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819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3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查井口结构,至少包括检查井井室、素土夯实区、砖砌井筒、塑钢踏步、井筒转换构件、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PE隔离板、路面结构层、井盖、预制混凝土井口和自密实灌注料区;所述检查井井室设置在整体的底部;所述砖砌井筒设置在检查井井室的右侧正上方;所述塑钢踏步依次规则的设置在井壁上;所述井筒转换构件设置在砖砌井筒的上侧;所述预制混凝土井口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的上侧;所述PE隔离板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与预制混凝土井口之间;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的上侧;所述井盖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中心正上方;该结构简单,连接紧密,稳定效果好,安全可靠,易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井口安全应用
,尤其是一种检查井口结构
技术介绍
道路工程作为公共设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道路质量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道路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常有个别检查井在长期外力和雨水侵蚀的作用下,即使井周围回填质量到位,也出现井圈沉陷的现象,使城市雨水排不出去,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出现一些事故,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力争分析问题,创新施工工艺提出了一种检查井口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紧密,稳定效果好,安全可靠的一种检查井口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查井口结构,至少包括检查井井室、素土夯实区、砖砌井筒、塑钢踏步、井筒转换构件、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PE隔离板、路面结构层、井盖、预制混凝土井口和自密实灌注料区;所述检查井井室设置在整体的底部;所述砖砌井筒设置在检查井井室的右侧正上方;所述素土夯实区分别对称设置在砖砌井筒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塑钢踏步依次规则的设置在井壁上;所述井筒转换构件设置在砖砌井筒的上侧;所述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预制混凝土井口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的上侧;所述PE隔离板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与预制混凝土井口之间;所述自密实灌注料区对称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的左右两侧;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的上侧;所述井盖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中心正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隔离板采用PE隔离板;所述井盖和预制混凝土井口之间紧密扣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采用PE隔离板它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还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介电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亦较好。井盖采用球墨铸铁材料具有强度和延伸率,而其它决定性的重要性能还包括屈服强度、弹性模数、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硬度和冲击性能。预制混凝土有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繁多的样式、重量加上出色的挠曲强度和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井口构造示意图;其中:1、检查井井室,2、素土夯实区,3、砖砌井筒,4、塑钢踏步,5、井筒转换构件,6、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7、PE隔离板,8、路面结构层,9、井盖,10、预制混凝土井口,11、自密实灌注料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检查井口结构,至少包括检查井井室1、素土夯实区2、砖砌井筒3、塑钢踏步4、井筒转换构件5、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6、PE隔离板7、路面结构层8、井盖9、预制混凝土井口 10和自密实灌注料区11 ;所述检查井井室I设置在整体的底部;所述砖砌井筒3设置在检查井井室I的右侧正上方;所述素土夯实区2分别对称设置在砖砌井筒3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塑钢踏步4依次规则的设置在井壁上;所述井筒转换构件5设置在砖砌井筒3的上侧;所述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6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预制混凝土井口 10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的上侧;所述PE隔离板7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与预制混凝土井口 10之间;所述自密实灌注料区11对称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 10的左右两侧;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 10的上侧;所述井盖9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 9中心正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隔离板采用PE隔离板7 ;所述井盖9和预制混凝土井口 10之间紧密扣紧。作为本技术的施工原理:摊铺过程中,检查井的高度要时时注意检查,摊铺的厚度也要及时调整,使路面与检查井平顺衔接,尽量做到一次成型,另外,用检查井专用平板夯对检查井井圈与沥青混凝土的结合部进行处理,保证其密实度,在压实的工程中,填料或补料不能使用温度较低的沥青混凝土料,铸铁井盖安装前,要首先清扫井圈,应该采用水泥砂浆灌铸铁防盗井盖和井圈间的缝隙,稳定之后,不能再调整井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检查井口结构,至少包括检查井井室(I)、素土夯实区(2)、砖砌井筒(3)、塑钢踏步(4)、井筒转换构件(5)、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6)、PE隔离板(7)、路面结构层(8)、井盖(9)、预制混凝土井口(10)和自密实灌注料区(1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室(I)设置在整体的底部;所述砖砌井筒(3)设置在检查井井室(I)的右侧正上方;所述素土夯实区(2)分别对称设置在砖砌井筒(3)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塑钢踏步(4)依次规则的设置在井壁上;所述井筒转换构件(5)设置在砖砌井筒(3)的上侧;所述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6)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预制混凝土井口(10)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的上侧;所述PE隔离板(7)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与预制混凝土井口(10)之间;所述自密实灌注料区(11)对称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10)的左右两侧;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10)的上侧;所述井盖(9)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9)中心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采用PE隔离板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9)和预制混凝土井口(10)之间紧密扣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查井口结构,至少包括检查井井室、素土夯实区、砖砌井筒、塑钢踏步、井筒转换构件、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PE隔离板、路面结构层、井盖、预制混凝土井口和自密实灌注料区;所述检查井井室设置在整体的底部;所述砖砌井筒设置在检查井井室的右侧正上方;所述塑钢踏步依次规则的设置在井壁上;所述井筒转换构件设置在砖砌井筒的上侧;所述预制混凝土井口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的上侧;所述PE隔离板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与预制混凝土井口之间;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的上侧;所述井盖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中心正上方;该结构简单,连接紧密,稳定效果好,安全可靠,易于推广使用。【IPC分类】E02D29-14【公开号】CN204510264【申请号】CN201420872686【专利技术人】陈春来, 蒋增良, 胡金平, 卢立平, 余剑英, 朱萍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查井口结构,至少包括检查井井室(1)、素土夯实区(2)、砖砌井筒(3)、塑钢踏步(4)、井筒转换构件(5)、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6)、PE隔离板(7)、路面结构层(8)、井盖(9)、预制混凝土井口(10)和自密实灌注料区(1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井井室(1)设置在整体的底部;所述砖砌井筒(3)设置在检查井井室(1)的右侧正上方;所述素土夯实区(2)分别对称设置在砖砌井筒(3)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塑钢踏步(4)依次规则的设置在井壁上;所述井筒转换构件(5)设置在砖砌井筒(3)的上侧;所述无机混合料分层夯实区(6)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的左侧和右侧;所述预制混凝土井口(10)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的上侧;所述PE隔离板(7)设置在井筒转换构件(5)与预制混凝土井口(10)之间;所述自密实灌注料区(11)对称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10)的左右两侧;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10)的上侧;所述井盖(9)设置在预制混凝土井口(9)中心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来蒋增良胡金平卢立平余剑英朱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富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富阳市苑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