表示的是将助手席兼座席靠背26立起,使成为驾驶者M的靠背即座席靠背的状态。另外,在辅助车架18的前部装载了帐篷等物品33。并且,该小型车辆10的特征在于,不仅操纵手柄13和扶手32,还使辅助车架18、吊管17、从该吊管17延伸的下部管34和后车架35露出。在以往的小型车辆中,一般是用车体罩板覆盖车体车架,使车体车架的大部分不露出。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使车体车架的大部分露出,发挥迄今没有的外观特征。图3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脚踏板的透视图,驾驶者放置右脚的右脚踏板22R(R表示右,以下相同),由支撑板36、将该支撑板36连接吊管的撑条37、环绕所述支撑板36边缘的外围管38、和安装在支撑板36上面的橡胶板39构成。橡胶板39可以是软质树脂板。放置左脚的左脚踏板22L(L表示左,以下相同)的结构和右脚踏板22R相同,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橡胶板39具有所谓圆趾状的卡紧突起41…(…表示多个,以下相同),可以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支撑板36上。以往的平板型脚踏板有用压铸铝等制成的踏板。虽然压铸的外观性良好,是优选形式,但在中型以下车辆中,还期望能降低成本。因此,也采用通过焊接钢板装配而成的脚踏板,但在重量、外观等方面不及压铸铝制的脚踏板。关于这一点,本专利技术的脚踏板22(22R、22L)在支撑板36的边缘环绕外围管38,所以外围管38成为支撑板36的加强部件,能够实现支撑板36的薄板化、轻量化。结果,能够保持脚踏板22R、22L的外观性,同时和压铸铝制的脚踏板相比,可以实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脚踏板22可通过对钢材实施剪切、弯曲、拉伸等塑性加工和焊接来制造,所以不需要模具和压铸设备,和压铸铝制的脚踏板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车辆的车体车架的分解图,车体车架11由以下部分构成从头管12延伸的侧视呈V字形或U字形的主车架43;构成为该主车架43的后部或向后方延伸而成的后车架35;从头管12下垂的吊管17;与该吊管17连续大致水平延伸的下部管34;从该下部管34的后端立起的中央车架44;连接中央车架44和后车架35的撑条45。在下部管34设置罩板固定板46、46。在图中上方分开表示的简单形状的车架是辅助车架18。下面详细说明辅助车架18,但利用后述的图23详细说明车体车架11。辅助车架18的前部上面具有载物管47,前部下面具有灯类支撑架48和载物挂钩49,下面具有罩板固定板51、51,并且前部上面设置有孔52、52的托架53,在后部下面具有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具有:车体车架,其结构为:从头管延伸出一个主车架,从该主车架向后方延伸出后车架,从所述头管向下方延伸出左右两个吊管,从该吊管向后方延伸出下部管,使这些下部管连接在向上方立起的中央车架上,该中央车架与所述后 车架相接合而构成所述车体车架;辅助车架,为不同于该车体车架的车架,其结构为:其从头管前方沿着所述主车架向后方延伸,左右宽度和所述左右两个下部管大致相同,其前部安装在所述头管上,其后部安装在所述主车架和后车架的结合部附近,由此安装在车 体车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道坂进小川雅雄须田知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