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2206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转向减震装置,其中旋转型减震器(10)具有减震器壳体(11)、支承在该壳体上并可自由旋转的旋转轴(13)、和接合在该轴上的动作杆(15),在转向器侧部件(2)上安装有减震器壳体(11),在框架侧部件(6)上连接有动作杆(15)的前端部侧,在框架侧部件(6)上通过第1枢轴(21)连接有控制杆(20)的一端部,而在该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第2枢轴(22)连接有动作杆(15)的前端部,第1和第2枢轴(21、22)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连接这些第1和第2枢轴的中心的直线(L)与转向轴杆(5)的轴线(Y)大致交叉。由此,转向减震装置可以使用结构简单的旋转型减震器获得所期望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等小型车辆使用的转向减震装置,特别涉及对这样一种转向减震装置的改进,该转向减震装置的旋转型减震器具有减震器壳体、支承在该减震器壳体上并可自由旋转的旋转轴、和与该旋转轴的外端接合的动作杆,该旋转型减震器构成为通过旋转轴的旋转在减震器壳体内产生衰减力,在通过手柄操作而以转向轴杆为中心转动的转向器侧部件上安装所述减震器壳体,另一方面在即使操作手柄也不转动的框架侧部件上连接所述动作杆的前端部侧。
技术介绍
在自动二轮车中,通过手柄操作使支承前轮的前叉以转向轴杆为中心转动,从而进行转向,该转向轴杆可自由转动地插入并通过车架前端的前管(head pipe)。在这种自动二轮车中,在通过手柄操作而转动的转向器侧部件和即使操作手柄也不转动的框架侧部件之间,有时安装有转向减震装置。该情况下,对该转向减震装置有以下等要求,在手柄的转向角较小、而且角速度较慢的正常行驶中,几乎不产生衰减力矩;在手柄的转向角较大、而且角速度较快的状态下,产生较大的衰减力矩;在速度较慢、连续较小转弯的手柄转向角较大的状态下,通过将低速区域的衰减力矩设定得较小,来极力抑制手柄操作的负担;在使被操纵的转向器恢复时,几乎不产生衰减力矩。因此,在现有的自动二轮车用转向减震装置中,有使用摆动型减震器并设置复杂地改变衰减力的旁路来对应上述要求的情况。但是,使用这种摆动型减震器的转向减震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体积大又重,所以产生其他部件的配置等受制约的情况。已经公知的有利用简单的结构、低成本的旋转型减震器构成自动二轮车用转向减震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0-255473号公报)。该转向减震装置,在同轴配置旋转型减震器的旋转轴和转向轴杆的状态下,把减震器壳体固定在前叉上,而将动作杆的前端部直接连接在车架上并使其可自由转动,在操纵手柄时,通过旋转轴的旋转使在减震器壳体内产生衰减力。但是,在使用上述旋转型减震器的装置中,手柄操纵角和旋转轴的转动角具有线性比例关系,所以为了满足前述要求,必须附加复杂的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结构简单的旋转型减震器、并且使其具有所期望特性的转向减震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转向减震装置,其中旋转型减震器具有减震器壳体、支承在该减震器壳体上并可自由旋转的旋转轴、和接合在该旋转轴外端的动作杆,该旋转型减震器构成为通过旋转轴的旋转而在减震器壳体内产生衰减力,在通过手柄操作而以转向轴杆为中心转动的转向器侧部件上,安装有所述减震器壳体,在即使操作手柄也不转动的框架侧部件上,连接有所述动作杆的前端部侧,其第一特征在于,在框架侧部件上通过第1枢轴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有控制杆的一端部,而在该控制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2枢轴以可相对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有所述动作杆的前端部,所述第1和第2枢轴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连接这些第1和第2枢轴的中心的直线与转向轴杆的轴线大致交叉,随着手柄操纵角从0度开始增加,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呈二次曲线增加。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动作杆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在俯视时该动作杆与所述控制杆呈直线状排列。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在所述动作杆和控制杆的至少一方连接有弹簧,该弹簧对其向一侧施力并使其转动,在从手柄操纵角0度开始操纵手柄时,所述动作杆和控制杆以所述第2枢轴为中心相互向特定方向弯折,而与操纵方向无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动作杆和控制杆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它们呈以所述第2枢轴为中心的弯折状态,在从手柄操纵角0度开始操纵手柄时,旋转轴向特定方向弯折,而与操纵方向无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于,在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杆和动作杆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在俯视时它们彼此形成直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