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属于大输液包装领域。其结构包括具有输药通道的接口本体、胶塞,两个接口本体通过结合件固定连接,两个胶塞分别设置在接口本体端部,其特点是至少一个接口本体端部设置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的内径略大于所述输药通道的直径并在所述密封口与所述输药通道的接合部形成一肩部,密封口上端的内圈设置有密封压环,所述胶塞设置在密封压环与所述肩部之间,并通过密封压环和肩部抵压设置在密封口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具有工艺简单,且密封性能好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输液包装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
技术介绍
由于软袋包装具有自收缩性,输液时不用导管通气即可依靠其自身张力压迫药液滴出,无须形成空气回路,可大大降低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几率,且软袋包装方式具有占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储存和运输等特点,因此,软袋包装方式在大输液包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软袋接口是软袋包装的主要构造之一,用于插针并避免漏液、漏气等情况的出现。现有技术的软袋接口主要由接口本体、内盖、外盖及垫片构成,虽然技术成熟,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与药液接触的部件较多(接口本体、内盖均与药液接触),导致密封性较差;二、生成工艺复杂;三、插、拔针时易出现漏气现象,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密封性能好的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包具有输药通道的接口本体、胶塞,两个接口本体通过结合件固定连接,两个胶塞分别设置在接口本体端部,其特点是接口本体端部设置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的内径略大于所述输药通道的直径并在所述密封口与所述输药通道的接合部形成一肩部,密封口上端的内圈设置有密封压环,所述胶塞设置在密封压环与所述肩部之间,并通过密封压环和肩部抵压设置在密封口中。胶塞在密封压环和肩部的抵压作用下,可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即便在针头插入或拔出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漏气现象。为了避免胶塞与药液直接接触,可以在肩部设置密封隔膜。密封隔膜可以一体设置在接口本体靠近胶塞的一端,也可以抵压设置在所述肩部与所述胶塞之间。为了增加密封口外的防尘效果,可以在密封压环外端设置外密封件,所述外密封件优选为密封膜、拉环或易折柄。胶塞与所述肩部和所述密封压环之间配合方式,以及密封压环与密封口的配合方式均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配合方式,但为了达到最好的密封效果,优选以下配合方式:所述肩部设置有密封凸起和/或密封凹槽,所述胶塞的下部设置有密封凹槽和/或密封凸起,胶塞和肩部通过密封凹槽和密封凸起的配合实现紧密嵌合;所述胶塞的上部设置有密封凸起和/或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压环的下部设置有密封凹槽和/或密封凸起,密封压环和胶塞通过密封凸起和密封凹槽的配合实现紧密嵌合;所述密封压环的外圆面设置有密封凸起和/或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口的内圆面设置有密封凹槽和/或密封凸起,密封压环和密封口通过密封凹槽和密封凸起配合连接。为了方便针头的插入或拔出,减少插入或拔出操作时胶塞的形变,进而降低漏气风险,胶塞中部的厚度优选小于胶塞边缘的厚度,如凹透镜形状。所述密封压环优选采用硬质材料,可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将上述接口应用于软袋包装时,首先,将接口本体的焊合部(接口本体远离密封口的一端)深入到软袋一侧的开口中,并通过热焊接的方式将接口本体的焊合部与软袋焊接在一起,同时将该侧的软袋的开口焊接密封;而与该侧开口相对的另一侧,则预留有灌装开□ O本技术的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一)胶塞抵压设置在密封压环与接口本体肩部之间,并通过密封凸起与密封凹槽相互配合,避免插、拔针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二)在肩部设置密封隔膜,避免了胶塞与药液直接接触,防止长时间的存储和运输过程中药液出现变性、变质现象;(三)采用硬质密封压环,且密封压环与密封口之间通过突起与凹槽相互配合,使配合更为紧密,密封效果更好;(四)胶塞中部的厚度小于胶塞边缘的厚度,可注射操作时胶塞的形变,进而降低漏气风险;(五)在软袋装上焊合本技术的接口后,通过灌装开口向软袋中灌入药液,可极大的提高灌装效率,降低灌装完毕后对接口的焊接可能对药液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软袋接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软袋接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软袋接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软袋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作以下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主要由接口本体1、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密封膜5及结合件11构成。接口本体I的内部设有输药通道1-1,一端设计有密封口 1-2,另外一端为焊合部1-3。两个接口本体I的焊合部1-3通过结合件11固定连接。密封口 1-2用于与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及密封膜5等配合,构成所述接口的密封结构。密封口 1-2同轴设置在接口本体I的上端,且其内径略大于所述输药通道1-1的直径,并在密封口 1-2与所述输药通道1-1的接合部形成一肩部。密封隔膜3固定设置在所述肩部。密封膜5固定设置在密封口 1-2开口端。密封压环4、胶塞2自上而下设置在密封膜5与密封隔膜3之间,且胶塞2受到密封压环4和肩部的抵压,与密封口 1-2内圆面紧密贴合。所述密封压环4是采用硬质材料(如硬质塑料等)制得的环状结构,其外圆面加工有密封凹槽,通过密封口 1-2内圆面的密封凸起6与密封口 1-2配合连接。所述胶塞2采用塑性材料制得,且其中部的厚度小于边缘的厚度。胶塞2边缘的上部和下部均加工有密封凹槽。上部的密封凹槽与密封压环4下端的密封凸起7相配合。下部的密封凹槽与肩部的密封凸起8相配合。密封隔膜3抵压固定在所述肩部与胶塞2之间。焊合部1-3用于将本技术接口与输液软袋焊接在一起。焊合操作时,将上述焊合部1-3 (包括结合件11)插入软袋一侧的开口中,并通过热焊接的方式将接口本体I的焊合部1-3与软袋焊接在一起,同时将该侧的软袋的开口焊接密封。而与该侧开口相对的另一侧,留有灌装开口。软袋包焊合本技术的软袋接口后,将灌装开口向上,并通过灌装开口向软袋中灌入药液。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主要由接口本体1、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密封拉环9及结合件11构成。接口本体1、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及结合件11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密封压环4顶端固定有密封拉环9,通过密封拉环9的片状密封结构达到防尘效果。实施例三:如附图3所示,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主要由接口本体1、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密封易折柄10及结合件11构成。接口本体1、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及结合件11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密封压环4顶端固定有密封易折柄10,通过密封易折柄10达到防尘效果。实施例四:如附图4所示,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主要由接口本体1、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密封易折柄10及结合件11构成。接口本体1、胶塞2、密封隔膜3、密封压环4、密封易折柄10及结合件11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密封易折柄10采用扁平状折柄结构。【主权项】1.一种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包括具有输药通道的接口本体、胶塞,两个接口本体通过结合件固定连接,两个胶塞分别设置在接口本体端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接口本体端部设置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的内径略大于所述输药通道的直径并在所述密封口与所述输药通道的接合部形成一肩部,密封口上端的内圈设置有密封压环,所述胶塞设置在密封压环与所述肩部之间,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输液通道软袋接口,包括具有输药通道的接口本体、胶塞,两个接口本体通过结合件固定连接,两个胶塞分别设置在接口本体端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接口本体端部设置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的内径略大于所述输药通道的直径并在所述密封口与所述输药通道的接合部形成一肩部,密封口上端的内圈设置有密封压环,所述胶塞设置在密封压环与所述肩部之间,并通过密封压环和肩部抵压设置在密封口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清洁,张凯,鹿存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亨洁医用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