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45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滑板车,包括踏板、设置在踏板前后方的前、后轮组件,后车架以及发动机,前轮组件包括前轮轴、前轮以及与踏板支架和前轮轴连接的上、下连接盘,后轮组件包括后轮轴、主动后轮和从动后轮以及与踏板支架和后车架连接的上、下连接盘,与从动后轮固定连接的轴套套装在后轮轴或与后轮轴固定连接,实现单轮或双轮驱动;踏板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底架与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连接构成拆装式结构,主、从动后轮上分别装有制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便于运输及携带,动力损失小,驾乘舒适性好,安全性能高,转弯半径小,转向灵活、便捷,在任何路况下都能平稳行驶的特点,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滑板车上装有发动机的四轮摩托滑板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利用空闲时间,能够锻炼身体又富有刺激的体育器材也越来越受青睐,如踏板车、沙滩车、滑板车等。其中,摩托滑板车又称“Motorized Skate Board”就是一种新型的休闲体育用品。摩托滑板车主要由踏板、设置在踏板前后方的前、后轮组件及安装在后车架上驱动后轮的发动机组成,踏板与前、后轮组件为固定式连接结构,前、后轮组件上各设两个轮子,轮子的直径一般在8英寸左右,这种滑板车由于结合了滑雪板和摩托车的优点,使摩托滑板车能自如地上、下坡,并可四季骑行。但公开的摩托滑板车还存在以下缺陷1、体积大,存在保管、装卸以及运输困难的问题。由于滑板车的滑板与前后轮组件为固定式连接结构,组装后即为整车,因此存放及运输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给运输、存放均带来不便。2、动力损耗大,路面适应性差。由于摩托滑板车的动力只传到后主动轮,通过一只后主动轮驱动滑板车行驶,因此这种结构的滑板车只能适合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当摩托滑板车行驶在陡峭的路面或泥石路以及草地等路面时,由于路面阻力大,不仅造成了传递到前轮的动力减少,动力损耗大,而且还会使滑板车左右晃动,尤其在上坡或越过小障碍时,就能明显感觉到,驾乘舒适性差,因此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3、安全性差。因滑板车上的滑板是通过其下部的滑板支架实现与前、后轮组件连接,滑板与前、后轮组件均为整体连接结构,一般仅用前轮导向转弯,所以滑板车转弯半径较大,尤其在快速转弯时易发生翻车事故,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能达到迅速转弯的目的。4、制动不可靠。由于摩托滑板车只在后主动轮上装有制动装置,因此在下坡或快速行驶中要求停止时,由于制动力矩小,不能迅速使滑板车停止前进,尤其遇到障碍物时,滑板车还会左右晃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地使踏板与前后轮拆开,便于运输及携带,且动力损失小,驾乘舒适性好,安全性能高,在任何路况下都能平稳行驶,能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的摩托滑板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摩托滑板车,包括踏板、设置在踏板前后方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后车架以及连接在后车架上驱动主动后轮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踏板由踏板支架支承连接;b、所述的前轮组件包括前轮轴、连接在前轮轴上并能自如旋转的一对前轮以及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分别固定在踏板支架和前轮轴上并通过轴销铰接,使得上、下连接盘左右倾斜;c、所述的后轮组件包括后轮轴、连接在后轮轴一端的主动后轮和能自如旋转的从动后轮、支承后轮轴并连接在后车架上的固定支架以及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与从动后轮固定连接的轴套套装在后轮轴上相对转动,或固定连接后轮轴上,实现单轮或双轮驱动,上连接盘和下连接盘分别连接在踏板支架和后车架上并通过轴销铰接,使得上、下连接盘左右倾斜;d、踏板支架两端的底架分别与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连接;e、主动后轮和从动后轮上分别装有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主动后轮和从动后轮上的制动盘以及装在固定支架上的控制制动盘转动的制动器;f、还具有操纵制动器的制动拉杆和制动手柄,以及控制发动机调速装置的调速拉杆和调速手柄。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1、运输、携带方便。由于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的滑板是通过踏板支架两端的底架分别与前、后轮组件连接,因此滑板车分为滑板、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的三大部件,在存放时,将滑板与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拆开,结构合理巧妙、紧凑。由于拆开后的滑板车其组件存放占用面积小,所以便于运输、携带和保管。2、有效地提高了摩托滑板车的动力性能及驾乘舒适性,能在不同路况下行驶,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本专利技术从动后轮可通过与其连接的轴套固定在后轮轴上即可与后轮轴一起转动,实现主动后轮与从动后轮同时双轮驱动;或者将轴套直接套在后轮轴上,相对于后轮轴自由转动,实现主动后轮单轮驱动。