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单循环系统,它的供热循环泵和循环泵控制系统安装在该楼地下室管道间,出口温度传感器、回口温度传感器和热媒温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至地下室管道间与循环泵控制系统连接;它的供热液管道和回液管道从楼顶一直通到该楼地下室管道间,并与供热循环泵的进出口接通,回液管道在楼顶再直接与集热器进水口接通,从而形成单循环系统。由于采用了单泵单循环系统,设备安装简单,运行成本低;且循环泵和循环泵控制系统设备都安装于该楼地下室管道间,便于设备正常管理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能源正在城市现代小区住宅建筑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较早采用的单户采热安装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高层建筑对太阳能热利用的需求,所以出现了集中供热-太阳能分户储热系统。目前的集中供热-太阳能分户储热系统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它是在楼顶10放置集中排列的若干集热器3和热媒循环箱6、一个辅助循环泵2、一个供热循环泵9和一套循环泵控制系统8,从楼顶至楼下布置有供热液管道12和回液管道13,在每户安装一套储热水箱11,储热水箱11内置换热装置15和辅助加热装置16 ;热媒循环箱6顶设有补液管5,上部设有进液口 17,下部设有出液口 18 ;所有集热器3连接后形成一个总出口和一个总回口,总出口和热媒循环箱6的进液口 17连接,热媒循环箱6的出液口 18再通过辅助循环泵2和总回口接通,形成第一循环系统,使集热器3与热媒循环箱6实现热媒循环;热媒循环箱6再设上供热液管道12和回液管道13,供热液管道12上串联上供热循环泵9,再将供热液管道12和回液管道13通到楼下,使每户的储热水箱内置的换热装置15并联在供热液管道12和回液管道13上,形成第二循环系统,使每户的储热水箱内置的换热装置与15和热媒循环箱6实现热媒循环;在集热器出水口和个回水口上设有出口温度传感器4和回口温度传感器1,热媒循环箱内设有热媒温度传感器7,出口温度传感器4、回口温度传感器4、热媒温度传感器7与循环泵控制系统8连接,根据温度情况控制辅助循环泵2和供热循环泵9的运行。工作原理是,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贮存在热媒循环箱6热媒介质中,再通过循环管道的供热液管道12和回液管道13输送至户内储热水箱中的换热装置15进行循环换热,来加热储热水箱11中的水,使水温50°C-60°C,供用户洗浴。当太阳光照不足时,或储热水箱11中的水未达到设定温度时,用户可以使用储热水箱内置的辅助加热装置15进行加热。集中供热-太阳能分户储热系统的优点是,集热器3集中放置,有利于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集热器资源共享,系统初投资较分户承压型低降低运行成本,运行成本较低;集热器3在楼顶4集中放置,储热水箱11安装于每户中,提高屋面利用率和减少楼顶至楼下的管路系统,在建筑中也不影响建筑美观。但是,目前的集中供热-太阳能分户储热系统的不足是,由于采用双泵双循环系统,设备安装繁琐,运行成本高;且设备都安装于楼顶,不便于设备正常管理和维护困难,噪音大,所以推广起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一种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单循环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单循环系统,它包括布置在楼顶的若干集热器、布置在楼顶的热媒循环箱、供热液管道和回液管道、供热循环泵、循环泵控制系统和每户安装的储热水箱;所有集热器相互连接后形成一个总出口和一个总回口 ;集热器总出口和总回口上分别设有出口温度传感器和回口温度传感器;热媒循环箱内设有热媒温度传感器,顶部设有进液口,下部设有出液口,上部设有补液管,集热器总出口与热媒循环箱的进液口接通,热媒循环箱的出液口与供热液管道接通;每户安装的储热水箱换热装置并联在回液管道和供热液管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循环泵采用高静音管道屏蔽泵,供热循环泵和循环泵控制系统安装在该楼地下室管道间,出口温度传感器、回口温度传感器和热媒温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至地下室管道间与循环泵控制系统连接,根据温度情况控制供热循环泵的运行;所述的供热液管道和回液管道从楼顶一直通到该楼地下室管道间,并与供热循环泵的进出口接通,回液管道在楼顶再直接与集热器进水口接通;从而形成单循环系统。