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913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在保险杠的下横管上设置有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横管的上方设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中部与箍在车架主梁管(7)外的U形抱箍(4)通过螺栓紧固,该连接管(3)两端分别与形状相同且对称相向的左保险杠(1)和右保险杠(2)的上横管端口相连;所述左保险杠(1)的下横管前端固定有插杆(1a),该插杆(1a)前端插入所述右保险杠(2)的下横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与成车安装和拆卸,保险杠承载能力强、刚度好,撞击时不易变形,安全性能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保险杠。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大多装有保险杠,保险杠可以在摩托车受撞击或侧翻时起支 撑缓冲作用,防止驾驭者的腿被车体砸到,并保护车身不被摔坏,因而摩托车 保险杠要刚度好,不易变形,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目前,弯梁车的保险杠均 为整体式结构,由管材弯形、焊接而成,保险杠的安装是通过安装支耳与车架 上的左右挡风支耳螺栓固定,此种整体式保险杠不但与摩托车安装和拆卸困难, 而且由于左右挡风支耳是焊接在车架上的,左右挡风支耳承载能力差,依靠其 连接的保险杠刚度差,撞击时容易变形,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保险杠,该保险杠便 于装拆、刚度强,撞击时不易变形,安全性能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在保险杠的下横 管上设置有下安装支架,在所述下横管的上方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部 与箍在车架主梁管外的U形抱箍通过螺栓紧固,该连接管两端分别与形状相同 且对称相向的左保险杠和右保险杠的上横管端口相连;所述左保险杠的下横管前端固定有插杆,该插杆前端插入所述右保险杠的下横管内。所述左、右保险杠的上横管端部为縮颈段,该縮颈段插入所述连接管两端, 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插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左保险杠的下横管内,插杆与左保险杠塞焊固定。 所述左保险杠、右保险杠和连接管连接后呈"凹"形。所述左、右保险杠的上横管从挡风板内板的化油器观察孔穿入,通过连接 管和U形抱箍与车架主梁管紧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下支架以及通过螺栓连接的半圆压板,所述下支架由半 圆抱箍和半圆抱箍上设置的支板构成,该支板的外端设有安装孔。本技术由左、右保险杠和连接管组装而成,保险杠的上部通过U形抱 箍与车架主梁管固定,保险杠的下端通过下安装支架与发动机连接,由此保险杠不但便于在成车上安装和拆卸,方便整车运输,还因由车架主梁管直接承力, 受力能力强,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不易变形。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险杠便于与成车安装和拆卸,保险杠承载 能力强、刚度好,撞击时不易变形,安全性能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右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安装在成车上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安装在成车上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左保险杠l、右保险杠2、连接管3、 U形抱箍4、下支架5、半圆压板6和螺栓构成。从图1中可看到,左保险杠l 和右保险杠2形状相同,均为圆管弯形成为具有开口的框架,其上管端位于左、 右保险杠1, 2的上部形成水平的上横管,其下端位于左、右保险杠1, 2的下 端形成水平的下横管。左、右保险杠l, 2对称相向,左保险杠l的上横管和下 横管分别与右保险杠2的上横管和下横管相对,左、右保险杠l, 2的上横管前 端形成较细的縮颈段,縮颈段分别插入连接管3的两端并通过螺栓连接,该连 接管3与箍在车架主梁管7外表面的U形抱箍4通过螺栓紧固,从而将保险杠 的上部固定在车架主梁管7上。在左保险杠1的下横管前端插有插杆la,在下 横管上设有塞焊孔,插杆la与下横管塞焊固定,该插杆la的前端插入右保险 杠2的下横管内,从而使左保险杠1和右保险杠2的下端连接。左、右保险杠1, 2的下横管分别被两下支架5和半圆压板6通过螺栓固定,如图3所示,下支架 5是冲焊件,由半圆抱箍5a和焊接在半圆抱箍5a顶部的支板5b构成,半圆抱 箍5a与半圆压板6合围成抱箍将下横管箍紧,支板5b外端设有安装孔,通过 螺栓与发动机连接,从而将保险杠的下端固定在发动机上。安装本技术时,先将连接管3和U形抱箍4用螺栓连接安装在车架主 梁管7上,然后将两个下支架5固定在发动机上,而左保险杠1、右保险杠2、 半圆压板6和螺栓等可另行包装放在摩托车包装箱内,便于摩托车的整车运输。 如图4所示,继续安装保险杠,将左保险杠1和右保险杠2的上横管分别从挡 风板内板的化油器观察孔8穿过插入连接管3通过螺栓与连接管3固定,然后 将左保险杠1和右保险杠2的下横管对接后通过两个半圆压板6紧固。本实用 新型安装完毕后的正视图如图5所示,此种保险杠安装和拆卸及其方便,保险 杠承载能力强、刚度好,撞击时不易变形,安全性能高。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在保险杠的下横管上设置有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横管的上方设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中部与箍在车架主梁管(7)外的U形抱箍(4)通过螺栓紧固,该连接管(3)两端分别与形状相同且对称相向的左保险杠(1)和右保险杠(2)的上横管端口相连;所述左保险杠(1)的下横管前端固定有插杆(1a),该插杆(1a)前端插入所述右保险杠(2)的下横管内。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 保险杠(1, 2)的上横管端部为縮颈段,该縮颈段插入所述连接管(3)两端, 并通过螺栓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la) 的后端位于所述左保险杠(1)的下横管内,插杆(la)与左保险杠(1)塞焊 固定。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保险 杠(1)、右保险杠(2)和连接管(3)连接后呈"凹"形。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一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 述左、右保险杠(1, 2)的上横管从挡风板内板的化油器观察孔(8)穿入,通 过连接管(3)和U形抱箍(4)与车架主梁管(7)紧固。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 架包括下支架(5)以及通过螺栓连接的半圆压板(6),所述下支架(5)由半 圆抱箍(5a)和半圆抱箍(5a)上设置的支板(5b)构成,该支板(5b)的外 端设有安装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在保险杠的下横管上设置有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横管的上方设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中部与箍在车架主梁管(7)外的U形抱箍(4)通过螺栓紧固,该连接管(3)两端分别与形状相同且对称相向的左保险杠(1)和右保险杠(2)的上横管端口相连;所述左保险杠(1)的下横管前端固定有插杆(1a),该插杆(1a)前端插入所述右保险杠(2)的下横管内。本技术便于与成车安装和拆卸,保险杠承载能力强、刚度好,撞击时不易变形,安全性能高。文档编号B62J27/00GK201186701SQ200820097670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9日专利技术者叶延洪, 益 罗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分体式保险杠,在保险杠的下横管上设置有下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横管的上方设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中部与箍在车架主梁管(7)外的U形抱箍(4)通过螺栓紧固,该连接管(3)两端分别与形状相同且对称相向的左保险杠(1)和右保险杠(2)的上横管端口相连;所述左保险杠(1)的下横管前端固定有插杆(1a),该插杆(1a)前端插入所述右保险杠(2)的下横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益叶延洪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