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触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3D液晶光栅,还包括位于所述3D液晶光栅的出光侧的薄膜以及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的表面或3D液晶光栅靠近所述薄膜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薄膜材料与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的材料具有相似的性质,将触控电极制作在该薄膜上,可以淡化甚至消除触控电极的蚀刻纹,进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另外,由于触控电极制作在薄膜上,而不是制作做在盖板玻璃上,因此,可以提高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触控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3D触控显示装置通常是将触控面板、3D液晶光栅以及显示面板依次贴合在一起,然而,对于液晶透镜式的3D液晶光栅而言,由于其结构中没有偏光片,因此,如果该液晶光栅和以玻璃为基板制成的触控面板相贴合,触控电极的蚀刻纹极易被用户看到,影响了 3D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为了解决该问题,通常是在触控面板的结构中增加消影层或者在触控面板与3D液晶光栅之间增加消影层,以改善液晶透镜式的3D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这无疑提高了制作成本,且不利于制程的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旨在淡化或消除触控电极蚀刻纹,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3D液晶光栅,还包括位于所述3D液晶光栅的出光侧的薄膜以及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的表面或3D液晶光栅靠近所述薄膜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分别形成于所述薄膜的两表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远离所述3D液晶光栅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3D液晶光栅靠近所述薄膜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与所述薄膜之间采用结合层相贴合。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依次形成于所述薄膜的同一表面,且二者之间通过结合层相贴合。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靠近所述3D液晶光栅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3D液晶光栅靠近所述薄膜的表面,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通过结合层相贴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之上的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通过结合层与所述薄膜或第一触控电级层或第二触控电极层贴合,或者所述薄膜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薄膜为硬化膜,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依次设置于所述薄膜靠近所述3D液晶光栅的一侧,所述薄膜的外表面为触控面。所述3D液晶光栅包括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以及设置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所述薄膜的厚度为30?200微米。本技术中的薄膜材料与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的材料具有相似的性质,将触控电极制作在该薄膜上,可以淡化甚至消除触控电极的蚀刻纹,进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另外,由于触控电极制作在薄膜上,而不是制作做在盖板玻璃上,因此,可以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强度及抗摔能力;且触控电极为双层结构,有利于降低制程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3D液晶光栅2及触控电极3,该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3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2,分别作为感应电极和检测电极,与传统触控显示装置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位于3D液晶光栅的出光侧的薄膜4,该薄膜4取缔了传统的玻璃基材,用于承载该第一触控电极层3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2,或者承载两个触控电极层之一。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层31直接形成于薄膜4的表面,第二触控电极层32可以形成于该薄膜4的表面,也可以形成于3D液晶光栅2靠近薄膜4的表面,总之,第一触控电极层3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2均不会单独形成于薄膜4之上的任意玻璃基板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薄膜4的厚度可控制为30?200微米。较传统玻璃基板更薄,可以减小装置的厚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触控灵敏度。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薄膜4材料与第一触控电极层3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2的材料具有相似的性质,将触控电极3制作在该薄膜4上,可以淡化甚至消除触控电极3的蚀刻纹,进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另外,由于触控电极3制作在薄膜4上,而不是制作做在盖板玻璃上,因此,可以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强度及抗摔能力;且触控电极3为双层结构,有利于降低制程难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在薄膜4之上设有第一基板5,用于保护下方结构且用作触控介质,该第一基板5与薄膜4或者第一触控电极31或第二触控电极32通过结合层相贴合,该结合层通常采用透光性较好的光学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第一基板5上制作薄膜4,这样可以增强薄膜4的附着力,也节省一层光学胶,且能够增加透光率并减小厚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3D液晶光栅2可以由第二基板21、第三基板22以及二者之间的液晶层23构成,第二基板21与薄膜4或任一触控电极之间可以采用结合层相贴合,或者也可以在第二基板21上形成上述第一或第二触控电极层。本技术中相互贴合的基板或触控电极层之间均可采用光学胶贴合,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均以结合层描述之,不进行详细区分,且未在图中示出。以下通过几种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该3D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由第二基板21、第三基板22及二者之间的液晶层23组成的3D液晶光栅2、薄膜4及第一基板5,第一触控电极层31形成于薄膜4靠近第一基板5的表面,第二触控电极层32形成于薄膜4靠近3D液晶光栅2的第二基板21的表面,第一触控电级层31和第一基板5之间通过结合层贴合,第二触控电极32和第二基板21通过结合层贴合。本实施例具有上述的消除蚀刻纹及防摔优点,并且,将第一触控电极层3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2分设于薄膜4的两表面,第一触控电极层31靠近第一基板5,利于提高触控灵敏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3D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3D液晶光栅的出光侧的薄膜以及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的表面,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的表面或3D液晶光栅靠近所述薄膜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敏,张超,朱泽力,郭志勇,蒙智,李绍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