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100)在从搭载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5)的室内单元(3)全部停止的运转模式起、室内单元(3)的至少一台开始制冷运转模式或制热运转模式时,在向接收到开始指令的室内单元(3)所搭载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输送的热介质由热源侧制冷剂冷却或加热直至达到规定的温度之后,使制冷运转模式或制热运转模式开始的室内单元(3)的送风机被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例如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的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的空调装置中,使制冷剂在例如配置于建筑物外的热源机即室外单元与配置于建筑物的室内的室内单元之间循环。而且,制冷剂进行散热或吸热,利用被加热或冷却了的空气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冷或制热。作为上述那样的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制冷剂,大多使用例如HFC (氢氟烃)类制冷剂。另外,也有使用二氧化碳(C02)等自然制冷剂的提案。另外,在被称为冷机的空调装置中,在配置于建筑物外的热源机中生成冷能或热能。而且,在配置于室外机内的热交换器中对水、防冻液等进行加热或冷却,并将其输送到室内单元即风机盘管单元、板式加热器等中进行制冷或制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也存在被称为排热回收型冷机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在热源机与室内单元之间连接四根水配管,同时供给冷却或加热了的水等,能够在室内单元中自由选择制冷或制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也存在如下装置,该装置构成为在各室内单元的附近配置一次制冷剂和二次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并将二次制冷剂输送到室内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也存在如下装置,该装置构成为在具有室外机和热交换器的分支单元之间由两根配管连接并将二次制冷剂输送到室内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另外,在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的空调装置中,存在如下的空调装置:从室外机到中继器使制冷剂循环且从中继器到室内单元使水等热介质循环,由此,在使水等热介质在室内单元中循环的同时使热介质的输送动力降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0444号公报(第4页、图1等)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80818号公报(第4、5页、图1等)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89465号公报(第5?8页、图1、图2等)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343936号公报(第5页、图1)专利文献5:W010/049998号公报(第3页、图1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以往的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的空调装置中,由于使制冷剂循环至室内单元,因此,存在制冷剂泄漏到室内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不会通过室内单元。但是,在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的空调装置中,需要在建筑物外的热源机中对热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并将其输送到室内单元侧。因此,热介质的循环路径增长。在此,若要利用热介质来输送用于做规定的加热或冷却的功的热,则由输送动力等消耗的能量的消耗量相比制冷剂增高。因此,在循环路径增长时,输送动力显著增大。根据上述情形可知在空调装置中若能够很好地控制热介质的循环,则可以谋求节能。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的空调装置中,为了能够针对每个室内单元选择制冷或制热,从室外侧到室内必须连接四根配管,导致施工性差。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需要在室内单元个别地具有泵等二次介质循环机构,因此,不仅成为高价的系统,而且,噪音也大,不是实用的装置。此外,由于热交换器处于室内单元的附近,因此,不能排除制冷剂在靠近室内的场所泄漏这样的危险性。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那样的空调装置中,由于热交换后的一次制冷剂流入到与热交换前的一次制冷剂相同的流路,因此,在连接了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不能在各室内单元发挥最大能力,成为在能量方面存在浪费的结构。另外,分支单元与延长配管的连接利用两根制冷配管、两根制热配管合计四根配管进行,因此,结果成为与室外机和分支单元由四根配管连接的系统类似的结构,成为施工性差的系统。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那样的空调装置中,在将单一制冷剂或近共沸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情况下不存在问题,但在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用作制冷剂的情况下,在将制冷剂-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因制冷剂的饱和液体温度和饱和气体温度的温度梯度而有可能导致制冷剂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性能降低。另外,在专利文献I?5中,在从所连接的室内单元全都停止的运转状态向制热、制冷或需要热水、冷水的运转状态变更了运转状态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一次制冷剂对热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并将其输送到室内单元侧。因此,若在未进行用于做充分的加热或冷却的功的热的输送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即开始室内单元的送风,则尽管进行制冷运转,仍导致温度比人体体温高的空气从室内单元被吹送,另外,尽管进行制热运转,仍导致温度比人体体温低的空气从室内单元被吹送。 此外,输送的热介质的温度由向室内单元循环的循环路径的长度、即热介质的总量左右,热介质的总量越多,越容易产生上述那样的事项。并且,在专利文献I?5中,在从所连接的室内单元全都正在进行制冷运转的运转状态向至少一台室内单元进行制热运转的运转状态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在从所连接的室内单元全都正在进行制热运转的运转状态向至少一台室内单元进行制冷运转的运转状态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一次制冷剂对在那之前仅用作冷水或热水的热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并将其输送到运转状态被变更了的室内单元侧。而且,若要输送用于做规定的加热或冷却的功的热,则需要使用一次制冷剂对热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并将其输送到室内单元侧。因此,若在未进行用于做充分的加热或冷却的功的热的输送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即开始室内单元的送风,则尽管进行制冷运转,仍导致温度比人体体温高的空气从室内单元被吹送,另外,尽管进行制热运转,仍导致温度比人体体温低的空气从室内单元被吹送。此外,输送的热介质的温度由向室内单元循环的循环路径的长度、即热介质的总量左右,热介质的总量越多,越容易产生上述那样的事项。根据上述情形,在空调装置中,若能够很好地控制与室内单元的运转状态对应地进行循环的热介质的温度,则即便在运转状态变化时,在制热运转时也可以将温度比体温高的空气输送到室内,在制冷运转时也可以将温度比体温低的空气输送到室内。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在谋求节能的同时,在运转状态从室内单元全都停止的运转状态向制热运转、制冷运转或需要热水、冷水的运转状态变更了的情况下,容易向室内单元输送规定温度的热介质。S卩,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经由中继单元输送热容量,不向室内单元直接输送制冷剂而经由热介质进行热容量的输送,因此,与可以使用压力、温度变动进行热容量的立即输送的制冷剂不同,热容量足够的输送花费时间,所以在达到规定的温度之后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从而可以进行舒适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另外,除第一目的之外,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在从室内单元全都进行制热运转或需要热水的运转状态起、至少一台室内单元向制冷运转变更了运转状态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在从室内单元全都进行制冷运转或需要冷水的运转状态起、至少一台室内单元向制热运转变更了运转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规定的温度将热介质供给到室内单元,可以进行舒适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多个节流装置、以及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使热源侧制冷剂循环;以及热介质循环回路,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利用热介质输送配管连接泵、多个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多个节流装置、以及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侧流路,使热源侧制冷剂循环;以及热介质循环回路,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利用热介质输送配管连接泵、多个利用侧热交换器、以及所述多个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介质侧流路,使热介质循环,在所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中,所述热源侧制冷剂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所述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从搭载有各利用侧热交换器和与其对应的送风机的多个室内单元全部停止的运转模式起、所述室内单元的至少一台开始制冷运转模式或制热运转模式时,在向接收到开始指令的所述室内单元所搭载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输送的所述热介质由所述热源侧制冷剂冷却或加热直至达到规定的温度之后,开始制冷运转模式或制热运转模式的所述室内单元的送风机被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村祐治,森本修,岛本大祐,本多孝好,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