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468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1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包括后悬置、后悬置左支架和后悬置右支架,后悬置包括悬置上板、悬置下板、橡胶减振垫,悬置下板的中部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面,悬置上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正对凹陷面的沉头孔,且沉头孔内装有橡胶减振套,橡胶减振套内装有金属套管,铆钉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垫片、金属套管、悬置下板和第二垫片后结合铆钉帽将悬置上板与悬置下板紧固在一起,金属套管的下端抵在悬置下板上,金属套管的上端抵在第一垫片上,且第一垫片与橡胶减振套之间留有间隙。通过优化后悬置总成结构,解决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解耦问题,降低发动机运行抖动对车内的影响,提升整车NVH性能,提高后悬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悬置结构,具体涉及发动机后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通常由后悬置和后悬置支架组成。后悬置通常包括悬置上板、悬置下板和橡胶减振垫,悬置上板用于与后悬置支架相连,悬置下板用于与车架相连,橡胶减振垫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与悬置下板之间,起到减振的作用。悬置上板、悬置下板均为冲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结构限制,无法很好地对发动机振动进行解耦,导致发动机抖动,且振动过大引起车身其它部件共振,车内振动明显,噪声大。而后悬置支架通常为冲压成型的“U”形架,安装时无法满足变速器与整车搭载的边界条件,后悬置支架模态较低,无法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导致共振而影响后悬置的寿命,无法满足NVH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通过优化后悬置总成的结构,通过优化后悬置的结构,解决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解耦问题,降低发动机运行抖动对车内的影响;通过优化后悬置支架的结构,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共振,提高后悬置的使用寿命,满足发动机支架模态要求,以及变速器与整车的搭载边界要求。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包括后悬置(A)、后悬置左支架(B)和后悬置右支架(C),所述后悬置(A)为左右对称件,包括悬置上板(I)、悬置下板(2)、以及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I)与悬置下板(2)之间的橡胶减振垫(3),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下板(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面(2a),悬置上板(I)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正对凹陷面(2a)的沉头孔(lb),且沉头孔(Ib)内装有橡胶减振套(4),橡胶减振套⑷内装有金属套管(5),铆钉(6)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垫片(7)、金属套管(5)、悬置下板(2)和第二垫片(8)后结合铆钉帽(9)将悬置上板(I)与悬置下板(2)紧固在一起,所述金属套管(5)的下端抵在悬置下板(2)上,金属套管(5)的上端抵在第一垫片(7)上,且第一垫片(7)与橡胶减振套(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后悬置左、右支架(B、C)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且两者的结构一致,由矩形底板(11)、一中立板(12)和两侧立板(13)围成,整体呈簸箕形,所述后悬置左支架(B)的矩形底板(11)与悬置上板(I)的左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后悬置右支架(C)的矩形底板(11)与悬置上板(I)的右部也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中立板(12)上设置有两个变速器安装孔(12a)用于与发动机变速器相连,悬置下板(2)上设置有两颗紧固螺钉(10)用于与车架相连。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悬置上板(I)为铝铸造件,悬置下板(2)为冲压件,所述悬置上板(I)的左、中、右部分别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减重槽(Ia),使悬置上板(I)在任一位置处的壁厚基本一致,悬置上板(I)底面的左、右两端均为向上的斜平面,所述悬置下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与悬置上板(I)斜平面对应的另一斜平面,且悬置下板(2)的左右端头与悬置下板(2)的上平面焊接固定,所述橡胶减振垫(3)正好位于两个对应的斜平面之间。以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共振,提尚后悬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每个后悬置左、右支架(B、C)上的两个变速器安装孔(12a)纵向错开设置,所述两侧立板(13)的宽度由底部向顶部逐渐缩小,两个所述侧立板(13)的根部设置有工艺缺口(14),所述中立板(12)的顶端中部高于顶端两侧的高度,中立板(12)的顶端两侧与两侧立板(13)的顶端齐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套管、铆钉、铆钉帽、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共同组成Z向限位结构,悬置上板相对悬置下板仅能在规定的间隙范围内上下移动,从而防止悬置上板相对悬置下板过度上下窜动所导致的发动机抖动问题,很好地起到了隔振、限位作用;更好地用于连接发动机变速器和车架,降低发动机运行时传递到车架的振动,避免车辆运动时对发动机与机舱其它部件的动干涉。