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日光温室,包括外棚架,内棚架,保温被,内蓄热墙体,反光幕,种植区,食用菌培养区,养殖区,沼气池,侧蓄热墙体和内蓄热柱。保温被处于外棚架和内棚架之间。凹凸形内蓄热墙体设置在内棚架内部的中间位置。反光幕设在凹凸形内蓄热墙体两侧,侧蓄热墙体设在内棚架的两端。食用菌培养区、养殖区处于凹凸形内蓄热墙体北侧,侧蓄热墙体的外侧地下设有沼气池。内蓄热柱处于内棚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约土地,完全颠覆现有大棚的结构,保温蓄热效果更好,蓄热墙体不作为承重墙,而作为休耕土壤,有效实现了温室土壤的休耕轮作,植物秸秆、食用菌培养基、禽蓄粪便投入沼气池,在有效利用空间的同时,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尤其是一种生态型日光温室。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日光温室大棚都是墙体处于北侧,透明薄膜处于南侧,这样相邻的大棚间就需要有一定的距离采光区,以防止挡光。而且目前的大棚蓄热能力不强,在晚间或光照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需要额外的热能装置,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全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生态型日光温室,包括外棚架,内棚架,保温被,蓄热墙体、种植区、内蓄热柱和沼气池。保温被处于外棚架和内棚架之间。侧蓄热墙体设在内棚架的两端。种植区处于两道侧蓄热墙体之间。沼气池处于侧蓄热墙体的外侧地下。内蓄热柱处于种植区内。生态型日光温室,包括外棚架,内棚架,保温被,蓄热墙体,反光幕,食用菌培养区,养殖区,沼气池,侧蓄热墙体和内蓄热柱。保温被处于外棚架和内棚架之间。凹凸形蓄热墙体设置在内棚架内部的中间位置。反光幕设在凹凸形蓄热墙体两侧,侧蓄热墙体设在内棚架的两端。食用菌培养区或养殖区处于凹凸形蓄热墙体北侧,侧蓄热墙体的外侧地下设有沼气池。内蓄热柱处于内棚架的内部。优选的,在种植区设有凹凸形蓄热墙体。优选的,在外棚架外面设有遮阳网。优选的,在外棚架外面设有塑料薄膜。优选的,在外棚架外面设有保温被。优选的,所述凹凸形蓄热墙体上设有对流孔。 优选的,在种植区内设有阶梯形蓄热墙。优选的,所述凹凸形蓄热墙体顶端为凹凸形。优选的,在种植区内设有反光幕。优选的,在凹凸形蓄热墙体的北侧受光区设有反光幕。优选的,在凹凸形蓄热墙体的北侧设有养殖区。优选的,在凹凸形蓄热墙体的北侧设有遮阳棚。本技术结构简单,节约土地,完全颠覆现有大棚的结构,保温蓄热效果更好,蓄热墙体不作为承重墙,而作为休耕土壤,有效实现了温室土壤的休耕轮作,植物秸杆、食用菌培养基、禽蓄粪便投入沼气池,在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同时,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种植型生态日光温室,这种温室适合在南方温度较高的地区使用,包括外棚架1,内棚架2,保温被3,种植区4,侧蓄热墙体5,阶梯形蓄热墙11和沼气池10。保温被3处于外棚架I和内棚架2之间。侧蓄热墙体5设在内棚架2的两端。种植区4处于两道侧蓄热墙体5之间。沼气池10处于侧蓄热墙体5的外侧。内蓄热柱8和阶梯形蓄热墙11处于种植区4内,可以补充热量的不足。保温被3处于外棚架I和内棚架2之间,保温被为无接缝一体结构,保温效果更好。在棚外、外棚架I和内棚架2之间、温室内设有多个探头,智能控制保温被3升降,有效避免棚膜结霜、结雾、滴水现象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透光蓄热效果,减少作物病害。棉被重量更轻,更有利于实施智能化自动控制。双层棚膜的风速风温缓冲效应更有利于实现智能化自动通风管理,智能化遮阳控温。作物秸杆进入到沼气池内,沼气可以给温室供热和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沼渣、沼液作为肥料使用。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种养殖一体型生态日光温室,这种温室适合与北方较寒冷的地区,其结构跟实施例1相似,只是在种植区内4’设置了与侧蓄热墙体5’垂直的凹凸形蓄热墙体7、反光幕6。反光幕6通过反射阳光可以对地面和凹凸形蓄热墙体7进行加热。凹凸形蓄热墙体7的南侧为种植区内4’,北侧为养殖区9,在养殖区9内可以养殖家禽或牲畜,产生的粪便和作物秸杆进入到沼气池内,沼气可以给温室供热和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沼渣、沼液作为肥料使用。阶梯形蓄热墙11设计成阶梯形状和凹凸形状,以增大受热和放热面积。实施例3如图5所示:菇菜同作型生态日光温室,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凹凸形蓄热墙体的北侧加装遮阳棚18,在遮阳棚18的下面形成一个食用菌培养区,替代了原来的养殖区。食用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气肥,产生的热量提高了棚室的夜间温度。食用菌培养基和作物秸杆进入到沼气池内,沼气可以给温室供热和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沼渣、沼液作为肥料使用。【主权项】1.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棚架,内棚架,保温被,蓄热墙体、种植区和沼气池;保温被处于外棚架和内棚架之间,侧蓄热墙体设在内棚架的两端,种植区处于两道侧蓄热墙体之间,沼气池处于侧蓄热墙体的外侧地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外棚架外面设有遮阳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外棚架外面设有塑料薄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外棚架外面设有保温被。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种植区内设有内蓄热柱。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种植区内设有南北向的阶梯形蓄热墙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形蓄热墙体向光面为阶梯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种植区内设有凹凸形蓄热墙体,还设有东西向的多层反光幕。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凹凸形蓄热墙体上设有对流孔。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在凹凸形蓄热墙体北侧设有遮阳棚。【专利摘要】生态型日光温室,包括外棚架,内棚架,保温被,内蓄热墙体,反光幕,种植区,食用菌培养区,养殖区,沼气池,侧蓄热墙体和内蓄热柱。保温被处于外棚架和内棚架之间。凹凸形内蓄热墙体设置在内棚架内部的中间位置。反光幕设在凹凸形内蓄热墙体两侧,侧蓄热墙体设在内棚架的两端。食用菌培养区、养殖区处于凹凸形内蓄热墙体北侧,侧蓄热墙体的外侧地下设有沼气池。内蓄热柱处于内棚架的内部。本技术结构简单,节约土地,完全颠覆现有大棚的结构,保温蓄热效果更好,蓄热墙体不作为承重墙,而作为休耕土壤,有效实现了温室土壤的休耕轮作,植物秸秆、食用菌培养基、禽蓄粪便投入沼气池,在有效利用空间的同时,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节能、环保。【IPC分类】A01G9-24, A01G9-14【公开号】CN204498936【申请号】CN201520138507【专利技术人】邵岐祥, 程玉琳, 于洪军, 王秀芝, 齐红艳 【申请人】邵岐祥【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3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态型日光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棚架,内棚架,保温被,蓄热墙体、种植区和沼气池;保温被处于外棚架和内棚架之间,侧蓄热墙体设在内棚架的两端,种植区处于两道侧蓄热墙体之间,沼气池处于侧蓄热墙体的外侧地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岐祥,程玉琳,于洪军,王秀芝,齐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邵岐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