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试验设施,包括1至8号试验区以及附属设备;试验区的尺寸为15m×12m,采用顶部与地面平齐的砖墙砌成,实验区试验区两两之间设置有1m宽的隔离带或2m宽的生物防护带;1号试验区为当地原始沙土;2至8号试验区平分为3个试验小区,底层填入30cm厚的沙土,表层分别填入30cm厚的1:1、1:2和1:5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1和2号试验区无农作物种植;3、5和7号试验区种植土豆;4、6和8号试验区种植玉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自然环境条件下布设完整的试验用地及相应的附属设备,从而可以取得最接近真实的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试验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研究新成土壤田间不同环境参数配比条件下水土耦合的试验设施。
技术介绍
砒砂岩,也称为“红胶泥”,在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它一旦裸露就风化,一遇风就起尘,一遇水就松散,随水大量流失,被称为“环境癌症”。而沙的结构松散、漏水漏肥,不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也是导致土地资源生态退化的“罪魁祸首”。基于对两种物质特性的认识,专利技术人员提出利用“两害”物理构成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复配为一种新型“土壤”,从而变两“害”为一“宝”。但是,在现有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在试验室中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试验不同的配比,探讨最佳复配方案。这种研究方法虽然容易实现,但与现实情况有较大的差别,无法得到最佳的复配方案。其二,在毛乌素沙地中划定多块沙荒地进行复配改造,交由当地农民按照试验条件(如复配工程、灌溉、施肥、生物防护等措施)经营管理,通过实地考察农作物的产量,进行对比研究。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无法对当地农民的经营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导致试验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急需一种省时省力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研究装置用于快速制定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及水肥管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试验设施,其采用自然环境条件下布设完整的试验用地及相应的附属设备,从而可以取得最接近真实的试验结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试验设施,其特殊之处是:包括1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共8个并排设置的试验区以及设置在试验区内的附属设备;所述试验区的尺寸为15m×12m,采用顶部与地面平齐的砖墙砌成,砖墙深度大于等于60cm;所述1号试验区至6号试验区两两之间设置有1m宽的隔离带;所述6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两两之间以及8号试验区外侧设置有2m宽的生物防护带;所述1号试验区为当地原始沙土;所述2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分别纵向平分为3个5m×12m的试验小区,底层填入30cm厚的当地沙土,表层分别填入30cm厚的1:1、1:2和1:5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所述砒砂岩粒径为2cm;所述附属设备包括设置在5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的灌溉设备、分别设置在1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的中子管;所述1号试验区和2号试验区无农作物种植;所述3号试验区、5号试验区和7号试验区种植土豆;所述4号试验区、6号试验区和8号试验区种植玉米。上述灌溉设备为喷灌或滴灌设备。上述生物防护带是灌木丛或杨树。上述中子管的埋入深度为1.5m。上述附属设备还包括分别设置在1号试验区和2号试验区的冻土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试验设施因地制宜,采用当地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只需2亩多地,建造成本低、管理成本低。2、本试验设施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非常真实地模拟了沙荒地的各种环境参数和复配造田的利用参数,试验结果真实可靠。3、本试验设施可以长期使用和专人管理,便于水土耦合试验多年使用的需求。4、本试验设施占用最少的沙地,可以满足研究新生土壤物理指标变化的监测。5、本专利技术试验设施以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为基础,以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配比(1:1,1:2,1:5)及其农艺利用方式为对象,以田间常规观测、监测与模拟技术为手段,系统开展不同配比田块、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复配成土稳定性及其生态效应、投入经济性及其生产性能的长期监测和试验,以此为基础平台,跟踪探测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同田间管理方式与投入变化(如复配工程、灌溉、施肥、生物防护等措施)对不同配比田块及其利用效能影响的差异、过程和机理,研究提出复配成土造田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不同田间投入管理的关键技术规范,为科学指导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提供科技支撑与技术支持。