由于能任意选择后轮的驱动方式,因此当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只要选择主动后轮驱动方式即可满足驾乘要求;当车辆行驶在草地、泥路或石路等道路崎岖不平、阻力大的路面上时,则从动后轮通过轴套与后轴轮连接,主动后轮和从动后轮同时驱动,由于双轮驱动增加了上坡或越障时的动力,有效地减少车辆颠簸和晃动,减少了行驶中滑板支架与凹凸、台阶等路面上的刮底盘现象,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能满足休闲娱乐的人在不平坦的路面上的行驶要求。3、转向安全灵活。本专利技术的滑板支架与前、后轮组件连接是通过前后两个上、下连接盘实现的,因此当摩托滑板车的重心移动时,由于滑板能在左右方向倾斜,使上连接盘也随重心移动而能左右倾斜,从而带动与下连接盘连接的前、后轮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当身体向转弯方向移动重心时,由于前、后轮能同时向重心移动的方向转动,并随着滑板车转弯半径的变小,而迅速完成转向。本专利技术由于两后轮在任何时候均不会离地,通过踏板的倾斜来达到转向的目的,预防翻车事故的发生,提供良好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减震弹簧的弹力使转向迅速复位,直线行驶,转向平稳。故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机构,重心移动越大,转向就越灵活、便捷。4,制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滑板车在主动后轮和从动后轮上均装有制动装置,为双重制动机构,制动盘安装在主动后轮和从动后轮上,当制动器压在制动盘两侧产生摩擦阻力时,因制动力矩大,能使滑板车迅速停车,尤其在下坡和快速行驶时,制动迅速、可靠。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制动装置,可通过更换制动器来提高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摩托滑板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向踏板与前、后轮组件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摩托滑板车滑板支架与底架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摩托滑板车前轮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摩托滑板车车把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是本专利技术摩托滑板车车把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摩托滑板车包括踏板10、连接在踏板10前、后方并可拆分的前轮组件20和后轮组件30,连接在后轮组件30上的后轮轴31,连接在后车架32上并提供动力的发动机40,安装在主动后轮33和从动后轮34上的一对制动装置51、52,与发动机40调速机构和制动装置51、52,连接、并装在手把60上的调速手柄62和制动手柄61组成。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踏板10为板形踏板,并由踏板支架11、12支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踏板支架11、12是由左、右两下侧管状的一对支架构成,也可采用带有板状的支承架,踏板支架11、12通过紧固件与踏板10连接。前轮组件20包括前轮轴21和安装在前轮轴21左右两端侧可自如旋转的一对前轮23、24,固定连接在踏板支架11、12和前轮轴21之间的上、下连接盘25、26。本专利技术的上、下连接盘25、26为U形支架,且上、下连接盘25、26通过轴销27铰接,使得上、下连接盘25、26能相互左右倾斜,减震弹簧28支承在上连接盘25和下连接盘26之间,本专利技术最好是两个减震弹簧28对称设置在上、下连接盘25、26内。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滑板车,包括踏板(10)、设置在踏板(10)前后方的前轮组件(20)和后轮组件(30),后车架(32)以及连接在后车架(32)上驱动主动后轮(33)的发动机(40),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踏板(10)由踏板支架(11、12) 支承连接;b、所述的前轮组件(20)包括前轮轴(21)、连接在前轮轴(21)上并能自如旋转的一对前轮(23、24)以及上连接盘(25)和下连接盘(26),上连接盘(25)和下连接盘(26)分别固定在踏板支架(11)和前轮轴(21)上 并通过轴销(27)铰接;c、所述的后轮组件(30)包括后轮轴(31)、连接在后轮轴(31)一端的主动后轮(33)和能自如旋转的从动后轮(34)、支承后轮轴(31)并连接在后车架(32)上的固定支架(39)以及上连接盘(35)和下连接 盘(36),与从动后轮(34)固定连接的轴套(34a)套装在后轮轴(31)上相对转动,或固定连接后轮轴(31)上,实现单轮或双轮驱动,上连接盘(35)和下连接盘(36)分别连接在踏板支架(11、12)和后车架(32)上并通过轴销(37)铰接;d、踏板支架(11、12)两端的底架(80)分别与前轮组件(20)和后轮组件(30)连接;e、主动后轮(33)和从动后轮(34)上分别装有制动装置(51、52),制动装置(51、52)包括分别固定在主动后轮(33)和从动后 轮(34)上的制动盘(51a、52a)以及装在固定支架(39)上的控制制动盘(51a、52a)转动的制动器(51b,52b);f、还具有操纵制动器(51b、52b)的制动拉杆(61a)和制动手柄(61),以及控制发动机(40)调速装 置的调速拉杆(62a)和调速手柄(6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太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体极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