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于自动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一作用阀(2)与连接于单独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二作用阀(3),还包括:与第一作用阀(2)及第二作用阀(3)另一端并联、用于比较第一作用阀(2)与第二作用阀(3)压力大小、并将压力大的一侧与制动缸相连通的压力比较阀(5);与第一作用阀(2)相连通的空电联锁控制阀(1)。空电联锁控制阀连接于自动制动管路上,只控制第一作用阀是否进行空电联合,当自动制动由空气制动转化为电制动时,将空气制动的空气排出。空电联锁控制阀只能对自动制动所产生的预控压力产生作用,实现更精确的控制,提高制动缸压力控制的全面性与可靠性。包含该装置的机车能实现上述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车制动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及机车。
技术介绍
在机车制动过程中,分为自动制动和单独制动,自动制动所产生的压力用于控制包括机车在内的整个列车的制动,单独制动仅为机车提供制动力。自动制动与单独制动均产生预控压力,现有技术中,自动制动与单独制动共用一条通路,当使用空电联合功能时,自动制动与单独制动中的气压将会同时被排出,不便于空电联合和空电联锁的控制。空电联锁控制阀位于自动制动与单独制动共同控制的制动缸管路上,当空电联锁控制阀得电时,阻止自动制动产生的机车制动缸的压力,但同时也阻止了单独制动控制产生的制动缸压力,不便于制动缸压力和动力制动的联合和联锁控制。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只控制一条制动管路的控制装置,对另一条管路不产生影响,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够只控制自动制动所产生的空气压力,提高了制动时的精确程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于自动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一作用阀与连接于单独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二作用阀,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作用阀及所述第二作用阀另一端并联、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作用阀与所述第二作用阀压力大小、并将压力大的一侧与制动缸相连通的压力比较阀;与所述第一作用阀相连通的空电联锁控制阀。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作用阀相连通、避免单独制动与动力制动叠加压力过大的压力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压力比较阀为双向控制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于自动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一作用阀与连接于单独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二作用阀,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作用阀及所述第二作用阀另一端并联、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作用阀与所述第二作用阀压力大小、并将压力大的一侧与制动缸相连通的压力比较阀;与所述第一作用阀相连通的空电联锁控制阀。空电联锁控制阀连接于自动制动管路上,只能控制第一作用阀是否进行空电联合,当自动制动由空气制动转化为电制动时,将空气制动的空气排出。由于空电联锁控制阀并不与单独制动的管路相关联,因此并不会对单独制动产生影响,只能对自动制动所产生的预控压力产生作用,在机车制动时达到更精确的控制,提高了制动缸压力控制的全面性与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空电联锁控制阀1、第一作用阀2、第二作用阀3、压力检测装置4、压力比较阀5。【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能够单独控制由自动制动产生的压力,提高了制动过程的精确性。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于自动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一作用阀2与连接于单独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二作用阀3,还包括:与第一作用阀2及第二作用阀3另一端并联、用于比较第一作用阀2与第二作用阀3压力大小、并将压力大的一侧与制动缸相连通的压力比较阀5 ;与第一作用阀2相连通的空电联锁控制阀I。空电联锁控制阀I用于将自动制动产生的制动缸预控压力处于导通或者关断状态;第一作用阀2用于将自动制动所产生的预控压力进行流量放大;第二作用阀3将单独制动产生的制动缸预控压力进行流量放大;压力检测装置4可用于检测单独制动产生的制动缸预控压力,并能够实现自动制动制动缸压力和单独制动制动缸压力的联锁控制;压力比较阀5用于比较自动和单独制动产生的制动缸压力的大小,将压力大者与制动缸相连通。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提供的压力比较阀5为双向比较阀。自动制动管路能够为整个列车所有的车轮均提供制动力,使列车较为均匀地制动,而单独制动则针对机车单独产生制动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自动制动与单独制动产生的制动缸预控压力分为两条独立的通路,空电联锁控制阀I位于自动制动所在的管路上,连接于第一作用阀2,控制自动制动产生的预控压力的接通或者关断。当空电联锁控制阀I不得电时,空电联锁控制阀I处于打开状态,自动制动管路中具有气压,气压经过第一作用阀2放大;单独制动所产生的气压经过第二作用阀3放大,经过压力比较阀5的比较,使气压较大的一侧与制动缸相连通,使制动缸内的制动力更为充足。进一步,在单独制动管路上还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4,其预先设置一个临界值,当单独制动的预控压力小于此临界值时,对单独制动的压力不产生影响。当空电联合投入时,当单独制动的预控压力高于此临界值时,将切除动力制动,只施加单独制动。当空电联锁控制阀I得电,空电联锁控制阀I处于关断状态,自动制动由空气制动转变为电制动,第一作用阀2中产生的气压通过空电联锁控制阀I上开设的排气孔排出,此时自动制动一侧的气压下降,而单独制动管路的气压不变,经过压力比较阀5的比较,使制动缸与单独制动的管路接通,单独制动所产生的预控压力对制动缸起作用,使制动缸产生制动力。此时由自动制动管路所产生的电制动力与单独制动管路所产生的空气制动叠加,共同为机车提供制动力。压力检测装置4与空电联锁控制阀I通过电气元件相连接,当单独制动的预控压力大于此临界值时,压力检测装置4对空电联锁控制阀I发出信号,自动制动停止工作,只施加空气制动,不施加自动制动,实现了联锁控制。此装置能够只控制自动制动所产生的制动力的施加与否,而对单独制动所产生的空气制动没有影响,达到了精确控制列车制动力的效果,控制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车,包括上述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全面精确地控制机车的制动力。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于自动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一作用阀(2)与连接于单独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二作用阀(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作用阀(2)及所述第二作用阀(3)另一端并联、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作用阀(2)与所述第二作用阀(3)压力大小、并将压力大的一侧与制动缸相连通的压力比较阀(5);与所述第一作用阀(2)相连通的空电联锁控制阀(I)。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作用阀(3)相连通、避免单独制动与动力制动叠加压力过大的压力检测装置(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比较阀(5)为双向控制阀。4.一种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制动缸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于自动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一作用阀(2)与连接于单独制动预控管路的第二作用阀(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作用阀(2)及所述第二作用阀(3)另一端并联、用于比较所述第一作用阀(2)与所述第二作用阀(3)压力大小、并将压力大的一侧与制动缸相连通的压力比较阀(5);与所述第一作用阀(2)相连通的空电联锁控制阀(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宁,邓李平,高殿柱,毛金虎,吴金锋,丁琨,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