6、中子管的埋入深度为1.5m,可以真实探测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便于试验对比。附图说明图1为试验区布设图。其中,1号试验区和2号试验区为不灌溉、只有自然降雨情况下,无作物种植的全沙和3种比例复配土壤的对比试验。3号试验区和4号试验区为不灌溉、只有自然降雨情况下,土豆和玉米在3种比例复配土壤上的种植试验。5号试验区和6号试验区为灌溉条件下土豆和玉米在3种比例复配土壤上的种植试验。7号试验区和8号试验区为有生物防护措施的灌溉条件下土豆和玉米在3种比例复配土壤上的种植试验。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试验设施,包括1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共8个并排设置的试验区以及设置在试验区内的附属设备;试验区的尺寸为15m×12m,采用顶部与地面平齐的砖墙砌成,砖墙深度大于等于60cm;1号试验区至6号试验区两两之间设置有1m宽的保护带;6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两两之间以及8号试验区外侧设置有2m宽的生物防护带;1号试验区为当地沙土;2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平均分为3个5m×12m的试验小区,底层填入30cm厚的当地沙土,表层分别填入30cm厚的1:1、1:2和1:5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砒砂岩粒径为2cm;附属设备包括设置在5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的灌溉设备、设置在1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的中子管;1号试验区和2号试验区无农作物种植;3号试验区、5号试验区和7号试验区种植土豆;4号试验区、6号试验区和8号试验区种植玉米。灌溉设备为喷灌或滴灌设备。生物防护带是灌木丛或杨树。多个1.5m中子管竖直预埋在复配土壤中,上端开口于地表,使用时,将土壤水分测定中子仪探入预埋探管内不同深度,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试验区的土壤含水量。为了方便测量不同土壤在严寒天气的冻土状况,还可在1号试验区和2号试验区埋设冻土管,进行冻土测量和对比。本专利技术设施可以观测新成土壤物理性质(机械组成、团聚体、容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土壤水分)、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NO3-、NH4+、全磷、速效钾、pH、)、作物生长参数(作物叶面积指数、作物干物重、作物产量)数据,测试数据用于对比不同田间管理方式与投入变化(如复配工程、灌溉、施肥、生物防护等措施)对不同配比田块及其利用效能影响的差异、过程和机理,为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施工标准提供依据,可长期用于“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稳定性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休闲期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固沙关键技术研究”、“沙地土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试验项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试验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1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共8个并排设置的试验区以及设置在试验区内的附属设备;所述试验区的尺寸为15m×12m,采用顶部与地面平齐的砖墙砌成,砖墙深度大于等于60cm;所述1号实验区至6号试验区两两之间设置有1m宽的隔离带;所述6号实验区至8号实验区两两之间以及8号试验区外侧设置有2m宽的生物防护带;所述1号试验区为当地原始沙土;所述2号实验区至8号试验区,分别纵向平分为3个5m×12m的试验小区,底层填入30cm厚的当地沙土,表层分别填入30cm厚的1:1、1:2和1:5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所述砒砂岩粒径小于4cm;所述附属设备包括设置在5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的灌溉设备、分别设置在1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的中子管;所述1号试验区和2号试验区无农作物种植;所述3号试验区、5号试验区和7号试验区种植土豆;所述4号试验区、6号试验区和8号试验区种植玉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砒砂岩与沙复配造田水土耦合试验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1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共8个并排设置的试验区以及设置在试验区内的附属设备;所述试验区的尺寸为15m×12m,采用顶部与地面平齐的砖墙砌成,砖墙深度大于等于60cm;所述1号试验区至6号试验区两两之间设置有1m宽的隔离带;所述6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两两之间以及8号试验区外侧设置有2m宽的生物防护带;所述1号试验区为当地原始沙土;所述2号试验区至8号试验区,分别纵向平分为3个5m×12m的试验小区,底层填入30cm厚的当地沙土,表层分别填入30cm厚的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随,成生权,王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