使连接第1和第2枢轴的中心的直线与转向轴杆的轴线交叉,随着手柄操纵角从0度开始增加,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呈二次曲线增加,所以该旋转轴的旋转特性在向左右任一方向转动手柄时都不会变化,因此作用于手柄的衰减力也能够始终随着手柄操纵角从0度开始的增加而成二次曲线地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使动作杆与控制杆在俯视时呈直线状并列,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向手柄赋予二次曲线型的衰减特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动作杆和控制杆的至少一方连接有弹簧,该弹簧对其向一侧方施力并使其转动,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在从0度的手柄操纵角开始操纵手柄时,旋转轴可以向特定方向转动,而与操纵方向无关,因此能够改变接合于旋转轴上的旋转叶片去往运动时和返回运动时产生的衰减力的大小,在转手柄时和使其恢复时能够改变提供给手柄的衰减力矩。而且,能够实现减震器壳体的液压室的小容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动作杆和控制杆呈以第2枢轴为中心的弯折状态,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在从0度的手柄操纵角开始操纵手柄时,旋转轴向特定方向转动,而与操纵方向无关,因此能够改变接合于旋转轴上的旋转叶片去往运动时和返回运动时产生的衰减力的大小,在转动手柄时和使其返回时能够改变提供给手柄的衰减力矩。而且,能够实现减震器壳体的液压室的小容量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控制杆和动作杆在俯视时相互垂直排列,由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向手柄赋予二次曲线型的衰减特性。按照附图以及根据下面详细叙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涉及的转向减震装置的自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从图1的箭头2方向看的放大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3方向看的放大图;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沿图5的6-6线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上述转向减震装置的特性曲线图;图8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涉及的转向减震装置的自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转向减震装置的自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从图1~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说明开始。首先,在图1和图2中,支承自动二轮车的前轮1的前叉2具有左右叉管3、3和连接这些叉管3、3的上端部的叉桥4。叉桥4由上下离开并且平行配置的成对的顶桥4a和底桥4b构成,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这些桥4a和4b通过转向轴杆5相互连接成一体,该转向轴杆5由设于车架6前端的前管6a支承并可以自由旋转。转向用手柄7安装在顶桥4a上。而且,若通过手柄7的操作,使前叉2以转向轴杆5为中心左右转动,可以操纵支承在该前叉2上的前轮1。如图2~图6所示,在顶桥4a和车架6之间设置有旋转型液压减震器10。该液压减震器10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装满了减震油的液压室12的减震器壳体11;支承在该减震器壳体11上并可自由旋转的旋转轴13;接合在该旋转轴13上、并通过旋转轴13在减震器壳体11的液压室12内转动的旋转叶片14;接合在旋转轴13外端的动作杆15。减震器壳体11由以下部分构成形成上面敞开的液压室12的壳体主体11a;利用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减震装置,其中旋转型减震器(10)具有减震器壳体(11)、支承在该减震器壳体(11)上的可自由旋转的旋转轴(13)、和接合在该旋转轴(13)外端的动作杆(15),并且该旋转型减震器(10)构成为通过旋转轴(13)的旋转在减震器壳体(11)内产生衰减力,在通过手柄操作而以转向轴杆(5)为中心转动的转向器侧部件(2)上,安装有所述减震器壳体(11),在即使操作手柄也不转动的框架侧部件(6)上连接有所述动作杆(15)的前端部侧,其特征在于,    在框架侧部件(6)上通过第1枢轴(21)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有控制杆(20)的一端部,而在该控制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第2枢轴(22)以可相对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有所述动作杆(15)的前端部,并且所述第1和第2枢轴(21、22)配置成:在手柄操纵角为0度时,连接这些第1和第2枢轴(21、22)的中心(01、02)的直线(L)与转向轴杆(5)的轴线(Y)大致交叉,随着手柄操纵角从0度开始增加,所述旋转轴(13)的旋转角度呈二次曲线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乡和彦渡边昭海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