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涉及稠油的石油开采辅助装置领域,包括壳体、原油进口、原油出口、加热管、旋流片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旋流片由均构成一个螺旋周期的开孔段和无开孔段一一间隔排列构成,所述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流板,所述搅流板的一端固定在加热管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接触,所述加热管的中心轴在所述搅流板所在的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的若干通孔和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的若干搅流板,使的油水混合均匀,加热管对原油的加热均匀,从而提高稠油的输送效率,并减少原油在管壁的附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辅助装置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粘度高的稠油运输的石油开采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烧热比标准煤高50% )、运输储存方便、燃烧后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较小等优点。从石油中提炼的燃料油是运输工具、电站锅炉、冶金工业和建筑材料工业各种窑炉的主要燃料。以石油为原料的液化气和管道煤气是城市居民生活应用的优质燃料。飞机、坦克、舰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许多国家都把石油列为战略物资。石油开采是将石油被人类利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原油的运输也同样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原油运输至联合站这一环节中,对于稠油或冬季时的原油的运输一直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些原油往往具有较高的粘度,在从井内开采出时,需在井口处加热降粘以便输送到联合站。井口加热运输的是原油和水的混合流体,而流体呈层流状态流动时,流体的液面会发生油水分离的情况,致使流体在加热器内加热不均匀,部分原油加热不充分,不能达到输送要求的温度。另外,原油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会出现加速流出加热装置的现象,导致原油的加热时间变短,亦使原油不能达到输送要求的温度。此外,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加热不充分会有少部分原油附着在加热器管壁上,严重影响加热效率。因此,加热器加热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油水混合均匀,加热均匀,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进而使所有原油都能达到输送要求。经检索,中国专利号:ZL 201410395416.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其包括括防爆接线盒、压力表、保温壳体、加热管、旋流片、原油出口、安全阀、排气阀、防爆控制箱、绝缘电缆、防爆调节功率箱、排垢口和原油进口,防爆控制箱通过绝缘电缆与防爆接线盒相连接,在保温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原油出口,在保温壳体的下端设置原油进口和排垢口,在加热管上设置有旋流片,旋流片上设置有凸起或者凹槽。该申请案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油升温速度快、加热均匀,但是其搅拌效果仍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其可以使油水充分混合,从而实现对原有的快速均匀充分加热。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包括壳体、原油进口、原油出口、加热管、旋流片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旋流片由均构成一个螺旋周期的开孔段和无开孔段一一间隔排列构成,所述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流板,所述搅流板的一端固定在加热管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接触,所述加热管的中心轴在所述搅流板所在的平面上。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流板的数量为2?10个。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通孔孔径为Icm?5cm。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搅流板和旋流片为金属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的若干通孔,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流体可穿过通孔,通孔相当于搅拌器对流体进行搅拌,搅拌效果较在旋流片上设置突起或凹槽的旋流片更好,而且通孔的存在使得开孔段的旋流片的表面积更大,以致原油获得更快的加热速度,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的若干搅流板,搅流板的搅拌作用十分显著,使的油水混合均匀,以致加热管对原油的加热均匀,加热后的原油的粘度大大下降,从而提高稠油的输送效率,并减少原油在管壁的附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D所指区域的加热管和旋流片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的省略去旋流片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包括壳体1、原油进口 2、原油出口 3、加热管4、旋流片5和驱动装置,如现有技术,加热管4可为导热油加热或电加热等,并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原油自原油进口 2进入,经过加热管4和旋流片5最后经原油出口 3出来。其中,旋流片5由均构成一个螺旋周期的开孔段501和无开孔段502 —一间隔排列构成,开孔段的旋流片5上开设有若干孔径为Icm?5cm的圆形的通孔6,在驱动装置使加热管4旋转过程中,流体可穿过通孔6,通孔6相当于搅拌器对流体进行搅拌,搅拌效果较在旋流片5上设置突起或凹槽的旋流片5更好,而且通孔6的存在使得开孔段的旋流片5的表面积更大,以致原油获得更快的加热速度;加热管4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流板7,搅流板7的一端固定在加热管4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I内壁接触,加热管4的中心轴在所述搅流板7所在的平面上,搅流板7的搅拌作用十分显著,使的油水混合均匀,以致加热管4对原油的加热均匀,上述搅流板7的数量优选为为2?10个;另外,上述搅流板7和旋流片5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材质,便于传热。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包括壳体、原油进口、原油出口、加热管、旋流片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片由均构成一个螺旋周期的开孔段和无开孔段一一间隔排列构成,所述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流板,所述搅流板的一端固定在加热管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接触,所述加热管的中心轴在所述搅流板所在的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流板的数量为2?10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孔径为Icm ?5cm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流板和旋流片为金属材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涉及稠油的石油开采辅助装置领域,包括壳体、原油进口、原油出口、加热管、旋流片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的旋流片由均构成一个螺旋周期的开孔段和无开孔段一一间隔排列构成,所述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流板,所述搅流板的一端固定在加热管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接触,所述加热管的中心轴在所述搅流板所在的平面上。本技术通过在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的若干通孔和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的若干搅流板,使的油水混合均匀,加热管对原油的加热均匀,从而提高稠油的输送效率,并减少原油在管壁的附着。【IPC分类】F17D1-18【公开号】CN204512957【申请号】CN201520004555【专利技术人】赵桂萍, 孙建勇, 李兆寒, 丁永红, 李国建, 李新源, 宫敏, 崔艳艳, 阚立光, 顾爱玲, 李美英 【申请人】赵桂萍【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1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油开采辅助装置,包括壳体、原油进口、原油出口、加热管、旋流片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片由均构成一个螺旋周期的开孔段和无开孔段一一间隔排列构成,所述开孔段的旋流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加热管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流板,所述搅流板的一端固定在加热管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接触,所述加热管的中心轴在所述搅流板所在的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桂萍,孙建勇,李兆寒,丁永红,李国建,李新源,宫敏,崔艳艳,阚立光,顾爱玲,李美英,
申请(专利权)人:赵桂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