本技术的优点是,除具有目前的集中供热-太阳能分户储热系统优点外,由于采用了单泵单循环系统,设备安装简单,运行成本低;且循环泵和循环泵控制系统设备都安装于该楼地下室管道间,便于设备正常管理和维护;而且地下室管道间便于噪音屏蔽,没有公众噪音污染;循环泵采用高静音管道屏蔽泵,屏蔽泵的电机完全封闭在第二层隔离套或屏蔽套内,不产生噪音,屏蔽泵中心轴为空心轴,其轴承是靠自身工作液循环润滑,不用加油润滑,所以维护简单;总之,本系统是现代城市小区住宅建筑供热的便于推广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双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单循环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例说明,1-回口温度传感器,2-辅助循环泵,3-集热器,4-出口温度传感器,5-补液管,6-热媒循环箱,7-水位传感器,8-供热循环泵控制系统,9-供热循环泵,10-楼顶,11-储热水箱,12-供热液管道,13-回液管道,14-地下室管道间,15-换热装置,16-辅助加热装置,17-进液口,18-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现有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双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其详细结构在
技术介绍
中已经详述,在此不再重述。如图2所示的本申请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单循环系统,它包括布置在楼顶的若干集热器3和热媒循环箱6,从楼顶10至楼下布置的供热液管道12和回液管道13,每户安装的储热水箱11以及供热循环泵9和供热循环泵控制系统8 ;储热水箱11内置换热装置15和辅助加热装置16 ;所有集热器3相互连接后形成一个出水口和一个回水口 ;集热器总出口和总回口上分别设有出口温度传感器4和回口温度传感器I ;热媒循环箱6内设有水位传感器7,热媒循环箱6顶部设有进液口 17,热媒循环箱6下部设有出液口 18,热媒循环箱6上部设有补液管5 ;集热器总出口与热媒循环箱6的进液口 17接通,热媒循环箱6的出液口 18与供热液管道12接通;每户安装的储热水箱11的换热装置15并联在回液管道13和供热液管道12上;其中,所述的供热循环泵9采用高静音管道屏蔽泵,供热循环泵9和循环泵控制系统8安装在该楼地下室管道间14,出口温度传感器4、回口温度传感器I通过电缆通到地下室管道间14与供热循环泵控制系统8连接,根据温度控制供热循环泵9的运行;所述的供热液管道12和回液管道13 —直通到该楼地下室管道间14,并与供热循环泵9的进出口接通,回液管道13在楼顶10再直接与集热器总进口接通;从而形成单循环系统。所述的热媒循环箱6中的热媒介质可选用自来水、冬季加防冻剂,通过补液管5与自来水管连接。热媒循环箱6中还可设水位控制装置,实现自动补水。所述的热媒循环箱顶部进液口 17设计为三通,朝上的通口作为排气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太阳能集热器3收集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贮存在热媒循环箱6热媒介质中,再通过供热循环管道输送至户内储热水箱11中的换热装置进行换热,来加热储热水箱中的水,使水温50°C -60°C,供用户洗浴。当太阳光照不足时,或储热水箱11中的水未达到设定温度时,用户可以使用储热水箱11内置的辅助加热装置16进行加热。【主权项】1.一种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单循环系统,它包括布置在楼顶的多个集热器、布置在楼顶的热媒循环箱、供热液管道和回液管道、供热循环泵、循环泵控制系统和每户安装的储热水箱;所有集热器相互连接后形成一个总出口和一个总回口 ;集热器总出口和总回口上分别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集热太阳能分户储热单循环系统,它包括布置在楼顶的多个集热器、布置在楼顶的热媒循环箱、供热液管道和回液管道、供热循环泵、循环泵控制系统和每户安装的储热水箱;所有集热器相互连接后形成一个总出口和一个总回口;集热器总出口和总回口上分别设有出口温度传感器和回口温度传感器;热媒循环箱内设有热媒温度传感器,热媒循环箱顶部设有进液口,热媒循环箱下部设有出液口,热媒循环箱上部设有补液管,集热器总出口与热媒循环箱的进液口接通,热媒循环箱的出液口与供热液管道接通;每户安装的储热水箱换热装置并联在回液管道和供热液管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循环泵采用高静音管道屏蔽泵,供热循环泵和循环泵控制系统安装在该楼地下室管道间,出口温度传感器、回口温度传感器和热媒温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至地下室管道间与循环泵控制系统连接,根据温度情况控制供热循环泵的运行;所述的供热液管道和回液管道从楼顶一直通到该楼地下室管道间,并与供热循环泵的进出口接通,回液管道在楼顶再直接与集热器进水口接通,从而形成单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言蔚,赵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兴元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泰安东佳水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