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盖设于壳体上的触摸屏,设于壳体内并与触摸屏相对的电路板、设于电路板上的控制器及设于电路板与触摸屏之间的振动机构,振动机构包括振动件,振动件、电路板及触摸屏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振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基片、弹性臂以及顶片,基片及顶片分别由弹性臂的两端弯折形成,基片连接并抵持于电路板上,顶片抵持于触摸屏上,振动件固持于顶片背离触摸屏的一侧,当触摸屏被触摸时,控制器能够控制振动件发生振动,振动件迫使顶片带动触摸屏发生跟随振动,使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增大触摸屏的振动幅度。上述电子装置够在产生强烈震动的同时省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振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振动机构的电子装置及其振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逐渐普及。为对用户的触摸命令或系统命令进行反馈,通常电子装置会在其内部设置振动机构。当用户触摸电子装置的屏幕或电子装置响应某种功能(如来电或短信等)时,振动机构发生振动,并将该振动通过触摸屏传递给用户,以使用户收到触觉反馈,以提高使用体验或查收电子装置的通知信息。上述电子装置的振动机构通常包括振动电机,该振动电机设于该电子装置壳体内,并刚性固定于该触摸屏上或该壳体上。并且,该电子装置允许用户自行设定该振动电机的振动强度,如对命令的反馈为强振动或弱振动等。但是,由于该振动电机与该触摸屏或该壳体之间的连接为刚性连接,其发生的振动在传递过程中会衰减,导致最终通过该触摸屏传递给用户的震感不强烈,使用户体验不佳,或难以察觉到电子装置的振动,以致错过重要通知信息。若需防止以上情况发生,用户通常会将电子装置中振动电机的振动强度设定为强振动。但是,振动电机产生相对较为强烈的振动,需要增大输出功率,必然需要消耗更多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产生强烈震动的同时省电的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振动机构。一种振动机构,用于产生并传递振动,其包括振动件,该振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片、弹性臂以及基片,该顶片及该基片分别由该弹性臂的两端弯折形成,该顶片包括安装部以及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于该安装部两侧的两个夹持部,该振动件固持于两个该夹持部之间,该安装部抵持于待振动物件上,该基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部、连接部以及承载部,该定位部形成于该弹性臂的一端,且大致平行于该顶片,该定位部用于将该弹性件定位于使用场所中,该连接部形成于该定位部远离该弹性臂的一端且朝向该顶片延伸,该承载部形成于该连接部靠近该顶片的一端,并大致平行于该顶片,当该顶片受到朝向该承载部的压力时,该振动件抵靠于该承载部上,当该振动件产生振动时,其迫使该顶片发生跟随振动,使该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增大该振动件的振动幅度并将振动传递至该待振动物件。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盖设于该壳体上的触摸屏,设于该壳体内并与该触摸屏相对的电路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控制器及设于该电路板与该触摸屏之间的振动机构,该振动机构包括振动件,该振动件、该电路板及该触摸屏分别与该控制器电性连接,该振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基片、弹性臂以及顶片,该基片及该顶片分别由该弹性臂的两端弯折形成,该顶片包括安装部以及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于该安装部两侧的两个夹持部,该振动件固持于两个该夹持部之间,该安装部抵持于该触摸屏上,该基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部、连接部以及承载部,该定位部形成于该弹性臂的一端,该定位部的两侧背离该顶片弯折形成有两个限位部,该电路板上对应两个该限位部形成两个限位槽,两个该限位部分别穿设于两个该限位槽,该连接部形成于该定位部远离该弹性臂的一端且朝向该顶片延伸,该承载部形成于该连接部靠近该顶片的一端,并大致平行于该顶片,当该顶片受到朝向该承载部的压力时,该振动件抵靠于该承载部上,当该触摸屏被触摸时,该控制器能够控制该振动件发生振动,该振动件迫使该顶片带动该触摸屏发生跟随振动,使该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增大该触摸屏的振动幅度。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中,由于弹性件整体具有弹性,振动件固持于顶片上,其发生的振动迫使顶片产生振动,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使得顶片的振动幅度变大,再将振动回传至振动件,因此,振动件产生的振动通过放大后,通过触摸屏传递给用户,使得电子装置的震感强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的振动机构中,其振动件发生的弱振动能够通过弹性件放大成为强振动并传递给用户,而不需通过增大电力输入来增大振动件的振动幅度,节省了电子装置的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电子装置的振动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振动机构的弹性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0、盖设于壳体10上的触摸屏20,设于壳体10内并与触摸屏20相对的电路板30、设于电路板30上的控制器40及设置于电路板30与触摸屏20之间的振动机构60。