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灯光和声响控制装置,由蜂鸣电路、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和参控电路组成,并由输入端口与电源、开关KS及四车灯负载的串联回路相并联,参控电路包括三极管T↓[7]、二极管D↓[2]和电阻D↓[8],D↓[2]的一端接输入端口负端,另一端接T↓[7]集电极,T↓[7]基极和发射极分接控制电路中T↓[3]集电极和基极,R↓[8]接在开关电路中T↓[6]发射极;当开关KS拨至某位时,四灯齐亮不闪,蜂鸣器不工作,四灯作示宽显示,以防撞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简单,保持原体积不变。(*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灯光和声响控制装置。现有的摩托车上所用的转弯讯响控制器,在转弯时控制左前灯、左后灯或右前灯、右后灯闪烁,同时蜂鸣电路发出蜂鸣音响,用以警示摩托车正在转弯,并提示驾驶员灯正在工作,转弯后,蜂鸣声又提示驾驶员关闭讯响。但这种讯响控制器缺乏控制车灯示宽的功能,即控制四个车灯都亮而不闪并无蜂鸣声、提示该车存在位置以防被撞的功能,而这一功能对于预防黑暗中车被撞十分有用。实现这一功能的难点在于相关电路的设计要尽量简单,体积要小,要保持原有的讯响控制器的体积不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车灯示宽显示功能且电路简单的摩托车用多功能讯响控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蜂鸣电路、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这三个电路均并联在输入端口的正负二端,外部电源D、开关KS及车灯负载串联后也接在输入端口的正负二端,车灯负载包括左前灯、左后灯、右前灯、右后灯,控制电路由电容C1和C2、三极管T3、电阻R4、R5、R6组成,开关电路由电阻R7、三极管T4、T5、T6组成,本技术的这种摩托车用多功能讯响控制器还包括一个由三极管T7、二极管O2和电阻R8组成的参控电路,其中O2的一端接输入端口的负端,O2的另一端接T7的集电极,T7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和基极,电阻R8串接在三极管T6的发射极和输入端冂之负端之间;该参控电路使得当开关KS拨至某一位置时,车灯负载包括左前灯、左后灯、右前灯、右后灯,此时四灯齐亮而不闪,并使蜂鸣电路不发出蜂鸣声。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车灯负载H1、H2、H3、H4分别为左前灯、左后灯、右前灯、右后灯,开关KS由驾驶员手拨控制,共有0、1、2、3四个位置为四种控制状态;蜂鸣电路由二极管D1、三极管T1和T2、压电振荡蜂鸣器HTD、电阻R1、R2、R3组成。图中虚线框内部分即本技术的结构。图中所标明的正负端即输入端口的正负端插接口。当开关KS拨至0位时,整个电路断电不工作。当开关KS拨至1位时,电源O通过H1和H2引入电源,此时C1充电,起始电源电压加于T3基极及集电极,使T3导通,T4、T5、T6截止,此时,蜂鸣电路在全电压情况下起振,使蜂鸣器HTD发出蜂鸣声;当C1充电到一定程度时,T3由导通向截止过渡,T4基极电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T4、T5、T6均导通,此时左前灯和左后灯H1、H2通过T6而接通并发亮,此时C1通过R6放电,这种放电使T3基极电压提高,提高到一定程度时T3又导通,T3导通时又使T4、T5、T6截止,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使H1和H2不断闪烁,蜂鸣器HTD不断发出蜂鸣声。当开关KS拨至2位时,车灯负载为H3和H4,使右前灯和右后灯不断闪烁,蜂鸣器不断发出蜂鸣声,工作过程和原理同上所述。当开关KS拨至3位时,车灯负载为H1、H2、H3、H4四灯并联接入,开始工作和前述一样,但当T4、T5、T6第一次导通时,由于负载阻抗比原来减小一倍,负载电流比原来增加一倍,流过R8的电流增加一倍,因而R8上的压降增加一倍,即由0.12V增至0.24V,开关管T6的饱和压降约为1伏,则输入端口的正负端电压达1.24V,由于增加了T7,将T4基极电位箝位于1.1V左右,这样就能维持T4继续导通,也就维持了开关管T6继续导通,同时通过T7箝位使T3截止;由于输入端口正负端电压为1.24V;使蜂鸣电路不能工作,无蜂鸣声;T4基极、T3集电极和T7基极相连且被T7箝位其电压为1.1V,使T3截止,维持T6导通,使H1、H2、H3、H4四灯同时发亮,这种状态的稳定使四灯亮而不闪。上述这一功能是讯响控制器新增的,也是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本技术正是利用参控电路,当开关KS置于3位时,四个车灯同时发亮作为示宽显示,其意义在于表示此四灯范围内有摩托车存在,提示行人行车,以防相撞,避免事故发生;这种示宽显示由驾驶员开关选择实现,一般常用于晚上停车时;新增的参控电路十分简单,只包括T7、D2和R8,整个装置仍保持与改进前的体积相等,有利于投入实用。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控电路各元件的参数可采用如下R8为0.1欧,T7采用2S9013型,D2采用1R4148型。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用多功能讯响控制器,包括蜂鸣电路、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这三个电路均并联在输入端口的正负二端,外部电源D、开关KS以及摩托车的左前灯、左后灯、右前灯、右后灯连接后也接在输入端口的正负二端,控制电路由电容C1和C2、三极管T3、电阻R4、R5、R6组成,开关电路由电阻R7、三极管T4、T5、T6组成,其特征在于这种摩托车用多功能讯响控制器还包括一个由三极管T7、二极管D2、电阻R8组成的参控电路,其中D2的一端接输入端口的负端,D2的另一端接T7的集电极,T7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和基极,电阻R8串接在三极管T6的发射极和输入端口之负端之间;该参控电路使得当开关KS拨至某一位置时,摩托车的左前灯、左后灯、右前灯、右后灯四灯亮而不闪,并使蜂鸣电路不发出蜂鸣声。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灯光和声响控制装置,由蜂鸣电路、控制电路、开关电路和参控电路组成,并由输入端口与电源、开关KS及四车灯负载的串联回路相并联,参控电路包括三极管T文档编号B62J6/00GK2222668SQ9523685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涂世忠 申请人:长沙市东区劲松摩托车配件厂, 涂世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用多功能讯响控制器,包括蜂鸣电路、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这三个电路均并联在输入端口的正负二端,外部电源Q、开关KS以及摩托车的左前灯、左后灯、右前灯、右后灯连接后也接在输入端口的正负二端,控制电路由电容C↓[1]和C↓[2]、三极管T↓[3]、电阻R↓[4]、R↓[5]、R↓[6]组成,开关电路由电阻R↓[7]、三极管T↓[4]、T↓[5]、T↓[6]组成,其特征在于这种摩托车用多功能讯响控制器还包括一个由三极管T↓[7]、二极管D↓[2]、电阻R↓[8]组成的参控电路,其中D↓[2]的一端接输入端口的负端,D↓[2]的另一端接T↓[7]的集电极,T↓[7]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和基极,电阻R↓[8]串接在三极管T↓[6]的发射极和输入端口之负端之间;该参控电路使得当开关KS拨至某一位置时,摩托车的左前灯、左后灯、右前灯、右后灯四灯亮而不闪,并使蜂鸣电路不发出蜂鸣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东区劲松摩托车配件厂,涂世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