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1250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胞个数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20%、颗石藻20%-25%、球等鞭金藻5%-10%、雨生红球藻15%-20%、蛋白核小球藻25%-30%和亚心形扁藻10%-15%,且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生产方法如下:(1)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藻种分别进行培养,获得培养密度为1×109-5×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2)将微藻藻液按细胞个数比例配制成微藻复合活体饵料,获得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本申请将多种微藻细胞制成复合活体饵料,营养均衡,可有效提高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并降低其发病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藻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 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牡蛎、贻贝、蛤和扇贝等经济贝类的增养殖在世界渔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 大,业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产业中的支柱之一。微藻作为贝类幼苗的最佳饵料,是贝类育苗 的唯一合适食物源。 近年来,随着各国水产养殖业的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微藻饵料生产技术发展 迅速,微藻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的应用与开发得到迅速发展,微藻饵料在水产饲料中所占的 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贝类苗种与养殖生产过程中,微藻的作用主要有三种类型:(1)经过特 殊处理浓缩或高密度培养的微藻细胞直接作为贝类等幼苗的活鲜饵料;(2)以微藻原粉的 形式作为高级饲料添加剂,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不同微藻营养成分的组成研发 专用的微藻饵料;(3)利用"微藻一浮游动物"食物链的生态系统原理,利用不同营养类型 的微藻培养轮虫、卤虫等原生动物,进而开发高档间接饵料。评价微藻饵料效果的方法,主 要是将微藻直接作饵料进行投喂试验,比较贝类的成活率和发病率;分析研宄微藻的生化 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比例,与贝类的营养需要进行对照;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比较全 面客观地分析研宄各种微藻的饵料效果。 目前,美国开发的Aguaro微藻饵料利用不同微藻的比例配制,可满足不同养殖品 种的需求;英国的CellSystem公司开发出富含EPA或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微藻饲料; 日本开发出多种浓缩微藻饵料,可根据鱼、虾、蟹、贝类等的不同需要进行批量生产。但由于 微藻所特有的生长特性导致其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仍然很低,到目前为止,只有开放 式培养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比较成功,已经放大到中国台湾的18万m2 (生产小球藻)和墨 西哥城生产螺旋藻的20万m2,乃至大到澳大利亚西部生物技术公司的50公顷。但开放系 统普遍存在着生长参数难以控制,培养环境不稳定;容易被污染,很难实现无菌培养,产率 较低等缺点,只能用于螺旋藻,小球藻及盐藻等少数能耐受极端环境生长的微藻培养;对 角毛藻、金藻等经济藻类的大规模培养很难适用,使微藻饵料制品的开发和市场化进程受 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廉的用于贝 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及其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胞个数 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 -20% )、颗石藻(20% -25% )、球等鞭金 藻(5% -10% )、雨生红球藻(15% -20% )、蛋白核小球藻(25% -30% )和亚心形扁藻 (10 % -15 % ),且总密度为IX105-5XIO5个细胞/mL。 -种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藻种选择: 根据贝类幼苗的营养需求,选择微藻藻种为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 生红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所述的贝类幼苗为太平洋牡蛎幼苗(眼点幼虫 期); ⑵微藻培养: 利用光生物反应器(ZL201220434882. 9)对步骤(1)中选择的藻种分别进行培养, 获得密度为IX109-5X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3)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配制: 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按细胞个数比例进行配制成用于贝类幼苗的、总 密度为IX105-5X105个细胞/mL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微藻复合活体饵料配方如下所 示:【主权项】1. 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 胞个数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 -20%、颗石藻20% -25%、球等鞭金藻 5% -10%、雨生红球藻15% -20%、蛋白核小球藻25% -30%和亚心形扁藻10% -15%,且 总密度为1 X 105-5 X 105个细胞/mL。2.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 (1) 藻种选择: 根据贝类幼苗的营养需求,选择微藻藻种为牟氏角毛藻、颗石藻、球等鞭金藻、雨生红 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2) 微藻培养: 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对步骤(1)中选择的藻种分别进行培养,获得密度为 1 X 109-5 X 101(|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 (3) 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配制: 将步骤(2)中获得的微藻藻液,按以下细胞个数比例百分数配制成总密度为 1 X 105-5 X 105个细胞/mL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将步骤(3)中获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按照0. 1-0. 3L/m1养殖水体的投喂密度投喂贝 类幼苗。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贝类幼苗为太平洋牡蛎幼苗,生长期为眼点幼虫期。【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胞个数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20%、颗石藻20%-25%、球等鞭金藻5%-10%、雨生红球藻15%-20%、蛋白核小球藻25%-30%和亚心形扁藻10%-15%,且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生产方法如下:(1)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藻种分别进行培养,获得培养密度为1×109-5×1010个细胞/mL的微藻藻液;(2)将微藻藻液按细胞个数比例配制成微藻复合活体饵料,获得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本申请将多种微藻细胞制成复合活体饵料,营养均衡,可有效提高贝类幼苗的成活率,并降低其发病率。【IPC分类】A23K1-14, A23K1-18【公开号】CN104799082【申请号】CN201510184003【专利技术人】邓祥元, 高坤, 成婕, 胡小丽 【申请人】江苏科技大学【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4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贝类育苗的微藻复合活体饵料,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微藻藻种经培养后按细胞个数比例混合的微藻藻液组成:牟氏角毛藻15%‑20%、颗石藻20%‑25%、球等鞭金藻5%‑10%、雨生红球藻15%‑20%、蛋白核小球藻25%‑30%和亚心形扁藻10%‑15%,且总密度为1×105‑5×105个细胞/m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祥元高坤成婕胡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