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灌机,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的车轮、设置在车体后端的扶手、设置于车体内的水箱以及设置于车体上部的喷杆,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软管及设置在车体上部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喷杆穿过所述插接孔并与软管相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喷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使得所述喷杆高度被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喷杆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在支撑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使得喷杆的高度可被设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举高喷灌机进行喷药,本新型喷杆高度可随意调节,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灌机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喷灌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田及大棚人们大都采用人工背负式的喷药方式对农作物、果树等进行喷药作业。这种喷药方式的弊端是需要喷药操作者背负着沉重的喷药装置在田间行走并完成喷药,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极大,不仅费力,而且喷药覆盖面积小,完成喷药作业的耗时较长,而且其喷药装置中的喷杆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田园管理机的机架上,喷杆的喷药高度被限定,不能随意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劳动强度、随意调节喷杆高度的喷灌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喷灌机,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的车轮、设置在车体后端的扶手、设置于车体内的水箱以及设置于车体上部的喷杆,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软管及设置在车体上部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喷杆穿过所述插接孔并与软管相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喷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使得所述喷杆高度被限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径向设置在所述喷杆外壁面上的凸肋,所述凸肋的截面为三角形,该凸肋包括斜面区及底平面区,所述斜面区朝向斜上方,所述第二限位件支撑在底平面区;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滑轨、滑块及复位弹簧;所述滑轨延伸至所述插接孔处,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凸肋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凸肋为沿喷杆外壁面周向设置地一圈。进一步地,所述凸肋为间隔均设于所述喷杆外壁面上的两段。进一步地,所述凸肋为间隔均设于所述喷杆外壁面上的两段,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喷杆插接在腰形孔内并通过滑块顶压所述喷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喷灌车在喷杆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在支撑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使得喷杆的高度可被设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举高喷灌机进行喷药,本新型喷杆高度可随意调节,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喷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喷灌机的左视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标号说明:1、车体;11、车轮;12、水箱;13、扶手;14、支撑板;15、插接孔;2、喷杆;21、凸肋;22、斜面区;23、底平面区;3、软管;4、第二限位件;41、滑轨;42、滑块;43、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喷杆2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在支撑板14上设置第二限位件4,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4配合使得喷杆2的高度可被限定,本新型大大减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喷灌机,包括车体1、设置于车体I底部的车轮11、设置在车体I后端的扶手13、设置于车体I内的水箱12以及设置于车体I上部的喷杆2,还包括设置在车体I内的软管3及设置在车体I上部有支撑板14 ;所述支撑板14上设置有插接孔15,所述喷杆2穿过所述插接孔15并与软管3相连接,所述软管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12,所述喷杆2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板14上设置第二限位件4,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4配合使得所述喷杆2高度被限定。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喷灌车在喷杆2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在支撑板14上设置第二限位件4,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4配合使得喷杆2的高度可被设定,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举高喷灌机进行喷药,本新型喷杆2高度可随意调节,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径向设置在所述喷杆2外壁面上的凸肋21,所述凸肋21的截面为三角形,该凸肋21包括斜面区22及底平面区23,所述斜面区22朝向斜上方,所述第二限位件4支撑在底平面区23 ;所述第二限位件4包括滑轨41、滑块42及复位弹簧43 ;所述滑轨41延伸至所述插接孔15处,所述滑块42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43另一端与凸肋21相适配。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朝复位弹簧43方向沿滑轨41滑动滑块42,使得喷杆2可在插接孔15内自由活动,向上抽出一段喷杆2后放开滑块42,滑块42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顶压住喷杆2上的凸肋21,使凸肋21通过底平面区23支撑在滑块42上,从而起到限制喷杆2高度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凸肋21为沿喷杆2外壁面周向设置地一圈。由上述描述可知,凸肋21设置成沿喷杆2外壁面周向设置的不间断的一圈,使使得喷杆2的喷洒角度任意可调,便于田间、果园及大棚的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凸肋21为间隔均设于喷杆2外壁面上的两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肋21为间隔均设于所述喷杆2外壁面上的两段,所述支撑板14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喷杆2插接在腰形孔内并通过滑块42顶压所述喷杆2。由上述描述可知,喷杆2在调节后通过稍微转动,使得凸肋21可支撑于腰形孔的两侧,之后通过滑块42顶压喷杆2即可实现限位。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本实施例喷灌机,包括车体1、设置于车体I底部的车轮11、设置在车体I后端的扶手13、设置于车体I内的水箱12以及设置于车体I上部的喷杆2,还包括设置在车体I内的软管3及设置在车体I上部有支撑板14 ;所述支撑板14上设置有插接孔15,所述喷杆2穿过所述插接孔15并与软管3相连接,所述软管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12,所述喷杆2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板14上设置第二限位件4,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4配合使得所述喷杆2高度被限定,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径向设置在所述喷杆2外壁面上的凸肋21,所述凸肋21的截面为三角形,该凸肋21包括斜面区22及底平面区23,所述斜面区22朝向斜上方,所述第二限位件4支撑在底平面区23 ;所述第二限位件4包括滑轨41、滑块42及复位弹簧43 ;所述滑轨41延伸至所述插接孔15处,所述滑块42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43另一端与凸肋21相适配,所述凸肋21为沿喷杆2外壁面周向设置地一圈。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凸肋21为间隔均设于所述喷杆2外壁面上的两段,所述支撑板14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喷杆2插接在腰形孔内并通过滑块42顶压所述喷杆2。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喷灌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喷灌机,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的车轮、设置在车体后端的扶手、设置于车体内的水箱以及设置于车体上部的喷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软管及设置在车体上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喷杆穿过所述插接孔并与软管相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喷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使得所述喷杆高度被限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径向设置在所述喷杆外壁面上的凸肋,所述凸肋的截面为三角形,该凸肋包括斜面区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灌机,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底部的车轮、设置在车体后端的扶手、设置于车体内的水箱以及设置于车体上部的喷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软管及设置在车体上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喷杆穿过所述插接孔并与软管相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水箱,所述喷杆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配合使得所述喷杆高度被限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宜轩,
申请(专利权)人:邵武嘉德综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