触摸屏20、电路板30及振动机构60分别和控制器4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为触控式车载控制器。当用户通过触摸触摸屏20向电子装置100输入命令时,控制器40会控制振动机构60发生振动,振动机构60通过触摸屏20将振动传递给用户,以使用户收到触觉反馈。壳体10组成电子装置100的主体部分,其用于收容电子装置100的内部构件(图未示)。壳体10包括一个开口102。触摸屏20大致呈矩形板状,其盖设在壳体10的开口102上,与壳体10围成一个封闭的收容腔202。触摸屏20背离收容腔202的一侧设置有触摸控制键(图未示),触摸控制键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命令。电路板30大致呈矩形板状,其收容于收容腔202内,并固定于壳体10的底部且与触摸屏20相对。电路板30上设置有螺纹孔301,并邻近螺纹孔301贯通开设有限位槽303。螺纹孔301用于与螺钉等紧固件相螺接,以固定振动机构60的部分结构。限位槽303大致为狭长的矩形槽,其用于与振动机构60中的部分结构相卡持以对其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3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槽303相互平行设置。控制器40设置在电路板30上,其与触摸屏20、电路板30及振动机构60均电性连接,用以接收用户的触控命令,并控制振动机构60作出相应反馈动作。当触摸屏20感受到用户输入命令时,将该命令传递至控制器40中,控制器40控制振动机构60振动,从而将振动通过触摸屏反馈给用户。请同时参阅图4,振动机构60包括弹性件62及固持于弹性件62上的振动件64。弹性件62大致呈不规则弯折的薄片状,其整体具有弹性。弹性件62设置于触摸屏20与电路板30之间,一侧抵持电路板30,另一侧抵持触摸屏20。装配状态下,弹性件62受到压缩。弹性件62包括基片621、形成于基片621一端的弹性臂623以及形成于弹性臂623远离基片621一端的顶片625。基片621大致呈“弓”型弯折片状,其邻近螺纹孔301固定设置在电路板30上。基片621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6211、支撑部6213、承载部6215、连接部6217以及定位部6218。固定部6211大致呈矩形片状,其层叠于电路板30上。固定部6211的一端贯通开设有安装孔6212,以容螺钉等紧固件穿设并与电路板30的螺纹孔301螺接,从而将固定部6211固定在电路板30上。支撑部6213形成于固定部6211远离安装孔6212的一端,并朝向背离电路板30的方向延伸。承载部6215由支撑部6213远离电路板30的一端弯折形成,并朝向背离固定部6211的方向延伸,且大致平行于电路板30。承载部6215用于承载振动件64。连接部6217由承载部6215远离支撑部6213的一端朝向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机构,用于产生并传递振动,其包括振动件,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片、弹性臂以及基片,该顶片及该基片分别由该弹性臂的两端弯折形成,该顶片用于抵持待振动物件,该振动件固持于该顶片背离该待振动物件的一侧,当该振动件产生振动时,其迫使该顶片发生跟随振动,使该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增大该振动件的振动幅度并将振动传递至该待振动物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机构,用于产生并传递振动,其包括振动件,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片、弹性臂以及基片,该顶片及该基片分别由该弹性臂的两端弯折形成,该顶片包括安装部以及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于该安装部两侧的两个夹持部,该振动件固持于两个该夹持部之间,该安装部抵持于待振动物件上,该基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定位部、连接部以及承载部,该定位部形成于该弹性臂的一端,且大致平行于该顶片,该定位部用于将该弹性件定位于使用场所中,该连接部形成于该定位部远离该弹性臂的一端且朝向该顶片延伸,该承载部形成于该连接部靠近该顶片的一端,并大致平行于该顶片,当该顶片受到朝向该承载部的压力时,该振动件抵靠于该承载部上,当该振动件产生振动时,其迫使该顶片发生跟随振动,使该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增大该振动件的振动幅度并将振动传递至该待振动物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该夹持部均于远离该安装部的一端朝向彼此弯折凸伸形成有夹持端,两个该夹持端相互配合以夹紧该振动件,该顶片还包括两个限位端,两个该限位端分别邻近该夹持部的两端,该振动件固持于两个该夹持部及两个该限位端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顶片及该基片大致平行且朝向弹性臂的同一侧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基片还包括支撑部及固定部,该支撑部形成于该承载部远离该连接部的一端且朝向该定位部延伸,该固定部形成于该支撑部远离该承载部的一端,且大致平行于该顶片,该固定部用于将该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杨松龄,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