在悬置上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沉头孔,是为了避免铆钉端头外露而引起干涉;悬置下板的中部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面,可缩短铆钉的长度,提高悬置下板的强度,保证安装的可靠性。(2)采用结构相同的后悬置左支架和后悬置右支架构成后悬置总成,相比传统的整体式“U”形架,能更好地连接发动机与悬置,支架的模态设计能有效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避免因支架共振导致NVH性能恶化,从而延长后悬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后悬置左支架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后悬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主要由后悬置A、后悬置左支架B和后悬置右支架C组成,后悬置左支架B和后悬置右支架C结构一致。结合图3—图4所示,后悬置主要由悬置上板1、悬置下板2、橡胶减振垫3、橡胶减振套4、金属套管5、铆钉6、第一垫片7、第二垫片8、铆钉帽9、紧固螺钉10等组成,整体为左右对称件。悬置上板I用于与后悬置左支架B和后悬置右支架C相连,悬置下板2用于与车架相连,橡胶减振垫3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I与悬置下板2之间。悬置下板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面2a,悬置上板I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正对凹陷面2a的沉头孔lb,且沉头孔Ib内装有橡胶减振套4,橡胶减振套4内装有金属套管5。铆钉6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垫片7、金属套管5、悬置下板2和第二垫片8后结合铆钉帽9将悬置上板I与悬置下板2紧固在一起。金属套管5的下端抵在悬置下板2上,金属套管5的上端抵在第一垫片7上,且第一垫片7与橡胶减振套4之间留有间隙,使悬置上板I相对悬置下板2在Z向有一定的位移量,悬置下板2上设置有两颗紧固螺钉10用于与车架相连。最好是,悬置上板I为铝铸造件,悬置下板2为冲压件。悬置上板I的左、中、右部分别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减重槽la,使悬置上板I在任一位置处的壁厚基本一致,为镂空的框架结构。悬置上板I底面的左、右两端均为向上的斜平面,悬置下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后再向内折弯,形成与悬置上板I斜平面对应的另一斜平面,且悬置下板2的左右端头与悬置下板2的上平面焊接固定。橡胶减振垫3正好位于两个对应的斜平面之间。如图2所示,后悬置左支架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由矩形底板11、一中立板12和两侧立板13围成,整体呈簸箕形。矩形底板11上设置有两个后悬置安装孔Ila用于与后悬置相连,中立板12上设置有两个变速器安装孔12a用于与发动机变速器相连,结合图1所示,后悬置左支架B的矩形底板11与悬置上板I的左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后悬置右支架C的矩形底板11与悬置上板I的右部也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中立板12上设置有两个变速器安装孔12a用于与发动机变速器相连。最好是,每个后悬置左、右支架B、C上的两个变速器安装孔12a纵向错开设置,两侧立板13的宽度由底部向顶部逐渐缩小,两个侧立板13的根部设置有工艺缺口 14,中立板12的顶端中部高于顶端两侧的高度,中立板12的顶端两侧与两侧立板13的顶端齐平。【主权项】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包括后悬置(A)、后悬置左支架(B)和后悬置右支架(C),所述后悬置(A)为左右对称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包括后悬置(A)、后悬置左支架(B)和后悬置右支架(C),所述后悬置(A)为左右对称件,包括悬置上板(1)、悬置下板(2)、以及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1)与悬置下板(2)之间的橡胶减振垫(3),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下板(2)的中部设置有向上的凹陷面(2a),悬置上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正对凹陷面(2a)的沉头孔(1b),且沉头孔(1b)内装有橡胶减振套(4),橡胶减振套(4)内装有金属套管(5),铆钉(6)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垫片(7)、金属套管(5)、悬置下板(2)和第二垫片(8)后结合铆钉帽(9)将悬置上板(1)与悬置下板(2)紧固在一起,所述金属套管(5)的下端抵在悬置下板(2)上,金属套管(5)的上端抵在第一垫片(7)上,且第一垫片(7)与橡胶减振套(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后悬置左、右支架(B、C)均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且两者的结构一致,由矩形底板(11)、一中立板(12)和两侧立板(13)围成,整体呈簸箕形,所述后悬置左支架(B)的矩形底板(11)与悬置上板(1)的左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后悬置右支架(C)的矩形底板(11)与悬置上板(1)的右部也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中立板(12)上设置有两个变速器安装孔(12a)用于与发动机变速器相连,悬置下板(2)上设置有两颗紧固螺钉(10)用于与车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天明延虎和艳萍张志义苏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